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尽头的余音

第11章 误解的滋生与沟通的壁垒

加入书架
书名:
夏日尽头的余音
作者:
月中白马
本章字数:
6150
更新时间:
2025-06-25

陆哲远和苏念星之间的裂痕,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一次次商业要求的磨合和沟通不畅中,一点点加深。陆哲远认为苏念星对市场的妥协,是对他们共同理想的背叛;而苏念星则觉得陆哲远对商业化的抗拒,是阻碍项目发展和她艺术追求的绊脚石。

陆哲远自从上次与王经理争论之后,便更加投入到他自己的研究中。他确信,只要他能够用更严谨的算法、更精准的数据,来证明他们的“情感信息流”模型的价值,就能让所有人信服,并以此抵挡商业化对项目核心的侵蚀。他开始独立进行一些更为尖端的实验,比如模拟更复杂的情感反应,或者试图找出能够量化“艺术感染力”的数学模型。他将自己封闭在实验室里,与代码和数据为伴,仿佛只有在那个纯粹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一丝掌控感。

“陆哲远,我需要你帮我看看这个新的光影模式。”一天,苏念星带着她新设计的“治愈之光”的投影图像来到实验室,希望得到陆哲远的意见。她希望通过柔和的光线和温暖的色彩,来模拟一种平静而治愈的氛围,这与市场部要求的“快速提振情绪”的风格完全不同。

陆哲远正在调试一个复杂的脑电波识别算法,他疲惫地抬头看了苏念星一眼,然后又将目光转回屏幕。“苏念星,我现在没有时间。我正在做一个关于‘情感阈值’的实验,需要确保数据的精确性。”他的语气冷淡而疏离,完全没有了往日的耐心。

苏念星站在原地,看着他那副全神贯注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她知道陆哲远很忙,但他今天的态度,却让她觉得,自己的艺术构想,在他眼中,似乎己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她默默地将投影图像收回,轻声说了句“打扰了”,然后转身离开。

而苏念星这边,也同样在艰难地进行着她的艺术创作。市场部对她提出的“治愈之光”模式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种过于温和的光影,无法在短时间内给用户带来明显的“情感提振”。王经理建议她加入一些更具冲击力的视觉元素,或者使用更鲜艳的色彩,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苏小姐,我们希望用户在体验我们的产品时,能立刻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治愈’固然很好,但‘快乐’和‘兴奋’,在市场上更有卖点。”王经理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首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苏念星尽力地解释着,“治愈之光”的精髓在于其缓慢的节奏和细腻的色彩过渡,它并非追求瞬间的刺激,而是希望能够带来一种深层的情感慰藉和长久的平静。然而,在王经理看来,这似乎过于“曲高和寡”。

“苏小姐,我们理解您对艺术的追求,但您也需要理解市场。”王经理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的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用户喜欢上我们的产品,如果过于追求艺术的深度而忽略了市场的接受度,那我们的项目也很难获得成功。”

苏念星感到无力,她发现自己无法在艺术的真诚与市场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她试图与陆哲远沟通,希望他能从技术的角度,支持她的艺术理念,但陆哲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他总是忙于自己的研究,对她的困境表现出一种近乎冷漠的距离感。

一次,苏念星偶然在陆哲远的电脑里看到了他正在进行的一项“独立研究”的文件夹,里面是关于“情感阈值”和“用户愉悦度量化模型”的猜想。她看到他正在尝试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用户对不同光影和音效的反应,并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最大化用户“愉悦度”的参数组合。

苏念星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恐惧。她意识到,陆哲远似乎正在试图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解决艺术和情感的问题。她害怕,他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冰冷”,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她的艺术构想也纳入到他的量化模型中。

“陆哲远,”苏念星鼓起勇气,走到陆哲远身边,“我看到你最近在研究‘用户愉悦度量化模型’?”

陆哲远有些意外地抬起头,“是的。我想通过量化用户的愉悦度,来优化我们的光影和音效设计,让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他平静地解释道,仿佛这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研究课题。

“可是……”苏念星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担忧,“你不觉得,我们把情感看得太简单了吗?愉悦度,它能完全代表艺术的价值吗?或者说,我们追求的,仅仅是让用户‘愉悦’吗?”

陆哲远看着苏念星眼中流露出的质疑,他有些不解。“我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情感体验。而‘愉悦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科学而合理的。

“那‘治愈’呢?‘怀旧’呢?‘思考’呢?”苏念星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这些情感,它们很难被简单地量化为‘愉悦度’。它们是复杂的,是多层次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算法只追求‘愉悦度’的最大化,那我们的项目,就会失去它本身的深度和意义。”

陆哲远听着苏念星的话,他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他试图解释,“我的模型是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并且会考虑多种情感参数。‘愉悦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并非全部。”但他能感觉到,苏念星似乎并不完全相信他的解释,她的眼中依然带着一丝不安。

他意识到,他们之间关于“项目目标”和“情感价值”的理解,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歧。他所追求的科学严谨,在苏念星看来,或许变成了对艺术的束缚;而苏念星所坚持的艺术自由,在他看来,又显得有些不够“高效”和“量化”。

在一次项目进展汇报会上,当苏念星再次提出她对“黯淡的希望”模式的修改建议,并强调其艺术价值时,王经理再次以市场反馈为由进行了反驳。而这次,陆哲远也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即站出来支持她,他只是沉默地坐在那里,似乎在评估这个修改方案对整个算法系统的影响。

苏念星看着陆哲远那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心中感到一阵寒意。她曾经以为,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但此刻,她却感觉自己仿佛孤身一人在对抗着整个商业机器。

会后,苏念星找到了陆哲远,语气带着一丝难以压抑的失望。“陆哲远,你为什么没有为我说话?你知道那个修改有多么不尊重我的艺术理念!”

陆哲远看了她一眼,语气依旧冷静,“我需要一个更全面、更平衡的方案。我的EEG数据分析显示,过多的‘黯淡’情绪,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他将自己的观点归结于数据分析,回避了情感的层面。

“数据!数据!你就只知道数据!”苏念星的情绪有些失控,“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艺术的价值,是数据无法衡量和替代的?你难道忘记了,我们最初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吗?是为了用光影去触动人心,而不是为了制造一个数据上的‘快乐机器’!”

陆哲远被苏念星激动的反应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看着她泛红的眼眶,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她对艺术的执着,但他也同样看到了市场现实的残酷。他无法完全理解她情感的波动,也无法给出她想要的那个“绝对支持”。

“苏念星,我……我只是想让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陆哲远努力地解释着,但他的话语在苏念星听来,却显得苍白而无力。

“‘顺利进行’,是不是就要牺牲掉那些最珍贵的东西?”苏念星的声音带着哽咽,“算了,陆哲远,也许我们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说完,苏念星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实验室。陆哲远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苦涩的滋味。他知道自己可能做得不够好,但他也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他只是在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保护着他们共同的项目。然而,在这场关于科学与艺术、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中,他们之间的信任,却因为沟通的壁垒和理解的缺失,而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

夏日的午后,阳光依旧炽热,但实验室里的空气,却仿佛被一层冰冷的薄雾所笼罩。陆哲远和苏念星之间,那条曾经无比清晰的合作之路,因为各自的坚持和误解,而变得模糊而曲折。他们能否跨越这道沟通的鸿沟,找回曾经的默契,守护住那份来之不易的情感?这个问题,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他们之间的天空中,等待着时间的解答。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