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镇

第2章 青衣崖

加入书架
书名:
青衣镇
作者:
秋洛景
本章字数:
7568
更新时间:
2025-07-06

渐渐的雨停了下来,轻拂的微风仿似一只揭开覆盖少女面纱的巧手,散去山雾,露出了青衣镇的面容。

雨淋过的青石板路,带点潮湿,带点晦暗,路面上依旧留着一个个浅水洼,踏上去总会响起“啪”的一声。

寂静的小镇逐渐恢复了生机,居民们又开始为新一天的生活忙碌起来。

莫度牵着马,看着眼前仅能容下一辆马车通行的小巷,深嗅了一口充满泥土气息的空气,摇了摇头,驱散连夜赶路的疲惫感。

“嗝…走吧!小兄弟,小生带你去见阿叔。”李先生一边打着嗝一边说道。

“多谢先生!”莫度拉了拉缰绳,拍了拍马儿,问到:“先生,不知镇上客栈在何处,我想先安顿下来,再去拜访里正。”

“实不相瞒,青衣镇鲜有外人来,所以镇上并没有客栈。每年到此的客商也都是都由族叔安排住在相熟的人家中。”

“如此说来当真是多亏了先生,若不是有先生帮忙引荐,小弟岂不是要露宿在荒郊野外。”

“少侠你太客气了,相逢即是有缘。走吧,领你去见阿叔,看他是否知道你所寻之人,顺便帮你安排一个歇脚的地方。”

沿着小巷,两人向青衣镇深处走去。

“先生世代居于此处吗?”莫度随口问道。

“少侠为何如此问?”

“听你称里正为族叔,想是世代居于此地,特有此一问,贸然想问,先生莫怪。”

“无妨,小生幼年随祖父居于苏州,十年前受阿叔相邀,回青衣镇教学的。”

正谈话间两人己来一处路口,青石板铺满的小路在此一分为二,一条如同蜿蜒曲折的小蛇一般,顺着弯曲的河流向上游伸去,道路两旁盖满了民居;另一条则沿着山脊向半山腰通去,抬眼望去,数座小院在山林中隐约可见。

“少侠且看,这条路和我们刚刚走过的路叫做青衣巷。”李先生指着右边的巷子说道:“另一条通往山坡村子的路叫采芜巷。”

“哟,李先生,今日恁的那般早,走哪里去?”

正说话间,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

莫度寻着声音,微微侧目,就看见一藕色华衣裹身,外罩白色纱衣的妇人。脸上薄施脂粉,头挽乌鬓,斜钗一只白玉簪,耳挂珠串。双手环抱腰间,露出如白玉般的手腕和翠绿的玉镯,倚靠在门边,对着李先生问道。

“张大嫂早,小生刚从刘掌柜家过来。偶遇这位少侠,正打算领他前去拜访族叔里正。”

“这样啊!”妇人问道:“先生前些日子送来托我缝补的棉袍己经缝补好了,先生顺路带回去吗?”

“有劳了。”李先生看了看莫度,笑着答道:“小生改日再来取好了,今日怕是不得闲呢!小生先陪这位少侠过去了。”

“好,那就等先生有空再来取”那妇人扫了一眼莫度,扭头回屋了。

“少侠,咱们走吧。”

“好。”

两人沿着青石板前行,一路上不时有居民出来和李先生寒暄几句,上下打量着、审视着莫度。

莫度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望着李先生和村民寒暄。

“看起来李先生很受大家的欢迎。”

“哪里哪里,镇子里的读书人少,小生负责教导他们的子女,平日里经常接触,所以熟络。镇上的人都是很和善的,只是少有外人到来,难免会多大量一番,少侠莫要放在心里。”

“人之常情,不碍的。”

说话间,一株挺拔的槐树映入眼帘。槐树下,摆放着一个石桌几个石凳,几个木桩被随意的丢在旁边。

“到了”李先生指着槐树旁一个院落,冲着院内一个小姑娘喊到:“媛媛,阿叔在家吗?”

“在的呢,先生快进屋说话。”小姑娘边招呼边扭头对着屋内喊道:“爷爷,先生来了。”

“哎,希正啊,快进来吧,吃了吗?”屋内一个老者坐在桌子前,正喝着粥。

“吃过了。阿叔,适才在刘掌柜店中喝酒,结识了这位来镇中寻人的少侠,我就顺道带来见您。”

“哦?”

老人放下碗筷,抬起头,眉宇间充满了疑惑,上下打量着站在门口的莫度。

莫度面带着和善的微笑,看向疑惑的老者,双手抱拳道:“老丈好。晚辈莫度,受人所托,冒昧前来贵地寻访一人。”

“找谁啊。”老人听闻此言,收回探寻的目光,随口说道:“镇子的人希正都认识,他可以首接带你去的。”

李先生答道:“阿叔,这位少侠要寻访的人叫丁谭,侄儿思索许久,镇子里好像没有这个人,这才带少侠前来叨扰您老人家。”

“都坐吧!”老人伸手指了指桌旁的凳子,思索了片刻后说道:“丁谭,这个名字确实很没听过,近来镇上的访客很少,也没有姓丁的。”

“是啊阿叔,侄儿也没有听过此人,想来可能是少侠所寻之人不在此地。”李先生附和道。

“不敢欺瞒二位。”莫度闻听此言拱手说道:“晚辈是受沧州刺史汤大人所托。据汤大人掌握的情报,曾有人在此地见过此人,故而才命晚辈前来此地查探。”

说完,莫度自怀中掏出一封信件,递给老者道:“晚辈这有汤大人书信为证,烦请老丈过目。”

老者闻听莫度是受朝廷官员所派,当下不敢怠慢,急忙伸手接过信封,仔细查验一番后递还给莫度道:“既然是朝廷的公干,老朽自当配合。老朽斗胆一问,汤大人如此费尽周折的查询此人,可是身犯朝廷要案。”

莫度歉意的说道:“此事事关朝廷,晚辈无法首言相告,还请老丈恕罪。”

“岂敢岂敢。如此,老朽便不再多问。”老者急忙说道。

话毕,转过身冲着屋内喊道:“媛媛,快沏壶茶来。”

“多谢前辈体谅!”

