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的成功首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其影响远远超出了陆哲远和苏念星的预期。“光影情绪发生器”一夜之间成为了燕华市的热门话题,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称赞其为“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开启情感交互新时代的创新之作”。燕华大学也因此名声大噪,校方更是将陆哲远和苏念星的“星火计划”项目组,树立为跨学科合作的标杆。
随之而来的,是雪片般飞来的各种邀请和机会。
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向他们发出了专题展览的邀请,并提供了黄金展位和专业的策展团队支持。一些知名的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也开始接触他们,表达了对“光影情绪发生器”商业化前景的浓厚兴趣,甚至开出了的合作条件。周教授和林教授更是喜上眉梢,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将项目做得更大更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盛名和机遇,陆哲远和苏念星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一丝隐忧。
陆哲远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冷静和理性。他将所有的媒体报道和合作意向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数据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最符合他们项目发展方向的路径。他认为,虽然商业化前景可期,但目前他们的技术和理论模型尚不完善,过早地追求商业利益,可能会偏离项目的初衷。他更倾向于先在学术领域取得更扎实的成果,将“情感信息流”的物理机制研究得更透彻。
“科技馆的成功,更多的是基于新奇的体验和艺术的感染力。”在一次项目组内部讨论会上,陆哲远冷静地分析道,“但从科学角度,我们对复杂情感的物理量化,以及不同个体情感反馈差异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现在就盲目扩大规模或进行商业推广,一旦出现技术瓶颈或理论缺陷,会对项目的声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苏念星,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谨。
苏念星则对这一切充满了艺术家的热情和好奇。她很享受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也对那些商业合作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她认为,艺术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象牙塔里,走向市场,接受大众的检验,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她畅想着,如果“光影情绪发生器”能够进入更多人的生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陆同学,我明白你的顾虑。”苏念星认真地看着陆哲远,“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故步自封。科技馆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大众对这种情感交互体验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保证学术研究深度的同时,小范围地进行一些商业化探索,比如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开发一些辅助性的情感疗愈产品,或者与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合作,共同推广科普艺术。”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两人再次在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上,产生了不同的侧重。陆哲远更倾向于“深度优先,稳健发展”,而苏念星则更希望“广度拓展,积极尝试”。这种分歧,虽然不像最初那样尖锐对立,却也像一道无形的暗流,在他们看似平静的合作之下悄然涌动。
与此同时,盛名之下,他们也开始感受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校园里,他们成为了真正的“风云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旁人的注目和议论。陆哲远对此依旧感到不适,他更喜欢待在实验室里,与冰冷的数据和精密的仪器为伴。而苏念星虽然享受被关注的感觉,但也渐渐发现,这种关注有时会变成一种负担。一些不怀好意的猜测和流言蜚语,也开始在暗中滋生。
“听说陆哲远和苏念星好上了,不然怎么可能合作得这么默契?”
“苏念星肯定是看上了陆哲远的才华,想借他出名吧?”
“陆哲远那么木讷的人,怎么可能看得上苏念星这种张扬的艺术家?”
这些无端的猜测,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痛着他们的神经。苏念星尚能一笑置之,但陆哲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扰。他发现,人类的情感和关系,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根本无法用任何公式来计算和预测。他开始不自觉地回避与苏念星在公开场合的过多接触,担心会给她带来更多的麻烦。
而苏念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陆哲远的变化。她发现他最近和她说话时,眼神总是有些闪躲,语气也比以前更加客气和疏离。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心中感到一丝委屈和失落。她怀念之前在实验室里,两人为了一个技术难题或一个艺术构想而争论不休,却又在解决问题后相视一笑的默契与亲近。
一天傍晚,苏念星在画室里独自整理着画稿。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她略显落寞的侧脸上。她看着那些为“光影情绪发生器”创作的图像,每一幅都凝聚着她和陆哲远共同的心血。她突然感到一阵迷茫,不知道他们的合作,以及他们之间那份尚未明朗的情感,未来将走向何方。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请问是苏念星同学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而略带磁性的男声。
“是的,请问您是?”苏念星有些疑惑。
“我是星河创投的林轩。我们公司对您和陆哲远同学的‘光影情绪发生器’项目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和您单独聊一聊,探讨一下未来的合作可能性。”
星河创投?苏念星听说过这家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专注于投资有潜力的新兴科技项目。单独和她聊?为什么不是和陆哲远一起?苏念星心中闪过一丝警觉,但对方的语气非常诚恳,而且提出的合作前景也确实。
“林先生,我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是陆哲远同学,关于合作的事情,您应该和他联系。”苏念星礼貌地回答。
“呵呵,陆同学那边我们自然也会沟通。但我们认为,苏同学您在项目的艺术构想和未来市场拓展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潜力。我们更希望先听听您的想法。”林轩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苏念星犹豫了。她知道陆哲远对商业化比较谨慎,如果她私下与投资人接触,会不会引起他的误会?但另一方面,她也确实渴望自己的艺术理念能够被更多人认可,并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好吧,林先生,我们可以约个时间聊聊。”苏念星最终还是答应了。她想,这或许也是一个了解外界真实想法的机会。
挂断电话后,苏念星的心情有些复杂。她没有立刻将这件事告诉陆哲远,她想先自己了解清楚情况,再做决定。但这种隐瞒,却让她感到一丝不安。她和陆哲远之间,似乎第一次出现了一道需要小心翼翼维护的“秘密”。
而此刻的陆哲远,正独自一人在物理实验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量子纠缠公式发呆。他试图用这些冰冷的符号,去理清自己内心那些混乱而矛盾的情绪。他发现,苏念星的身影,总是不经意地闯入他的思维,扰乱他严谨的逻辑。他开始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仅仅是“高效的合作伙伴”,还是……有着某种更深层次的连接?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既困惑,又有一丝莫名的期待。
窗外,夏日的蝉鸣依旧聒噪,但校园里那份因项目成功而带来的喧嚣,似乎也渐渐沉淀下来。在盛名之下,新的起点己经铺开,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些潜藏在平静表面之下的暗流与隐忧。陆哲远和苏念星,这对在碰撞中逐渐走近的灵魂,将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继续他们的光影之旅,又将如何面对彼此内心深处那日益清晰的涟漪?
他们的夏天,远未结束。而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