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逆袭:临时工的仕途高升之路

第17章 胜利果实,人事初动

加入书架
书名:
官场逆袭:临时工的仕途高升之路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460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王海被县纪委带走调查的第三天,红旗镇的政治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门庭若市的镇长办公室,如今变得门可罗雀,人人避之不及。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楼党委书记办公室门前,前来“汇报工作”的干部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门槛。

所有人都清楚,从今天起,红旗镇的天,姓马了。

马卫国,这位在红旗镇隐忍多年的党委书记,终于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政治斗争,彻底拔除了对手,将全镇的权力,都牢牢地攥在了自己手中。

而作为这场斗争中,那把最锋利、最关键的“刀”,陈谦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镇政府大院里,再也听不到任何关于他“临时工”身份的闲言碎语。所有人见到他,都会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陈主任”,那份尊敬,是发自内心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他们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位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胜利之后,自然是论功行赏,分享果实。

马卫国深谙用人之道,他知道,必须通过一次恰当的人事调整,来巩固胜利成果,并向所有忠于自己的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一周后,在马卫国的主持下,红旗镇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了几项重要的人事任命。

在这场权力的小型盛宴中,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党政办主任李泉。

因为在此次事件中,他立场坚定,及时向组织靠拢,并“慧眼识珠”,发掘了陈谦这个“大才”。马卫国亲自提名,全票通过,任命李泉为红旗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

从一个被打压多年的办公室主任,一跃成为镇里的三号人物,李泉的人生,就此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在任命宣布的那一刻,这个年近西十的汉子,激动得眼眶泛红,他走到陈谦身边,用力地握住他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了一句:“陈谦同志,谢谢你!”

陈谦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李泉应得的,也是自己未来在镇里,最坚实的一位盟友。

而另一项,也是最受瞩目的人事议题,则关系到陈谦自己。

在党委会上,马卫国亲自宣读了一份《关于申请破格引进优秀人才,解决陈谦同志事业编制身份的报告》。

报告中,马卫国用极具褒扬的口吻,详细阐述了陈谦同志在“联合旅游区”项目中的卓越贡献,称其“具备极高的政治站位、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攻坚能力”,是红旗镇乃至岚县都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为了留住人才,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镇党委一致决定,特向县委组织部申请,启动“特殊人才引进”程序,为陈谦解决事业编制。

这份报告,由马卫国亲自送到县里,交到了县委组织部部长手中。

至此,陈谦的“转正”之路,正式进入了快车道。他脑海中,系统面板上那条“事业编制身份己锁定(待激活)”的状态,也开始微微闪烁,预示着一个全新阶段的到来。

……

解决了人事问题,陈谦便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的任务之中——在一百天内,组建公司,引进投资,破土动工。

当务之急,是正式成立“红旗青山联合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这需要与邻镇青山镇,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关于公司章程和股权分配的正式谈判。

在王海倒台、王黑豹被捕后,青山镇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合作热情。过去那种互相推诿、处处设卡的态度,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天后,由青山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张孝伯带队的谈判代表团,来到了红旗镇。

会议室里,气氛友好而热烈。

张孝伯是个五十岁上下的“老机关”,说话滴水不漏,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他一上来,就先对马卫国和陈谦大加赞扬,称“联合开发”的模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他们青山镇,将无条件地、百分之百地支持。

然而,当谈判进入到最核心的“股权分配”环节时,这位笑面虎,终于露出了他的锋芒。

按照陈谦最初的方案,公司总股权,政府方(红旗镇与青山镇共同持有)占40%,战略投资者占30%,剩下的30%,则量化给两镇所有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

对于政府和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双方都没有异议。

但问题,出在了那30%的村民集体股上。

张孝伯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马书记,陈主任,对于总体方案,我们是完全赞同的。不过,关于这30%的村民股,我们镇里研究了一下,觉得还有商榷的余地。”

“哦?张镇长请讲。”马卫国不动声色地说道。

张孝伯放下茶杯,笑着说:“大家都知道,月牙地这块地,虽然是争议地,但从历史上看,大部分区域,其实是在我们青山村的传统界限内的,足足占了三分之二还多。所以我们认为,这30%的村民股,按照土地面积来划分,我们青山村,拿20%,你们红旗镇的村民,拿10%,这才算公平合理,也能让我们回去,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嘛。”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红旗镇这边代表的脸色,都微微一变。

这个张孝伯,真是只老狐狸!

他避开了最敏感的土地归属权问题,却想从股权分配上,为自己镇里,捞取最大的实际利益!

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方案来,那未来项目分红,他们青山镇的村民,将比红旗镇的村民,多拿整整一倍!这必然会引起红旗镇村民的不满,为未来的合作,埋下巨大的隐患。

马卫国皱了皱眉,刚想开口反驳,却见身边的陈谦,对他递来一个安心的眼神。

只见陈谦微微一笑,不急不躁地开口了。

“张镇长,您说的,不无道理。”

他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说法,缓和了气氛。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不过,我认为,公司股权的分配,如果仅仅是按照土地面积这个单一维度来计算,那未免有些……太不‘科学’了。”

“哦?”张孝伯饶有兴致地看着他,“那依陈主任的高见,该如何‘科学’呢?”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第一场正式的对外谈判,就遇到了如此棘手的难题。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位新晋的“书记红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