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从码农到提瓦特种田大师

第24章 古籍修复绽微光

加入书架
书名:
原神:从码农到提瓦特种田大师
作者:
幻璃纱
本章字数:
636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尘歌壶临时书库弥漫着纸张的霉味。静怡伏在盾牌拼成的长桌前,用废弃虚空终端零件磨制的刮刀清理古籍霉斑。这批在转移途中被泥水浸泡的典籍,承载着提瓦特最后的智慧火种。“轻拿轻放!”她轻声叮嘱搬书的孩童,指尖微微发颤。

书库另一端,理萌正指挥工匠组装“多层秸秆烘干架”——主体框架用尘歌壶内坚韧的枯藤木搭建,层板则是编织紧密的玉米秸秆席,每层上方悬挂着用“赤穗”玉米芯高温烧制的活性炭包,下方则放置着装有微弱炭火的厚陶盆。“成了!”他抹去额汗,看着暖流裹挟炭香抚过书页。须弥学者们纷纷点头赞叹这替代干燥魔法的巧思。

然而,当修复到一本封面印着璃月古老机关纹样的《浮空枢仪考》残卷时,静怡的动作停住了。她的眉头紧紧蹙起,目光锁定在一处关键符文上——那符文被水渍彻底晕染,墨迹模糊成一团深色的污迹,结构难辨。她手中的竹笔悬在半空,迟迟无法落笔补全。

“‘气浮于虚,力贯于脉…’”她无意识地喃喃念着残卷上仅存的导言,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团墨渍,心头被巨大的困惑笼罩。这关乎浮空石驱动的核心原理,缺失了关键节点,整个机关术的精髓便无从谈起。

就在这时,角落的阴影里,传来一声压抑而轻微的咳嗽。

静怡惊觉回头。只见不知何时,钟离先生竟靠坐在书库角落一个由岩元素凝成的石凳上。他的脸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指尖随意地搭在身旁由几摞古籍堆叠而成的临时石台上。细碎的、闪烁着微光的岩元素结晶尘埃,正从他玄色的袖口处无声地飘落出几星。

“‘浮空非凭蛮力’,”钟离的声音响起,沉缓如同深谷回音,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感,却字字清晰,穿透了书库的静谧,“‘需引地脉根系为弦,以心念拨之。’”

他微微抬起手,指向静怡面前那本《浮空枢仪考》残卷上那团模糊的墨渍:“此处…原为‘共鸣节点’。”

静怡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正是她百思不得其解、卡住修复进度的关键之处!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匆忙从袖中抽出一方素白绢布,倾身想要去接住钟离袖口飘落的那些细碎岩尘——那景象让她感到莫名的不安。

钟离却只是极轻微地摆了摆手,动作间带起几星岩屑,拒绝了她的好意。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那残卷之上,仿佛那飘落的岩尘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

“些许心神消耗,无碍。”他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简短地回应了静怡未出口的关切,目光并未离开那残卷。

静怡的心跳如擂鼓,钟离先生的出现和他略显异常的状态让她感到一丝凝重,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压倒了一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灼灼地凝视着钟离所指的位置,脑海中反复咀嚼着那句“引地脉回响为弦,以心念拨之”。这超越了她从古籍和教令院所学的所有理论,首指元素力与精神意志共鸣的本质!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竹笔,饱蘸特制的墨汁,不再试图完全复原模糊的符文外形,而是依据钟离点明的“共鸣节点”之核心要义,结合自己对璃月机关术纹样的深刻理解,笔尖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笃定和流畅感落下——她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充满韵律感的回路符号,其结构仿佛能引动无形的地脉之弦。当最后一笔完成,那符文仿佛在纸面上微微亮了一瞬,随即隐去,与古籍原本的纹路浑然天成。

粘合剂的难题随之而来。静怡发现手头修复古籍专用的、从枫丹进口的昂贵树胶即将耗尽,而尘歌壶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没有可靠的粘合剂,许多重要的散页和封面将无法复原。

“粘合…粘合…”理萌盯着静怡手中那瓶见底的枫丹树胶,眉头紧锁。他脑海里闪过各种化学粘合剂的分子式,最终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小袋提纯出来、准备用于发酵实验的玉米淀粉上。“淀粉…糊化…”一个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

他立刻行动起来。取来一个小陶罐,倒入一定比例的玉米淀粉粉末,再加入少量清水,架在烘干架旁边用于维持书库温度的微火炭盆上。他手持一根木棍,像个严谨的化学家般,一边缓慢加热,一边持续搅拌。淀粉液渐渐变得粘稠、透明,最终形成了一种晶莹剔透、质地均匀的胶状物。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类似煮熟的玉米粥的清香。

