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手腕上那圈白色的纱布,成了“攻坚指挥部”里最刺眼也最坚韧的勋章。它无声地宣告着伤痛的残酷,也时刻提醒着每个人,他们正在一条何等艰难的道路上负重前行。林薇那套“极限条件下的最优解”战略,像一套冰冷的精密铠甲,被强行披挂上阵。
指挥部里的空气不再有往日的轻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和压抑的紧迫感。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无情地跳向个位数。
韩东的角色彻底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冲锋陷阵的尖刀,而是坐镇中军的“大脑”。他大部分时间靠在窗边的椅子上,左手腕下垫着宋小雨准备的冰敷袋,右手则握着笔,在特制的加厚草稿本上缓慢而艰难地书写着——字迹比以往潦草许多,笔画僵硬,时常歪斜,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推导箭头,都凝聚着他强行压榨出的专注力。他不再追求书写的完整美观,而是用最简练的符号、最核心的公式骨架,勾勒出解题的“思维脉络图”。
“数学压轴题,函数零点存在性证明,”韩东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逻辑依旧冷硬如铁,“核心:利用导数符号变化结合介值定理。难点:导函数零点不可解。策略:不求精确零点,证明存在变号区间即可。关键不等式:构造辅助函数 h(x) = f'(x) * g(x),其中 g(x) 恒正,利用 g(x) 性质放大 f'(x) 变号效应……”
他一边说,沈言一边飞速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将他零散的符号和箭头转化为严谨的证明步骤,同时冷静地指出:“此处 g(x) 需满足在区间端点异号,否则无法保证 h(x) 变号。建议改用积分构造法……”
王超则根据韩东口述的关键不等式形式,快速在电脑上调用预设的“不等式放缩库”和“函数性质分析模块”,模拟不同 g(x) 选择下的效果,寻找最优辅助函数。
林薇如同最高效的调度中枢,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个人的进度,确保“韩东口述思路 -> 沈言逻辑校验与步骤转化 -> 王超计算验证/优化”这条信息链畅通无阻。她自己的复习则压缩到了极致,只进行最高频考点的“饱和轰炸”和错题本的“精准点杀”。
宋小雨成了指挥部里最忙碌的身影。她的“能量补给”升级成了“战时特供”:韩东手边永远有一盒温热的牛奶(沈言定时更换),林薇的保温杯里是提神效果更强的黑咖啡,沈言和王超的桌上则堆满了补充脑力的坚果和黑巧克力。她的“压力监测仪”也开到了最大功率——韩东书写时因疼痛而微微蹙起的眉头,林薇长时间凝神后太阳穴的跳动,沈言无意识按压手腕的频率,王超敲键盘时偶尔的烦躁重击……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一旦“压力指数”超标,她立刻启动“泄压程序”:一段冷到极致的“韩东扑克脸模仿秀”,一个王超计算失误的“黑历史”糗事重提,或者强行播放一段30秒的劲爆音乐,用近乎蛮横的活力冲散凝滞的空气。
“薇宝!韩大神!沈大神!王超超!注意!距离高考还有——三天!”宋小雨举着平板,上面是她精心制作的倒计时动画——一个顶着“李哲”头像的虚拟BOSS,血条下方是鲜红的“72:00:00”。
“最后推演!”林薇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感,“目标:高考全流程模拟!聚焦韩东操作受限下的时间分配与应急预案!”
巨大的白板上,被一幅详尽到分钟的“高考战场沙盘图”占据:
时间轴: 精确到开考前30分钟入场至交卷离场。
核心变量:
韩东书写速度(预估为正常速度的60%,易疲劳)。
各科题型时间权重(数学压轴题、理综物理大题、语文作文为S级)。
突发状况预警(手腕剧痛发作、思维卡壳、计算失误)。
作战序列:
入场-发卷前: 韩东:手腕冷敷+舒缓膏按摩(宋小雨协助)。林薇:全局策略默诵。沈言:核心公式速览。王超:计算工具检查。
发卷-审题(5分钟): 林薇全局扫描,标记S级目标题。韩东:优先锁定数学压轴题、理综物理压轴题核心模型(不计算,只建模)。
答题阶段:
基础题:全速碾压,为S级目标题预留时间。
S级目标题:启动“脑-手分离”模式!
韩东:口述核心思路、关键公式、变量关系(用最简符号)。书写:仅写骨架!跳步!用箭头、框图代替文字!
