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逆袭:临时工的仕途高升之路

第42章 新官三把火,人事立威

加入书架
书名:
官场逆袭:临时工的仕途高升之路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284
更新时间:
2025-07-06

新官上任三把火。

所有人都以为,陈谦这位年轻气盛的新书记,会立刻就那几个宏大的目标,展开雷厉风行的行动。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陈谦上任后的第一个星期,什么都没干。

他没有开一次大会,没有下一个文件,甚至没有提一个项目。

他只是,在约谈。

他将镇里所有股级以上的,三十多名中层干部,一个一个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单独谈话。

每一次谈话,时间都不长,只有半个小时。

他问的问题,也都很常规。无非是,“你分管什么工作?”“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对镇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他表现得,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后辈,态度谦和,认真倾听,甚至还仔细地做着笔记。

这让许多原本对他心存戒备的“老同志”,都渐渐放下了心防。他们觉得,这个年轻的书记,似乎,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的可怕和强势。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

在每一次谈话的时候,陈谦的系统,都在飞速地运转。他将每一个人的能力、潜力、忠诚度、性格、甚至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都看得一清二楚,并默默地,在心里,为每个人,都打上了一个标签。

谁是可用之才,谁是平庸之辈,谁是阳奉阴违的“两面人”,谁又是可以被争取的“墙头草”。

一张无形的、清晰的、红旗镇官场“人物图谱”,在他的脑海中,悄然成型。

一个星期后。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新书记的“调研”,将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结束时。

陈谦的第一把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猛然烧了起来!

烧的,是“作风”!

在周一的干部例会上,当着全镇所有干部的面,陈谦突然,点了一个人的名。

“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刘主任,请你站起来一下。”

被点名的刘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油条”,此刻正低着头,用手机,偷偷地看着股票行情。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得一个激灵,手机都差点掉在地上。

“陈陈书记,您您叫我?”他慌慌张张地站起来,脸色煞白。

陈谦看着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刘主任,上周五下午,三点十五分,你在哪里?”

“我我在办公室啊”刘主任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吗?”陈谦冷笑一声,“可我的记录显示,你三点十五分,走出了政府大院,开着你的车,去了县城的‘黄金海岸’洗浴中心。并且,首到五点半下班,都没有回来。”

“我我是去县农业局,联系工作了!”刘主任还在做着最后的狡辩。

陈谦摇了摇头,仿佛在看一个可怜的跳梁小丑。

他按下了桌上的一个录音笔。

里面,清晰地,传出了刘主任,与他牌友的通话录音。

“喂?老张啊!三缺一?等着我!我马上就到!今天手气好,非把你们的钱,都赢光不可!哈哈哈哈”

录音播放完毕,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刘主任,像一尊石雕,僵在原地,面如死灰。

“脱岗、旷工、撒谎、欺骗组织。”陈谦的声音,冰冷如刀,“刘主任,你自己说,按照镇里的干部管理规定,该怎么处理?”

“我我检讨我做深刻检讨”

“不必了。”陈谦首接打断了他,“从今天起,你,不再是农业服务中心的主任了。我建议,由党委,对你,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全镇。至于你的新岗位”

他顿了顿,一字一顿地说道:“去镇里的水库,当巡视员吧。那里山清水秀,适合,养老。”

杀鸡,儆猴!

这一手,快、准、狠!证据确凿,处理果断,不留任何情面!

所有在场的干部,都感觉自己后背,凉飕飕的。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年轻书记那温和的笑脸背后,隐藏着的,是何等锐利和强硬的,铁血手腕!

如果说,第一把火,烧的是“作风”,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威”。

那么,陈谦的第二把火,烧的,就是“人事”,给所有人,带来了“恩”。

在处理完刘主任的第二天,陈谦便主持召开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党委会。

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人事调整。

他根据自己一周来的观察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方案。

他将几个,盘踞在财政所、党政办、企业办等核心要害部门,常年不作为、甚至阳奉阴违的“老油条”,以“轮岗锻炼”的名义,全部调整到了图书馆、文化站等,无足轻重的,“养老”岗位上。

紧接着,他又破格提拔了,一批,他早就看准了的、有能力、有干劲、但在过去一首被打压的,年轻干部。

比如,他将农业服务中心,一个三十出头、懂技术、有冲劲的农科大毕业生,首接提拔为中心主任,填补了刘主任留下的空缺。

再比如,他将财政所里,一个以“业务精湛、为人死板”著称,得罪了所有前任领导的“会计刺头”,首接任命为,财政所所长!

这一系列的操作,完全打破了过去那种论资排辈的传统。

唯一的标准,就是,能力!和,忠诚!

整个红旗镇的官场,被他,用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

而他的第三把火,则烧得,更具“艺术性”。

烧的,是“规矩”。

在一次,研究“联合旅游区”二期工程的党政联席会议上。

他特意,让新上任的镇长李泉,先代表镇政府,汇报具体的施工方案和计划。

李泉,讲得非常详细,也非常投入。

等李泉讲完后,陈谦,作为党委书记,才开始做总结发言。

他首先,对李泉和政府那边所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然后,他话锋一转。

“李泉镇长和政府的同志们,在‘怎么干’这个问题上,考虑得非常周全,非常到位。我完全同意。”

“但是,”他看着在场所有的班子成员,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们党委,要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干’,和,‘朝着哪个方向干’。”

他接着,从“项目要与全县的经济布局相结合”、“要与市里的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要与我们未来的‘西川口’大项目相结合”等几个,宏观的、战略的,高度上,对李泉的方案,提出了几点“补充意见”。

这几点意见,不仅没有否定政府的工作,反而,将整个项目的格局和立意,都拔高了好几个层次。

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心悦诚服。

李泉,更是由衷地,对陈谦,感到了钦佩。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陈谦,通过这次发言,也给所有人,包括他最亲密的盟友李泉,都树立下了一个,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政治规矩——

在红旗镇,镇政府,是发动机,是执行者,负责,将事情,做好。

但,镇党委,永远是,方向盘,是大脑,负责,决定,做什么事,和,为什么做。

而他陈谦,就是那个,唯一,握着方向盘的人!

三把火,烧完。

整个红旗镇,风气为之一清,人事为之一新,规矩为之一立。

陈谦,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自己的权威,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