“静怡,试试这个!”理萌的声音带着一丝实验成功的兴奋,将陶罐推到静怡面前。

静怡好奇地用竹签挑起一点。胶体拉出细长柔韧的丝。她立刻取来两张普通的废纸,在边缘涂上薄薄一层这种玉米胶,小心地贴合、按压。等待片刻后,她尝试撕扯——两张纸牢固地粘合在一起,撕开的裂口出现在纸张本身,而非粘合处!她又尝试了更重的物品——一小块薄木片,粘在纸上后,纸片竟能稳稳地提着木片悬空而不脱落!最后,她甚至冒险用一小片捡到的废弃金属片测试,效果依然令人惊喜,粘接力虽稍逊于枫丹树胶,但己远超预期!

“这…这太神奇了!”静怡的眼睛亮了起来,疲惫一扫而空,“粘性极强,干燥后透明,几乎不改变纸张纹理!而且原料…就是我们的玉米!”她立刻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古籍修复的燃眉之急解决了!更重要的是,这种胶体对于他们正在筹备的“秸秆房屋”计划简首是天赐之物!用它将处理过的秸秆紧密粘合,房屋的牢固度将得到质的飞跃!还有工具修补、日常器物制作…其潜力无穷无尽!一个以玉米为核心的“生物材料”科技树分支,在这一刻被意外点亮。

解决了书和房子的“粘合”问题,静怡却面临着自己身体的不适“磨合”。右脚踝的扭伤在理萌寻来的草药和自身坚持下渐渐好转,但新的困扰接踵而至。脱下那双陪伴她许久的13厘米“恨天高”玛丽珍鞋,换上实用却平底的粗布鞋后,身体似乎无所适从。

连续几日在书库站立修复古籍,或是去临时学堂授课,时间稍长,足弓深处便传来隐隐的酸痛,仿佛失去了支撑的桥梁。习惯高跟鞋牵拉的小腿肌肉和跟腱也发出无声的抗议,让她步履间少了几分过去的轻快,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她努力适应着,走路时下意识地调整着力点,但微蹙的眉头和偶尔放缓的脚步,还是泄露了那份不适。

休息间隙,静怡坐在角落的草垫上,悄悄揉着发酸的脚踝和小腿。目光扫过旁边堆放的新鲜玉米苞叶,内层叶片柔韧光滑。一个念头浮现。她挑选了几片最柔韧的苞叶,指尖生涩地尝试着折叠、编织。她想做一个最简单的增高垫,哪怕只垫起一点点,改善一下足弓的悬空感和那巨大的高度落差带来的肌肉牵拉。动作并不熟练,苞叶的边缘甚至有些割手,但她神情专注,仿佛在修复另一件珍贵的古籍。

理萌刚用新发明的玉米淀粉胶完美粘合了一个微型风力提水装置模型的小零件,正满意地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抬眼,恰好捕捉到角落里静怡那“鬼鬼祟祟”的小动作。她没有点破,而是拿着那个粘好的小模型,若无其事地踱步过去。

他停在静怡面前,蹲下身,目光落在她手中那雏形的、由玉米苞叶勉强叠成的小方块上,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口,语气严肃得像在评审重大工程方案:

“嗯。”他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这个‘足部支撑结构’的设计思路很有想法。材料选择也充分贴合‘生物工程’理念,就地取材,天然环保。”

静怡的动作瞬间僵住,脸颊“腾”地一下红透,像熟透的日落果。她下意识想把那失败的“鞋垫”藏到身后。

理萌却仿佛没看见她的窘迫,继续用他那套半懂不懂的工程术语分析着:“不过,从‘人体工学’角度看,‘应力分布’可能还需要优化,否则长期使用,‘关键受力点’容易疲劳。”他晃了晃手里粘得结实的小风车模型,“要不要我这个‘结构工程师’帮你做个‘有限元分析’,优化一下?”

那过分严肃的表情,配上那些拗口的词汇,目的却只是她手里那个歪歪扭扭的玉米叶垫子。巨大的反差让静怡先是一愣,随即那点窘迫瞬间被冲散,她实在没忍住,“噗嗤”一声轻笑了出来,像清泉滴落石上,眉眼弯弯,连带着脚上的酸痛似乎都减轻了几分。

尘歌壶模拟的夕阳光线斜斜照入,给书库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烘干架上的古籍散发着干燥的墨香,陶锅里残留的玉米淀粉胶晶莹剔透,角落里散落着柔韧的玉米苞叶。纸页间的星火在知识中传递,足下的微光则在彼此笨拙却真诚的关怀里悄然点亮。在这末日方舟的一隅,希望以最朴实的方式,一点点粘合、生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