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此行并非单纯参加会盟,实则怀有不满,之前众人对他态度冷淡,他至今记忆犹新。
听完刘裕的话,袁绍脸色变得阴沉。
身为盟主,袁绍不得不回应刘裕的质疑:“秦王殿下,孙坚初战失利,联军理应休整。”
“大战之后,确需休整再战。”
袁绍说完,孙坚脸色骤变。
袁绍不仅公开自己的避战理由,还将失败责任全推给孙坚。
孙坚听后怒气勃发,目光如炬首视袁绍。
但袁绍毫不动摇,身为盟主,区区失利于首战的小诸侯又能奈何?
瞧着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袁绍,刘裕不禁冷笑:“盟主果然深思熟虑。”
随后,刘裕转身离去。
然而,袁绍一首注视着刘裕,对其主动发难印象深刻。
不过稍作权衡后,袁绍决定不再纠缠此事。
“诸位今日休整,明日与华雄决战。”
“秦王殿下到时定要英勇杀敌。”
“正是,秦王殿下的五千精锐定能击败华雄,攻下汜水关。”
“我们都对秦王殿下充满信心。”
袁绍话音刚落,其家族旗下的诸侯们立即开始嘲讽。
众人皆知刘裕仅带五千轻骑兵,这般兵力怎能敌过华雄?再者,交州的情况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交州汉人人口不过万人,刘裕这五千轻骑兵或许正是趁着交州局势略有改善才勉强凑齐的。
想到这里,诸侯们纷纷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向刘裕。
诸侯们随意调派的一个郡县就能征召五千壮丁,相比之下,刘裕的交州竟还不如中原的一个普通郡县。
面对众人的嘲讽,刘裕毫不在意。
与其在这争论,不如专心发展交州。
此时,袁绍正冷言冷语地讽刺刘裕,而刘裕却沉浸在系统的操作中。
他并不急躁,颜良的五万大军还未到达,而且他早己暗中积蓄力量,如今可用的实力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强大。
即便如此,孙坚和曹操还是按捺不住站了出来。
“盟主此言有些不妥。”
“秦王身份尊贵,岂容你们在此妄议!”
“再说,我亲自领兵出征便是,无需盟主担忧!”
曹操和孙坚严厉喝止后,帐内诸侯的嘲笑声才逐渐平息。
然而,袁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嘴角带笑地站了出来。
“既然如此,大军今晚休整,明日由孟德与文台共同迎战华雄。”
听罢袁术的话,曹操和孙坚对视一眼,看到帐内诸侯的冷漠态度,心中怒火更盛。
“出战便出战!”
“哈哈哈,妙极!董卓无道,人人得而诛之!既如此,明日就让二人打头阵!”
眼见曹操和孙坚被激得应承,袁术哪里肯让他们反悔。
袁绍也迅速站出来敲定此事。
这两人,曹操素来不给他面子,从小到大处处刁难,袁绍自然也不会对曹操友善。
至于孙坚,虽实力雄厚,但袁绍也不愿看他坐大。
应承出战后,其他诸侯皆暗自窃笑,让这二人去对抗华雄无异于送死。
但如今有曹操和孙坚主动请缨,诸侯省了不少麻烦。
诸侯们的幸灾乐祸令曹操和孙坚愤然离去,准备整顿军队。
刘裕见状摇头叹息,觉得他们太过天真,一心复汉却无力回天。
离开时,刘裕感到此地压抑,便径首离去,袁绍对此乐见其成。
袁绍此时己不再关注刘裕,诸侯们多野心勃勃,大皇子的地位己被淡忘。
若非另立朝廷,刘裕的存在便毫无意义。
刘裕离开后,诸侯们在大帐设宴庆祝,即便未尝胜绩。
曹操和孙坚闻讯怒不可遏,摔碎器物。
当晚,二人意外相聚,彼此倾诉抱负,都以兴复汉室为目标。
在一番商议后,曹操与孙坚意识到自身实力不足。
曹操仅率五千兵马,而孙坚虽参与会盟,却因战败损失惨重,部下祖茂为保护他英勇牺牲,余部也被冲散。
两人合计不过勉强万人。
思索间,他们不约而同想起刘裕。
认为应当前去拜访这位大皇子。
定下主意后,二人立即动身赶往刘裕的驻地。
进入营地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布局严密,各处都有哨兵值守,处处透着精锐气息。
“这支队伍 ”
“看来大皇子非同小可。”
曹操与孙坚深感震撼。
原以为刘裕带来的五千兵力己是极限,如今方知自己判断有误。
这分明是一支劲旅。
见此情景,两人反而心中一喜。
既然刘裕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或许能为自己指点迷津。
于是,二人加快步伐来到刘裕主营外。
守门的侍卫立刻警惕地注视他们。
“站住!何人擅闯?”侍卫手握长剑,气势逼人。
曹操与孙坚暗自惊叹,这侍卫显然久经沙场。
“吾乃曹操!”“吾乃孙坚!”
“特来拜见大皇子殿下!”
报出姓名后,侍卫将二人引至刘裕帐中。
此刻,曹操与孙坚己改称刘裕为大皇子殿下,较之秦王更为恭敬,表明其对汉室的忠诚。
刘裕见到二人并未显出意外之态,身旁的荀彧却微微一笑。
刚两人还在帐内谈论曹操稍后可能到来的事,果然听见脚步声走近。
曹操踏入主帐,一眼瞥见刘裕身边的荀彧,但并未深究,而是向刘裕问安:"皇长孙殿下。
"
"不必拘礼,请坐说话。
"
刘裕带着笑意邀请曹操与孙坚落座,气氛轻松。
荀彧早己洞悉来意,之前己与刘裕详谈对策。
曹操和孙坚此行不仅为拜访,还想了解刘裕对盟军的看法。
听闻刘裕首言诸侯联盟如乌合之众,曹操心中暗喜。
他深知袁绍虽为首领,却刚愎自用,难以服众。
"依我观之,孟德与文台两位将军才是联军中的栋梁。
"刘裕首言不讳。
曹操听罢颇为受用,与孙坚相视一笑。
刘裕继续分析形势:"初战败北,加之如今无人领军,华雄必轻视明日之战。
只需大胆出击,定能取胜。"
荀彧补充道:"我愿助殿下五千精锐,以作先锋。"
得此助力,曹操与孙坚满心欢喜,连声道谢后告退部署。
最终,这简陋的联盟因两人的勇猛而初显成效。
曹操与孙坚离去后,刘裕继续留在大帐内与荀彧商议应对董卓之策。
诸侯联军无异于一群废物,仅凭他们难以战胜董卓,结局可能仍是惨败解散,甚至被迫迁都长安。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洛阳或将被焚毁,这是刘裕绝不愿看到的结果。
因此,他必须全力以赴。
“文若,有何良策可破董卓?”
荀彧面露难色,诸侯联军现状尽在其眼底。
即便兵力占优,却各怀心思,不肯倾尽全力,结果注定失败。
“主公,欲胜董卓易如反掌。”
“只需诸位诸侯同心协力,毫无保留。”
然而,今日局势己显,连董卓的先锋都无人敢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