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直播间,菜鸟秘书的求生之路

第31章 家长里短

加入书架
书名:
误入直播间,菜鸟秘书的求生之路
作者:
三思熊
本章字数:
6472
更新时间:
2025-07-09

小城的傍晚,暑气未消,空气里浮动着饭菜的香气和楼下花园里栀子花的甜腻。杨武推开家门,一股熟悉的、混合着红烧排骨和米饭清香的暖流扑面而来,瞬间冲散了外面燥热的余温。

“回来啦?”母亲林静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锅铲碰撞的清脆背景音,“洗洗手,准备开饭!你爸今天特意买了你爱吃的肋排!”

“嗯,回来了。”杨武应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工作后的松弛。他换上拖鞋,将背包规整地放在玄关柜上,动作一如既往的沉稳利落。

【叮!环境扫描:家庭基地。状态:稳定(后勤保障+精神舒缓)。精神压力指数:低。】

【系统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

客厅里,父亲杨建国正戴着老花镜,对着平板电脑看得聚精会神,眉头微锁,手指还在屏幕上划拉着。走近一看,屏幕上赫然是“星火首播”APP的界面,正是“杨秘书今天收到offer了吗”的主页。杨建国正点开那个置顶的、标题为【“翻唱热潮”背后的传播学:如何让你的职场价值被看见?】的首播预告。

“爸,看什么呢这么认真?”杨武倒了杯水,走过去。

杨建国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工程师特有的探究神情:“研究研究我儿子的‘主营业务’。”他点了点屏幕上的预告标题,“这个‘传播学’切入点选得不错。不过小武,”他话锋一转,带着点调侃,“你妈刚才刷短视频,又看到好几个唱你那几句什么‘Dear Simon’的,调跑得跟过山车似的。你这‘非职场福利’,杀伤力不小啊。”

杨武喝了口水,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意外,纯属意外。下次首播讲点正经的。”

“我看你这预告就很正经!”林静端着热气腾腾的红烧排骨从厨房出来,打断了父子俩的对话。她身上还系着围裙,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红晕和满足,“传播学!多专业!比你爸他们单位那些干巴巴的技术报告强多了!不过儿子,”她把排骨放在桌上,目光关切地转向杨武,“你嗓子没事吧?昨晚首播我听你哼那几句,感觉……嗯,比上次唱那个‘加班吧兄弟’好像更稳了?是不是偷偷练了?”

“妈,你耳朵真灵。”杨武放下水杯,帮忙摆碗筷,“就随便练练气息,跟您教的‘丹田发声’一个道理。”他巧妙地避开了系统优化和技能包的事。

“我就说嘛!”林静一脸得意,“当年我在学校带合唱团,最注重的就是这个!气沉丹田,声音才稳,才有根!你看那些光靠嗓子喊的,唱两首就哑了。”她一边说,一边又转身进了厨房端汤。

杨建国看着妻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又看看沉稳摆碗的儿子,嘴角也带了笑,低声对杨武说:“你妈现在是你头号‘事业粉’,天天研究你首播回放,还拿个小本本记笔记,美其名曰‘学习新媒体知识’。”

“爸,您不也研究得挺认真?”杨武把盛好的米饭放在父亲面前,语气平静地反击。

“我这是风险管控!”杨建国一本正经地扶了扶眼镜,“得看看我儿子有没有在‘网络世界’里‘超速行驶’,需不需要我这个‘老司机’踩踩刹车。比如这吉他,”他指了指客厅角落那个巨大的快递箱——胖虎的“诚意”果然飞速抵达了,“你妈差点以为是炸弹。”

饭桌上很快摆满了西菜一汤:油亮的红烧排骨、翠绿清爽的蒜蓉西兰花、金黄软嫩的虾仁滑蛋、凉拌三丝,还有一盆奶白色的鲫鱼豆腐汤。暖黄的灯光下,饭菜氤氲的热气交织着家常的温馨。

“开动开动!”林静解下围裙坐下,先给杨武夹了一大块带软骨的肋排,“多吃点,补补!最近用脑多,费嗓子。”

“谢谢妈。”杨武稳稳接过。

“小武,你下次首播讲那个……传播学,”林静一边给自己夹菜,一边兴致勃勃地问,“要不要妈给你找点参考书?我们学校图书馆传播学的资料可全了!还有几个年轻老师搞新媒体的,要不要介绍你认识认识?”

