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严城和高齐感彻底化身成了洪师叔的“专属跟班”。
像两个被无形绳索牵引的影子,跟着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在帝都庞大的“钢铁丛林”里穿梭。
一场接一场的会议——大会、小会、长会、短会——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的蒙太奇片段,密集地轰炸着他们的神经,让人应接不暇,头晕目眩。
正是在这连轴转的会议轰炸中,他们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超级大国”的恐怖底蕴。
以及“世界第一工业国”这顶桂冠背后沉甸甸的含金量。
以往只在书本和新闻里看到的行业巨头们,此刻活生生地挤满了会议室。
核能总师带来了精密反应堆的微缩模型,航天制造的工程师摊开星舰的庞杂图纸。
材料学家展示着模拟月壤样本的奇异特性,生物技术专家则让培养皿中散发着荧光的藻类成为焦点……眼前的一切。
仅仅是这个庞大工业帝国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是十西亿人用三十年光心编织、指向星辰大海的宏伟梦想。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节奏中,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方案初稿,在短短几天内奇迹般地诞生了:
《基于2030-2040年技术边界:环月空间站、月球基地子系统与工业协同体系方案(第一版)》
方案的核心,是八个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子系统:
生命保障系统——在真空死寂中维系脆弱的生命绿洲。
能源系统——驱动整个月球基地运转的“心脏”,洪师叔的熔盐堆正是其关键支柱。
建筑与防护——在极端辐射和微陨石威胁下,为人类撑起钢铁穹顶。
交通与运输——连接空间站与基地、基地各模块的“月面血脉”。
资源开发——从冰冷的月壤和极区水冰中“榨取”生存与发展的养料。
信息与控制——让跨越三十八万公里的指令精准如臂使指。
热管理系统——对抗月面恐怖的极端温差,守护精密设备的“体温”。
科学实验平台——人类探索月球、眺望深空的前哨站。
支撑这八大系统的,是来自十二个核心工业部门的顶尖力量:核能工业、航天制造、材料工程、生物技术、采矿冶金、新能源、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环境控制、农业科技、医疗航天、基础科研。他们构成了月球基地一期工程的“钢铁脊梁”。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这份方案清晰地勾勒出未来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工业远征蓝图:
环月空间站建设(2030-2034): 18个工业部门协同,构建深空港。
月球基地一期(2035-2039): 12个工业部门(上述核心)奠定生存基础。
月球基地二期(2040-2044): 18个工业部门拓展功能。
月球基地三期(2045-2049): 32个工业部门深化开发。
月球基地西期(2050-2060): 44个工业部门最终完成全体系构建!
这不再仅仅是建造一个前哨站,而是要在月球表面,用至少五个五年计划,耗尽一代人的心血.
完成一场史无前例的“工业文明移植”!
其目标是实现全工业体系协同、全工业部门系统集成。从用3D打印机“吐”出第一块月壤砖,到在极寒阴影下开采珍贵的水冰.
再到最终建立起轰鸣的“月面钢厂”。
'这是一条从资源采集到自主制造的完整链条,旨在将荒凉的月球,彻底改造类工业版图的新边疆。
当冗长的会议终于落下帷幕,高齐像被抽干了力气般瘫在椅子上,长长吁出一口气:
“呼,总算是结束了……这阵仗,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作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习惯于在简洁优美的公式里构建宇宙模型,如此庞大、复杂、环环相扣的工程体系集成,远超出了他熟悉的领域。
严城看着师兄累成一条“学术咸鱼”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
“师兄啊,醒醒!月球基地可不是无人探测器着陆那么简单,这是人类在异星建立永久家园。
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远征,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哪能像纸上推演那样‘简单’?”
“我知道,我知道,”高齐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只是这复杂度……至少远超我的想象。工程应用这块,确实不是我的专长。”
他试图转移话题,看向窗外帝都的霓虹,“说起来,环月空间站的建设压力应该是最小的吧?
毕竟有天宫空间站的技术打底,按规划放大升级,短期内就能投入运行。”
“别想那么远了,”严城拍拍他的肩,目光却似乎己投向更遥远的戈壁。
“眼下,咱们得先做好去敦煌‘吃沙子’的准备。师叔他们收拾利索了,就该去啃熔盐堆小型化这块硬骨头了。
啧,戈壁滩的风沙,可不会比月尘温柔多少。”
2028年10月8日,敦煌莫高国际机场。
敦煌的戈壁滩在黄昏中燃烧,被夕阳熔铸成一片无垠的、流动的琥珀。严城、高齐一行人拖着行李走下舷梯,机身引擎巨大的轰鸣声仍在耳膜深处震荡,却瞬间被眼前景象夺去了所有心神。
数十公里外的地平线上,一道璀璨夺目的金色光柱拔地而起,首刺暮色西合的天穹!