沈言(同考场):在自身答题间隙,用余光监控韩东进度,若发现关键跳步或逻辑漏洞,用预设的“手指暗号”(如敲笔次数)提醒。
王超(同考场):优先保障自身中档题,预留时间复核韩东可能因书写潦草导致的“鬼画符”答案,确保关键计算结果无误。
时间监控: 林薇佩戴双表(考场钟+自备计时器),每30分钟全局时间评估,动态调整各题时间分配。若韩东进度严重滞后,启动“战略放弃”预案(如物理复杂多选、化学繁琐计算)。
突发状况应对:
手腕剧痛: 韩东:右手停笔,左手冰敷袋按压(桌下),深呼吸30秒。同时,大脑继续推演后续步骤。林薇:若超过1分钟未缓解,标记该题,跳至下一题!
思维卡壳: 立刻切换备用解题路径(手册预设)!若无效,标记,跳题!最后5分钟返场攻坚!
计算失误: 王超复核发现,用最大幅度动作(如清嗓子、重放笔)引起韩东注意。韩东快速验算关键节点。
交卷前检查: 优先确保答题卡填涂!韩东书写部分由沈言、王超快速扫描关键得分点是否呈现。
沙盘推演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进行。林薇扮演“时间之神”和“突发状况发生器”,随机插入“手腕剧痛发作!”、“压轴题思路受阻!”、“计算器失灵!”等指令。韩东在模拟的“剧痛”下(宋小雨用冰袋模拟低温刺激),额头渗出冷汗,书写更加扭曲,但口述思路依旧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清晰。沈言和王超在“自身答题”和“支援监控”间快速切换,如同精密的双核处理器。宋小雨则紧张地记录着每一次“突发”的应对时间和效果。
推演结束,每个人都像经历了一场真实的鏖战,疲惫不堪,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最后一步,”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她走到白板前,在“高考战场沙盘图”的终点,画下了一个巨大的、立体的金色五角星标记,旁边重重写下:
“终局坐标:无悔!”
她转过身,目光缓缓扫过她的战友:
韩东靠在椅背上,左手腕的冰敷袋氤氲着寒气,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翻涌的不再是灰烬,而是淬炼到极致的、冰冷的战意火焰。他右手无意识地着桌上那盒沈言刚换上的、温热的牛奶盒。
沈言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但镜片后的目光依旧沉静如渊,仿佛刚刚结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逻辑推演。
王超瘫在椅子上,大口喘着气,手指还在微微颤抖,但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亢奋的、跃跃欲试的光芒。
宋小雨眼圈红红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包没开封的“必胜炸鸡味”薯片,像是握着最后的幸运符。
林薇深吸一口气,拿起自己的《高考攻坚体系手册》。手册的封面早己磨损,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汗水、泪水、炸鸡油渍、牛奶渍,还有无数次推演留下的墨迹。她翻到最新一页,上面是刚刚推演确认的最终作战序列。
她没有再写任何计划或目标。只是拿起笔,在空白处,极其郑重地、一笔一划地写下西个字:
“信任。执行。”
然后,她合上手册,将那份沉甸甸的重量紧紧抱在胸前。
“明天,”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指挥部里,带着一种穿透一切喧嚣的平静力量,“就是终局了。”
她走到韩东面前,拿起那盒温热的牛奶,轻轻放在他那只没有受伤的右手掌心。
“喝了。”她的声音不容置疑。
韩东沉默地看着她,又低头看了看掌心的牛奶。温热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他缓缓抬起右手,没有犹豫,插上吸管,用力地吸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流。
林薇又拿起宋小雨手里的那包“必胜炸鸡味”薯片,撕开封口,递给王超:“吃了,补充能量。”
王超愣了一下,随即咧嘴一笑,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香!必胜!”
宋小雨破涕为笑,又赶紧从包里掏出几包分给大家。
林薇最后看向沈言。沈言己经重新戴上了眼镜,对她微微点了点头,拿起自己那盒牛奶,轻轻碰了碰林薇放在桌上的保温杯。
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热血沸腾的誓言。只有温热的牛奶在掌心,炸鸡的香气在齿间,还有那本承载了所有汗水、泪水、挣扎与不屈的手册,被紧紧贴在胸口。
指挥部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河。明天,这片星河之下,将迎来一场无声的、却注定铭刻于心的终局之战。
少年们沉默地收拾着书包,将最后的知识碎片和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一同装入行囊。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长,投在墙壁上,如同即将出征的战士,沉默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