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从不喜欢开发布会,但这一次,她决定亲自站上台。
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她退位,并不是退场。
小满集团即将推出新一轮“共治结构”:文化、技术、资本三线平行负责,分别由陈丫蛋、林沁与国际管理代表担任副董事席,林小满担任首席“信任保荐人”。
这一制度改革,一夜之间登上了商业媒体头条。
《中国制造首次探索多元共治模型》
《她将算盘交给了村妹,也把系统交给了学生》
《林小满:退到第二排,依然掌舵》
掌声有的是真诚,有的只是猎奇。
而质疑,也开始悄然发酵。
“那个女的丫蛋?文化代表?她讲得出‘算法闭环’吗?”
“林沁那个技术冷美人,说到底不还是靠林小满提拔?”
“她们再努力,也不是林小满啊。”
【她们都不是林小满。】
这句话,变成了网络上的热评金句,转发量极高,评论区不断刷出“真相只有一个”的表情包,甚至出现了“林小满AI替身”的恶搞图。
有意思的是——
没有人真的在黑林小满,却不约而同地否定了她选出的人。
这,才是最可怕的。
—
林沁最先感受到这股暗流。
一次技术公开课,她刚刚介绍完“信任图谱v2”的结构设计,弹幕就狂刷:【不如林小满讲得通透】【这女的没情绪,听着冷飕飕的】【她不是林小满,别学她的声调】
课后,同行请她喝咖啡:“你做得很棒,别被舆论带偏。”
她点点头,面无表情地搅动着杯中的牛奶泡。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早己不是那个只在乎模型精度的“标准学者”,她现在在乎的是:她,是否能被看见。
—
丫蛋也看到了类似的风评。
在一次乡村首播分享会中,有网友发评论:
【你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代表】
【你不够‘企业家感’,说话太土了】
【小满能把算盘讲成品牌,你讲出来像啰嗦】
她第一次在镜头前沉默了十秒,然后咬牙挤出一句:“你们觉得我土,那我就……种出全球最香的艾草味。”
话是强撑的,声音却有点发颤。
她下播后,一个人坐在工坊楼顶,喝了一瓶啤酒,才把委屈咽下。
—
这天晚上,林小满把她们两人约到黄土坡厂房边的小屋吃饭。
屋里不亮大灯,火锅咕嘟咕嘟响着,炭炉将屋子熏得满是艾香。
没人说话。
林小满开口:“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你们做得再好,也不是我?”
林沁抿唇:“数据在背书我们,可人心还在对比。”
丫蛋憋着一肚子话,憋到最后才说出一句:“他们说我不会讲,那我就别讲了。”
林小满夹起一筷子粉条,淡淡一笑:“你们错了。”
“错在哪?”
“错在你们以为自己要变成我,才能站住。”
她看向林沁:“你不是我,所以你能看到我看不到的远线;你不讲情绪,但你能讲得最精准。”
她又看向丫蛋:“你也不是我,所以你敢在首播里骂人、敢讲段子、敢用算盘教AI打分。”
“我选你们,不是要你们成为‘林小满2号’,而是要你们证明——中国制造,不靠一个人神化。”
“更不该只有一个‘好看的版本’。”
—
她说完,把那张她最早手写的“传承名单”拿出来,摊在桌上。
纸张上,写着三行字:
“林沁:主理系统逻辑。冷静之力。”
“陈丫蛋:主理文化根骨。接地之力。”
“她们都不是我,但她们,都是小满。”
—
几天后,集团召开月度内部例会。
林小满将主持权交给了两人。
林沁用冷静、精确、无废话的节奏讲清楚了“v2系统如何避免外部套利路径”。
陈丫蛋讲了一个“村里把废光伏板改成艾草晒架”的故事,说得大家笑弯了腰。
掌声不如林小满的演讲热烈,但——干净、真诚、稳定。
会议结束后,林小满走出楼道,萧砚舟跟在她身后。
他忽然轻声问:“你有没有担心过,他们都不是你,系统就不稳了?”
林小满看着远处落日:
“我担心的,从来不是她们不像我。”
“我担心的是——只有我一个人像我。”
—
夜晚,丫蛋首播时收到一条匿名私信:
“我还是更喜欢你讲的版本,你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也能站上台’的可能。”
林沁发布讲义后,也收到了一个学生来信:
“你的模型很难,但我终于理解了‘情绪不是定义权的唯一通行证’。”
她们都不是林小满,但她们也都不需要是林小满。
—
她们只是林小满留下的路径。
她曾孤身走过的那条小路,如今成了两条岔开的通道,一条走回土地,一条走向远方。
她们脚下的风,正吹着算盘珠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