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召唤

第12章 风暴前的寂静

加入书架
书名:
青春的召唤
作者:
白龙门的凡天尊
本章字数:
55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北平的冬天,总是带着一种肃杀而凛冽的气息,仿佛连空气都被冻住了,沉甸甸地压在人的胸口。然而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早,也格外沉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某个寂静的夜里悄然降临,覆盖了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清晨,当第一缕微弱的光线穿透云层,洒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时,整个世界都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风卷着雪沫,在空旷的街道上打着旋儿,发出低低的呜咽。

雪地里偶尔有几个行人,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这片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孤寂。家家户户的窗户紧闭着,偶尔有炉火的微光透出,映照出窗后模糊的人影,透着一股与世隔绝的冷漠。

就在这冰雪覆盖、万物蛰伏的背景下,星火小组和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几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却像一群逆风而行的飞鸟,秘密地约定在城郊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会面。这里是苏婉通过一个地下交通员的关系,辗转找到的。仓库位于一片荒凉的空地边缘,西周除了风声和偶尔掠过的野狗,几乎没有人烟。大雪更是为这个隐蔽的地点增添了几分天然的屏障。他们知道,这次会面至关重要,这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次大规模联合行动的前奏——他们打算利用新年前后社会关注度相对较高的时机,以及当局可能的麻痹大意,发起一次声势浩大的请愿和游行,声援那些因言获罪、身陷囹圄的进步师生,同时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渴望。

林书远提前到达了仓库。他裹紧了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棉袍,站在仓库破败的门口,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空气刺骨地冷,却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不少。他打量着西周,确认没有异常后,才小心翼翼地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仓库内部光线昏暗,只有几盏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勉强照亮了积满灰尘的地面和那些堆叠起来的旧木箱。空气中弥漫着木头腐朽和尘土混合的味道,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地下活动的紧张气息。苏婉和周文彬己经到了,他们正在用一块破旧的油布遮挡着某个角落,似乎在布置什么。

其他人也陆续到来,先是辅仁大学的代表,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却眼神坚定的男生;接着是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代表,有男有女,虽然衣着朴素,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决心。大家互相点头示意,眼神交汇处,是压抑不住的火焰。

没有人寒暄,也没有人显得局促不安。在经历了之前的流血冲突和当局的高压之后,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此刻的相聚是多么不易,肩上的责任是多么沉重。这短暂的宁静,更像是一场风暴来临前的平静,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压抑。

会议开始后,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而热烈。苏婉作为这次会议的召集人,首先简短地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和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迅速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接下来,各校代表依次发言,汇报了各自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情绪。虽然每所学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审查,但学生们心中的怒火并未熄灭,反而因为沉默和压抑而积蓄得更深。辅仁大学的代表说,他们学校的学生己经自发组织起来,秘密传阅着进步刊物,讨论着如何行动;燕京大学的代表则提到,他们己经收集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当局在之前的冲突中有意制造事端,歪曲事实。当这些零散的信息汇聚在一起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的是如此汹涌的暗流。

随后,大家开始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从标语口号到集合路线,再到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镇压,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林书远坐在角落里,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偶尔插上一两句自己的看法。他注意到,相比之前的星火小组会议,现在讨论的氛围更加开放,也更加多元。不同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经验,使得整个计划更加周全。周文彬则坐在一旁,负责记录,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谱写序曲。

“我们的口号要响亮,要能打动人心,”辅仁大学的代表提议,“比如‘还我自由,还我民主!’‘热血未冷,岂容豺狼当道!’这些。”

“集合地点要隐蔽,但要方便大量学生到达,”燕京大学的代表补充道,“我建议可以考虑在某个大型的公园门口,比如北海公园或者颐和园附近,那里人流相对复杂,不容易被当局一眼盯上。”

“游行路线要设计得迂回一些,避免首接冲击警察局或者政府大楼,但又要能经过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扩大影响。”林书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火花。苏婉则站在人群中央,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有条不紊地引导着讨论,将大家的想法整合成统一的计划。她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提出疑问,引导大家思考可能出现的漏洞。在她的组织下,原本有些散乱的讨论逐渐变得有条理起来。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气氛空前高涨。虽然每个人都清楚,这次行动的危险性极高,一旦失败,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镇压和更残酷的迫害,但没有人退缩。相反,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力量感在每个人心中升腾。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声援那些身陷囹圄的同伴,更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这个他们所热爱却又痛恨的故土,为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最后,苏婉站起身,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的目光坚定而温暖:“最后,大家要记住,这次行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声援XX(此处可填具体事件或人物,如被捕学生、某位民主人士等),更在于我们共同发出的声音。无论结果如何,我们站出来了,我们抗争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但胜利不会从天而降,我们需要的是勇气,是智慧,更是团结。我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尽快将这个计划传达给更多的同学,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注意隐蔽,保护好自己。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背后有千千万万渴望自由的人们!”

掌声在昏暗的仓库里响起,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力量。这掌声,是对计划的认可,更是对彼此的鼓励。

散会时,天色己经完全暗了下来,雪似乎又小了一些,但寒意依旧刺骨。林书远和苏婉走在回去的路上,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西周一片寂静,只有他们俩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在空旷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感觉怎么样?”林书远问,指的是这次会议。

“很好,”苏婉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感觉肺腑都被冻住了,但心里却异常火热,前所未有的好。“我感觉,我们真的能做成点什么。”

林书远看着她被冻得有些发红的脸颊,点了点头:“是啊,只要我们在一起。”

他们沉默地走着,雪地上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蜿蜒向前,像两条沉默而坚定的路。前路未知,充满了危险,但他们的脚步却异常坚定。风暴前的寂静,短暂而珍贵,仿佛是最后的力量积蓄。他们知道,很快,这片寂静就会被打破,被呐喊、被行动、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相信,这一次,他们的呐喊,将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汇聚成一股改变命运的洪流。而这洪流,终将冲破寒冬的冰封,迎来属于春天的黎明。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