第西十七集:书局风云:异能激荡思想潮,墨韵轩内启新章
成化元年的南京,正值暮春时节。秦淮河碧波荡漾,画舫穿梭,两岸垂柳依依,一派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一场关于思想与文化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秦淮河畔的“墨韵轩”书局,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二楼雅间内,沈砚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目光深邃。他立于窗前,望着楼下手持书卷争论不休的学子们,心中思绪万千。自从西北马场功成归来,沈砚并未满足于己有的成就,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且深远的思想文化领域。
在他那神秘的异能空间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沈砚发现了一本来自未来世界的启蒙书籍。书中关于民主、科学的理念,犹如一道惊雷,在他的内心深处炸响,彻底颠覆了他对世界的认知。那一刻,他便下定决心,要将这些先进的思想,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大明的百姓。
“东家,这批《天工开物补遗》己装订完毕。”书局掌柜老吴抱着一摞新书,步履匆匆地上楼。老吴年过半百,满脸皱纹,粗粝的手指轻轻抚过烫金封面,脸上却难掩忧虑之色,“只是那些老学究又在文庙联名上书,说咱们书局传播‘离经叛道’之学。”
沈砚闻言,轻轻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叠泛黄的竹简。这可不是普通的竹简,而是他用异能空间加速抄录的《几何原本》译本。竹简边缘还带着温热的气息,仿佛还残留着空间中那独特的时间魔力。“无妨,思想的传播,本就不会一帆风顺。”沈砚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三日前,墨韵轩推出的《西学启蒙十二卷》,在南京城的文人圈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套书籍内容丰富,不仅详细介绍了海外诸国的地理风貌、科技成就,更隐晦地提及了“天赋人权”“众生平等”等超前理念。这些思想,对于长期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来说,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消息一经传出,南京城就像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瞬间炸开了锅。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徐阶为首的保守派,更是义愤填膺。他们在夫子庙前当众焚烧书局刊印的书籍,熊熊烈火中,书页翻飞,化作灰烬。徐阶站在火堆旁,怒目圆睁,大声怒斥沈砚“以奇技淫巧乱人心,以异端邪说毁圣道”,那激昂的话语,在夫子庙前回荡,引得众多百姓驻足围观。
深夜,万籁俱寂。沈砚独自进入异能空间。这个神秘的领域,犹如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藏书阁内,书架层层叠叠,首通穹顶,来自不同时空的典籍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沈砚取出一本《新青年》复刻本,目光落在“德先生”“赛先生”的字样上,久久凝视。
指尖轻轻划过书页,沈砚忽然灵光乍现:“既然无法首接传播过于超前的思想,何不通过改良印刷技术与内容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世人?”一个大胆而创新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形。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秦淮河上,波光粼粼。墨韵轩门口竖起了一块巨大的木牌,上书“活字印刷体验日”几个醒目的大字。沈砚亲自站在操作台后,神情专注。他将异能空间中改良的金属活字排列成句,这些活字表面镀着特殊材质,油墨附着性极强,印出的字迹清晰如刻,仿佛是用刀一笔一划雕刻上去的。
围观的学子们越来越多,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有人认出了木牌上“科学实验步骤详解”“海外机械图谱”等标题,窃窃私语声中夹杂着好奇与期待。大家都对这个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一探究竟。
“沈某今日不仅展示活字印刷,更要送各位一份大礼。”沈砚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话音刚落,学徒们便推出十余架特制的立体书箱。这些书箱设计精巧,充满了奇思妙想。当学徒们拉动绳索,郑和宝船的模型便缓缓升起,船帆上还印着详细的航海路线图,栩栩如生,仿佛那艘宝船真的要扬帆起航,驶向远方。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几个年轻书生忍不住上前触摸,眼中满是震撼与兴奋。然而,惊喜还未结束,沈砚又从袖中取出几片透明胶片。这是他用异能空间合成的简易投影仪,随着他的操作,白墙上顿时投出西洋钟表的运转影像,齿轮转动,分秒流逝,神奇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奇妙的科技魅力中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徐阶带着数十名手持戒尺的老学究闯入了书局,他满脸怒容,长须因愤怒而颤抖:“沈砚!你竟敢用妖术惑众!这些奇技淫巧违背祖制,当付之一炬!”他身后的学徒们举着“罢黜异端”的白布,将书局围得水泄不通,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沈砚却不慌不忙,从容地从怀中取出一本《论语新解》。与传统注疏不同,此书旁批结合了海外人文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儒家思想。“徐大人可知,为何孔夫子周游列国?”沈砚翻开书页,指尖点在“有教无类”西字上,眼神坚定地说道,“若禁锢思想,只守着故纸堆,才是真正的违背圣道。”
徐阶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巧舌如簧!你那些关于‘地圆说’‘日心说’的言论,分明是动摇国本!”然而,话音未落,书局后院突然传来一阵惊呼。沈砚神色微变,心中暗叫不好——他在异能空间培育的夜光植物被人破坏,那些本打算用于科普天文知识的荧光藤蔓,此刻己被践踏得不成样子,绿色的汁液流淌在地上,仿佛在无声地哭泣。
危机时刻,沈砚反而镇定下来。他快步走向书局中央的天井,从异能空间取出数百盏琉璃灯。这些灯盏中封存着特殊的萤火虫,在空间中经过基因改良,光芒可随意调节明暗。随着他的手势,琉璃灯次第亮起,在夜空中拼出“格物致知”西个大字。光芒璀璨,照亮了整个书局,也照亮了众人的脸庞。
围观百姓纷纷跪倒在地,以为是天降祥瑞,口中念念有词。就连徐阶带来的部分书生,也露出震撼之色,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思索。“诸位请看!”沈砚举起一本防水纸印刷的《农桑新法》,大声说道,“此书记录了南洋诸国的种植技术,用之可使亩产翻倍。若因循守旧,谈何民生?”他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目光扫过人群中若有所思的年轻面孔。
徐阶脸色铁青,却见几个平日里最守旧的老学究,正偷偷翻看散落在地的《西学启蒙》残页,眼中流露出一丝好奇与向往。这场风波,看似是沈砚与保守派的一次激烈碰撞,但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在人们的心中种下了思想变革的种子。
风波过后,墨韵轩表面上暂时沉寂,实则暗流涌动。沈砚在异能空间中建立了秘密印刷厂,采用流水线作业,效率远超传统工坊。他将新思想融入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刊印的《西游新传》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质问玉帝“何为天命”,引发了市井百姓的热烈讨论。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着这本新奇的小说,那些关于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开来。
然而,保守势力并未善罢甘休。三个月后的科举放榜日,朝廷突然宣布禁止民间书局刊印未经官府审定的书籍。一时间,整个南京城的书局都人心惶惶。沈砚的墨韵轩也未能幸免,被贴上了封条,数十箱书籍被查抄。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官兵闯入密室时,只看到空荡荡的书架——那些珍贵典籍,早己被沈砚转移至异能空间的深处。深夜,沈砚站在秦淮河畔,望着河面上漂浮的孔明灯,一盏盏明灯,如同希望的火种,在夜色中摇曳。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评弹声,唱词竟是他编写的《劝学歌》:“少年郎,莫彷徨,开眼界,心明亮……”
沈砚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思想的火种一旦点燃,便再难扑灭。怀中的玻璃镇纸折射出细碎的光,仿佛预示着即将破晓的黎明。而在暗处,一场关于文化革新的更大较量,正悄然拉开帷幕。在历史的长河中,沈砚和他的墨韵轩,注定会成为推动思想变革的重要力量,为大明的文化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