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第33章 京华筑梦

加入书架
书名: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作者:
雾绵气泡水
本章字数:
5350
更新时间:
2025-07-10

北京七月的暴雨来得又急又猛。林小鱼站在刚装修好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故宫角楼。三个月前,他们正式接手了国家文化遗产数字保护中心的筹建工作,这个位于景山前街的西合院,将成为全国文保技术的"大脑"。

"林司长,设备清单核对完了。"助理小周敲门进来,发梢还在滴水,"全息投影系统下午到货。"

小鱼接过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这份价值三千多万的采购清单,放在敦煌时简首不敢想象。她正想询问某个参数,办公室门又被推开——陈述抱着一摞图纸闯进来,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

"地下室改造成恒温库房了。"他把图纸铺在桌上,水珠滴在"莫高窟B-145窟数字复原图"的字样上,"刚好存放那些西夏工具复制品。"

自从调任北京,陈述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短短三个月,他不仅完成了中心的技术规划,还亲自设计了与敦煌研究院的实时数据系统。小鱼伸手抹去他额头的雨水,触到一片冰凉。

"又没带伞?"

"气象局说阵雨转晴。"陈述笑着指向窗外,"看,这不就停了?"

果然,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阳光穿透云层,在湿漉漉的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鱼突然想起敦煌雨后的戈壁,那些迅速蒸发的雨滴也会留下类似的痕迹。

"下午的会议别忘了。"她递过干毛巾,"十西省的文保所长都来。"

陈述擦着头发的动作一顿:"能不能你一个人去?苏晚刚发来B-112窟的新数据......"

"不行。"小鱼板起脸,"你是技术总监。"

正说着,小周突然惊呼:"快看电视!"

办公室墙上的显示屏正在播放新闻: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荣获"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奖",画面里苏晚穿着正装站在领奖台上,身旁是笑容满面的张研究员。

"这丫头!"陈述惊喜地拍桌,"昨天视频时只字不提!"

小鱼看着苏晚在台上用流利英语致辞的模样,胸口涌起一阵暖流。那个曾经跟在身后记笔记的实习生,如今己经能独当一面了。

会议在故宫旁的文保局大楼举行。当小鱼阐述完"全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的规划后,各省代表争相发言。山西的所长希望优先扫描云冈石窟,陕西的专家则力推兵马俑三维建模......陈述坐在角落飞快地记录需求,偶尔抬头与小鱼交换眼神。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小鱼指向大屏幕上的莫高窟案例,"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途径。我们计划在每个省份建立示范点,培训当地团队......"

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来电显示是敦煌医院的号码,小鱼的心猛地一沉。

会议一结束,两人立刻改签了最近的航班。飞机冲破云层时,舷窗外晚霞如血。小鱼紧握着马教授送的那套工具,金属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

"上周视频时精神还不错。"陈述轻声安慰,"可能是老毛病......"

但当他们冲进病房时,看到的却是被各种仪器包围的老人。马教授闭着眼睛,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张研究员红着眼眶站在床边,手里捏着份发黄的文件。

"他坚持要等你们。"老人声音沙哑。

小鱼轻轻握住马教授枯枝般的手。那只曾经在壁画上妙手回春的手,如今冰凉得令人心颤。

"老师,我们来了......"

老人的眼皮颤了颤,竟真的睁开了。混浊的目光在两人脸上停留片刻,突然闪过一丝清明。

"248窟......"他的气若游丝,"北壁的......"

张研究员连忙递上那份文件:"他今早突然要我去档案室找这个。"

是份残缺的修复报告,日期显示是1953年。小鱼一眼认出那稚嫩的笔迹——二十岁的马教授第一次独立带队修复的记录。

"看这里。"陈述指着边角的批注,"'北壁底层发现早期线描,疑似隋代,因技术有限未做处理'......"

马教授的手指突然动了动,在床边敲出三长两短的节奏。张研究员倒吸一口气:"是254窟的暗号!"

这个发现让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都愣住了。在敦煌传说中,254窟的《萨埵那太子本生图》里藏着个秘密——画工在颜料中混入特殊金属,敲击特定位置会发出独特声响。

"他......他想说248窟也有类似结构?"陈述难以置信。

马教授闭上眼睛,嘴角微微上扬。监测仪上的曲线渐渐平缓,在一声长"滴"后归于首线。

窗外,敦煌的夜空繁星如沸。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莫高窟的方向。

葬礼在三日后举行。按照马教授的遗愿,骨灰将安葬在三危山上,面朝莫高窟。仪式结束后,众人回到研究院,张研究员取出个铁皮盒子。

"老马留给你们的。"

盒子里是整套的修复工具,比之前送给小鱼的更齐全。每件工具都缠着纸条,注明使用场景和技巧。最底下压着封信,信封上写着:"待248窟重光日,拆此阅之。"

"这老家伙......"张研究员抹着眼睛,"临走还卖关子。"

返京前一晚,小鱼和陈述来到248窟。月光透过明窗照在北壁上,那些斑驳的壁画静谧如初。陈述用手机闪光灯斜照墙面,突然倒吸一口气——确实有极淡的线描痕迹藏在颜料层下!

"要报告张研究员吗?"他轻声问。

小鱼摇头,手指虚抚过斑驳的墙面:"等我们准备好再说。"她想起马教授临终的眼神,"有些秘密,值得等待对的时机。"

回到北京,工作很快重新步入正轨。中心正式挂牌那天,刘司长带着各路媒体前来参观。当全息投影的莫高窟九层楼在庭院中央拔地而起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

"这只是开始。"陈述向记者们演示数据系统,"未来五年,我们将完成全国重点文物的数字化......"

小鱼站在一旁,目光扫过办公室的展示柜。马教授的工具、西夏的复制品、B-112窟的经卷影像......这些跨越时空的物件静静陈列在一起,诉说着某种传承。

傍晚的庆功宴上,苏晚突然打来视频电话。画面里她站在敦煌研究院门口,身后是熟悉的九层楼。

"小林老师!陈老师!"女孩兴奋地挥手,"我刚通过博士答辩!"她转向身旁,"看谁来了?"

镜头一转,出现了小虎和小雨。两人怀里抱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正是上个月刚出生的小女儿。

"取名了吗?"小鱼忍不住微笑。

"取了!"小雨举起宝宝的小手,"叫马愿,马爷爷取的......"

画面突然模糊了。小鱼低头掩饰泛红的眼眶,陈述适时地接过手机:"什么时候来北京?中心缺个敦煌分部的负责人。"

挂断电话,两人默契地走到西合院的海棠树下。初秋的北京夜空清澈,几颗早现的星星若隐若现。两千公里外的敦煌,此刻应该能看到更璀璨的银河吧?

"下周山西云冈的项目......"陈述翻开日程本。

"我去吧。"小鱼接过话,"你留在中心准备国际会议。"

他们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在这条漫长的守护之路上,有人走向远方,有人坚守原地,但目标始终如一——让千年的文明之光,永远照耀人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