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议政新风
秦峰的马车驶入杭州城时,正是暮春时节。城内柳絮飘飞,似雪花般漫天舞动,给这座古城添了几分灵动之美。车内的秦峰身着玄色长衫,望着窗外的街景,心情略显紧张又满是期待。他此次前来,是为在杭州设立议政堂做最后的筹备。
数日前,秦峰收到万历皇帝的密旨,陛下对江南官吏改革试点的进展甚是满意,特命他趁热打铁,在江南各府县及布政使衙门推行议政堂制度,让民间力量参与地方治理。这无疑是改革的又一关键一步,但推行难度之大,秦峰心知肚明。
秦峰入驻官衙后,稍作休整便开始忙碌起来。他召集当地官员开会,厅内气氛庄重而紧张。秦峰站在堂上,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设立议政堂乃皇帝钦命,旨在让百姓呼声首达官府。各府县需在军政系统、商贾行会、士绅阶层及百姓中,以公正选举选出代表,组成议政堂,监督官府、建言献策。”
此言一出,厅内议论声大起。一些官员面露难色,小声交头接耳,担忧自身权力被削;但也有不少开明官员眼前一亮,暗赞此举能聚民心、集民智。秦峰稳稳心神,朗声道:“此次选举,不论出身,唯德才与民意是从。各阶层推举代表,经公开投票选出议事员。官府需全力保障选举公正,若有舞弊,严惩不贷。”
会后,秦峰带着随从深入民间宣传。他们穿梭大街小巷,张贴告示,向百姓讲解议政堂好处与选举流程。秦峰见一老妪驻足告示前,面露困惑,便上前行礼:“老人家,这议政堂是让百姓参与地方事务的机构,您若有政见,可通过它首达官府。” 老妪听后眼前一亮,连声道谢。
选举之日,天刚蒙蒙亮,秦峰便来到设在城南的投票处。人群己在门外排起长龙,男女老少皆有,他们交头接耳,难掩兴奋。秦峰见此,心中涌起暖流,百姓对改革的渴望与信任,让他信心倍增。
投票处内,桌案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秦峰巡视一周,确保秩序井然后,便退至一旁。随着人群陆续涌入,投票处瞬间热闹起来。人们仔细聆听讲解,慎重领取选票,步入隔间,将自己的选择写在票上,投入票箱。秦峰看着这有序一幕,眼中有光闪过,他深知,这小小选票,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午时分,投票仍在继续。秦峰因一夜未眠略显疲惫,可只要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认真与期待,他就瞬间打起精神。这时,一名年轻书生匆匆赶来,欲投票却遭人阻拦。秦峰快步上前,原来是书生户籍有误。他沉吟片刻,当即吩咐核查名册,发现是官府登记疏忽,便特事特办,让书生顺利投票。书生感激不己,连连鞠躬道谢。
傍晚,投票结束。秦峰指挥众人将票箱封存,送往计票处。他虽身体疲惫,但内心满是兴奋与期待,深知这场选举将为大明地方治理带来新活力。
计票持续到深夜,秦峰与部分官员在现场监守。工作人员在烛光下忙碌,一张张选票承载着百姓的心声与期望。随着计票推进,秦峰虽困意袭来,却不敢懈怠,时刻关注着流程公正。
终于,在次日凌晨,结果揭晓。秦峰迅速整理当选名单,准备向百姓公示。选举圆满结束,他长舒一口气,满心欣慰。这场选举不仅为江南带来新气象,更为大明改革注入新动力。
次日,秦峰在城中心广场举行公示大会。百姓们齐聚广场,熙熙攘攘,议论纷纷。秦峰登上高台,宣读当选名单。随着名单宣读完毕,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这不仅是对当选者的祝贺,更是对改革的拥护。
会后,秦峰与当选议事员会面。他详细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建议,承诺将全力推动落实。议事员们也积极表态,定当尽职尽责,不负百姓重托。
秦峰回到官衙,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议政堂的设立,为百姓与官府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民间智慧得以汇聚,为地方治理注入新活力。他深知,这只是改革的开始,未来还有诸多挑战,但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他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万历皇帝得知议政堂顺利设立,龙颜大悦,对秦峰的改革魄力与执行力大加赞赏。他立即下旨,将议政堂制度向全国推广,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变革,就此拉开帷幕。
秦峰在江南的改革试点,如星星之火,正悄然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