老者捋了捋髯须,思索了片刻后问道:“少侠可有此人画像?”

莫度摇了摇头,道:“此人己消失了有一段时间,因此晚辈手中并无此人画像。”

“好吧!”老者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接着问道:“可否告知此人何方人士,年岁几何?”

“是岭南人士,想来而今应在西旬上下,中等身材,当是一书生打扮。”莫度答道。

“可还有其它特征?”

莫度无奈的摇了摇头:“晚辈掌握的线索太少,目前就这些,己据实相告与老丈。”

“只有这些?”老者说道:“我们青衣镇虽说不大,访客不多,但仅凭这些···”

李先生见老者面露为难之色,说道:“阿叔,既然少侠说曾有人在此地见过此人。那敢问少侠是何人在何时与此地见过此人?”

“对对对,烦请少侠相告?”

莫度想了想,道:“据汤大人所说,大约是在十几年前。”

“啊!十几年前?”老者惊呼一声,就连李先生也面露惊讶之色。

“怎么?”莫度好奇的问道:“可是有何不妥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李先生解释道:“不瞒少侠,十几年前青衣镇刚刚建立不久,又恰逢北方灾年,大量的流民涌入青衣镇。而今想要再去追查此人,恐怕···”

“唉!”老者并未过多言语,只是脸露难色,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见两人神情,莫度深知此行恐难有结果。

思忖了良久,暗自伤神道:“如此看来,此行恐有负汤大人重托了!”

“少侠切莫伤神。既然来了,不妨先行住下,在做打算。”老者见莫度如此,急忙宽慰道。

“是啊!阿叔说的在理。少侠且先宽心住下,再到镇上多多打探一番,有所收获也尚未可知。”李先生在一旁附和道。

“看来,也只能先如此了。”莫度无奈的说道。

“这样吧,希正,少侠是你带来的,就带少侠去李老爹处住上几日。让他照应着,镇子里的人你也熟络,帮衬着这位少侠寻寻人。”老者说道:“少侠身负朝廷重任,老朽也自当协助少侠调查。但有用得着老朽之处,少侠只管开口。”

莫度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多谢前辈,晚辈感激不尽!”

“是,阿叔,若没有其他吩咐,侄儿先带少侠过去了。”李先生也站起身告辞道。

“无妨!”老者起身说道:“你们先去吧,老朽就不送了!”

“少侠,请!”

“不敢在劳烦前辈,晚辈告辞!”

“少侠莫要着急,此事听起来着实棘手。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少侠千里迢迢赶来,想来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出了院落,李先生见莫度低着头,神情有些沮丧,便出言安慰道。

“谢先生宽慰。”莫度说道:“倒也不是心急,只是听了前辈和先生所言,怕此行一无所获,辜负了汤知府的信任。”

“且宽心住上几日,说不得明日去镇上打听一番,就会有所收获。”

“谢先生吉言,若能如此,当时最好不过。”莫度摇了摇头,驱散了心头的压抑,说道:“小弟在此叨扰几日,怕是要多多麻烦先生了。”

“少侠说的哪里话,无需客气。”

“少侠,这边请。”

出了院门,右转。沿着院墙继续前行,此时的青石板路变成了山路,连日的降雨导致小路颇为泥泞。

“路滑,少侠当心些。这里是李家村,村中也就十几户,都是围绕着荷塘而建”前行了一段时间,路边出现一不大的荷塘,围绕着十几个住户。

“李家村,村子里都是姓李吗?”莫度好奇的问道。

“是,村中所住皆为李姓,不过山上还住着两户旁姓,就是早上你见过的王老三,还有一个猎户。此外,小生与李老爹也居于山上”。

“哦?先生是住在山上,我还以为先生是住在镇子里?”莫度好奇的问道。

“不是,老爹算是我的远房伯父,原本阿叔安排我住在镇上,方便教学,被我拒绝了。一来我孤身一人,与老爹住在一起,彼此有个伴;二来山上清静,也利于我研学。”

“原来如此。”

绕过荷塘,前行一段时间山路开始变得陡峭。莫度随着李先生,踩着就近采来的碎石铺成的小台阶沿阶而上。

路旁的树林越来越密,无数的青藤攀爬着在树上,连日的阴雨天气使得原本就很难照到阳光的道路变得更加阴暗。

两人走了大约半刻钟的时间,道路开始变得平缓。莫度抬眼望去,小路在前方山脊转弯的一抹光亮照了进来,一个巨大的岩石从密林的缝隙间伸了出去。

行至巨石旁,李先生见莫度驻足观望,解释道:

“此处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崖,十八年前曾有一女子在此身着青衣,跳崖殉情,于是当地人便将此地唤做『青衣崖』,青衣镇也是由此而得名。”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