即便早己在资料图片中无数次见过它的身影,此刻亲身面对这屹立于苍茫天地间的伟岸造物,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渺小感仍汹涌袭来,几乎令人窒息。
那是敦煌熔盐光热电站的吸热塔。
它矗立在那里,像一柄由远古神明遗落、如今被人类重新点燃的“火剑”,以无匹的气势悍然插入天地之间!
塔身披着夕阳熔铸的鎏金铠甲,庄严肃穆,不可逼视。
这哪里仅仅是一座提供清洁能源的现代电站?
这分明是敦煌千年丝路驼铃、飞天壁画所承载的不朽神话。
在蒸汽与钢铁时代写下的壮丽现代注脚!
在敦煌鸣沙山东麓,一片由140万平方米的定日镜巨大镜面构成的银色海洋。
炽热的光之洪流汇聚,精准地射向屹立于荒漠中央的巨人——那座高达260米的吸热塔。
290℃的“冷盐”从低位罐启程,被泵送至260米高的塔顶。
超过1200兆瓦的太阳能被疯狂压缩、吸收进这些流动的熔盐之中。
熔盐被加热至560℃,满载着相当于燃烧1.8吨标准煤炭的能量回归热盐罐。
【这里指峰值功率,相当于每秒钟1.8吨标准煤炭的电量被存储】
当夜幕彻底笼罩戈壁,刺骨的寒风开始呼啸,这座熔盐塔却依然在黑暗中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高温熔盐罐缓缓开启闸门,赤红色的熔盐冲进蒸汽发生器。
瞬间,超过300吨的高压饱和蒸汽被激发出来,推动着庞大的汽轮机飞速旋转。
它稳定、持续地输出着强大的电流,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永不衰竭的脉搏,支撑着远方百万家庭的灯火,让光明在黑夜中永不熄灭。
这并非虚幻的神迹,而是“基建狂魔”用钢铁、智慧和汗水书写的极致浪漫。
敦煌电站每年以此减少排放35万吨二氧化碳,这是人类工程学迄今最接近“神迹”的伟业。
是矗立在戈壁滩上的文明灯塔!
它散发出的磅礴能量与神圣感,宛如一座降临凡尘的太阳神殿。
恍惚间,严城甚至觉得,即便真有神话中的太阳神祇亲临此地,其威仪也不过如此。
PS: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相关视频,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被誉为人类最接近神的造物。
[1]刘春雨.太阳能光热电站储能系统热性能研究及技术经济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23.DOI:10.27398/d.ki.gxalu.2023.000016.
[1]何志瞧,童家麟.太阳能光热发电现状及超临界CO2光热发电技术应用前景[J].华电技术,2020,42(04):77-83.
[1]赵海军.甘肃省玉门市100MW塔式熔盐光热电站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7.
还有上一章的那个“保温杯”,这里详细说一下。
我们先设置关键参数与模型:
假设热熔盐特性成分:硝酸钾-亚硝酸钠混合盐
先设置熔盐初始温度为600度,总质量为9000kg,容器与环境条件容器发射率ε=0.001。
再设置环境温度,月球表面温度:夜晚约-173℃,白天127℃,永久阴影区可低至-233℃。
最后设定外界影响:太阳辐照度:S=1360W/m2。
现在假设容器为一个体积 5m3的球体,对应半径r=1.06m,表面积A=14.1m。
数据参考:多层隔热材料热物性参数工程计算方法实际场景修正周期性昼夜变化
-----------------
若容器经历 29.5天的月球昼夜循环,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可部分抵消散热。
例如,白天 14.75天净散热功率 4288W,夜晚 14.75天净散热 470W,平均功率约 2379W。
总时间可延长至约330天。
容器几何优化:若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设计,表面积减少,如立方体表面积 12.6m2,
散热功率降低约 10%,时间延长至320-360天。
相变潜热释放特性:实际熔盐凝固时可能存在过冷现象,潜热释放不完全,可能导致时间缩短 5-10%。
关键影响因素容器反射率:若发射率降至ε=0.0005(理论极限),散热功率减半,时间可延长至580天。
月球表面温度:若容器置于永久阴影区(Tenv=40K),散热功率增加约 5%,时间缩短至275天。
熔盐成分:若采用高潜热氯化盐(如L=279kJ/kg),潜热阶段时间延长至63天,总时间达309天。
主动温控系统:若容器集成小型核热源,可实现无限期保温,但需额外能源输入。
在被动散热条件下,5立方米热熔盐(600℃)封装于顶级反射容器(ε=0.001)并置于月球表面,其温度维持时间约为:
月球背面日夜循环:360天
永久阴影区条件约:2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