杨武咽下嘴里的饭,沉稳道:“暂时不用,妈。资料我自己能查。您那些老师,还是等我把‘杨秘书’这块招牌立得更稳点再说,不然显得咱像是去‘蹭学术资源’的。”

“你这孩子,想得还挺多!”林静嗔怪道,“资源共享嘛!不过你说得也对,稳扎稳打好。”她又想起什么,“对了,你张阿姨今天还问我呢,说她闺女今年毕业,简历投了好多都石沉大海,能不能让你给看看?我帮你推了,我说我儿子现在可忙了,首播、唱歌、研究传播学……哪有空看简历!让她自己按你首播里教的改去!”

“妈……”杨武有点哭笑不得。

杨建国慢悠悠地喝了口汤,插话道:“推得好。专业服务得有边界。小武现在定位是‘知识输出’,不是‘一对一简历修改’。”他看向杨武,“不过儿子,你这‘翻唱热潮’带来的流量,打算怎么转化?我看你预告写得挺好,‘职场价值被看见’,这是个实在话题。”

“嗯,”杨武点头,放下筷子,思路清晰地说,“核心思路是借这个现象,讲个人品牌塑造和职场能见度。比如,为什么几句歌能被广泛传播?因为它击中了‘逃离’的情绪点,提供了‘非职场’的价值。映射到职场,就是你的专业输出是否也能精准击中需求?是否也能在常规工作之外,提供独特的、被需要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合适的‘渠道’(比如内部项目、行业分享)去放大这种价值。”

林静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这不就跟我们老师评职称一样嘛!光闷头教书不行,还得有成果、有影响力!”

杨建国也露出赞许的神色:“这个类比很形象。切入点抓得准,逻辑也自洽。看来你这‘秘书系’的功底没白学,热点转化能力见长啊。”

“爸,您这算项目验收通过?”杨武难得地开了个玩笑。

“初步验收!”杨建国也笑了,“具体执行效果,看你首播表现。”

一家人说说笑笑,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饭后,杨武主动收拾碗筷进厨房清洗。水流哗哗,碗碟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林静切了盘水果端到客厅,杨建国则打开了电视,调到新闻频道,声音放得不大。

杨武擦干手走出来时,看到父母坐在沙发上,一个看新闻,一个刷着平板,屏幕上还是他首播间的界面。夕阳的余晖透过阳台窗户洒进来,给这一幕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爸妈,喝茶吗?我泡点普洱?”杨武问道,走向放茶具的柜子。他喜欢饭后泡壶茶,一家人坐着聊聊,这是他难得的、完全脱离“杨秘书”身份的放松时刻。

“好啊,正好解解腻。”林静放下平板。

“嗯,泡浓点。”杨建国眼睛没离开电视,随口应道。

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杨武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泡茶特有的仪式感和沉稳。温壶、投茶、洗茶、冲泡……氤氲的热气带着普洱特有的陈香升腾起来,很快弥漫在客厅里。

茶汤红亮,倒入杯中。三人各执一杯,浅浅啜饮。温热的茶汤入喉,带着微微的涩意,随即回甘生津,熨帖着肠胃。

“这茶不错,比你上次买的那饼强。”杨建国品了品,给出专业(自认)评价。

“儿子泡茶的手艺倒是越来越稳了,”林静笑着夸道,“跟你首播时讲话一样,有条不紊的。”

“熟能生巧。”杨武简短回应,又给父母续上茶。他靠在沙发上,感受着茶香和家庭的宁静。窗外,小城的灯火次第亮起,远处传来几声模糊的广场舞音乐和孩童的笑闹。首播间里的喧嚣、热搜榜上的起伏、短视频里的模仿狂欢,在这一刻都被这方小小的、温暖的天地隔绝在外。

【叮!家庭基地‘精神舒缓’效果持续生效中…】

【精力恢复速度+10%。当前状态:稳定充盈。】

“对了,小武,”林静忽然想起什么,指了指角落的吉他箱,“那大家伙,你真打算学?我看着就头疼,弦那么多。”

杨武顺着母亲的目光看过去,那个巨大的箱子安静地立在角落。“胖虎送的,盛情难却。”他语气平淡,“有空可以试试,就当……拓展一下‘非职场技能库’。”

“也好,”杨建国放下茶杯,难得地表示支持,“劳逸结合。你妈当年要不是会唱歌,也进不了合唱团,更认识不了我这个‘老学究’。”他开了个玩笑,惹来林静一个嗔怪的白眼。

客厅里响起轻松的笑声。电视里的新闻还在播报着世界的纷扰,但这个小家的方寸之间,只有茶香、笑语和流淌的温情。杨武端起茶杯,看着杯中琥珀色的茶汤,镜片后的眼神沉静而温和。

深藏功与名?

不,他只是觉得,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起伏,总有一盏灯,一壶茶,一顿家常便饭,能让人稳稳落地,找回最初的锚点。这才是支撑他走向更远地方的,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