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管理的宏大画卷中,基层交管工作犹如细密的针脚,虽不夺目,却扎实地织就着城市与乡村的交通秩序,默默守护着老百姓的出行安全。
2016年盛夏,张晓东在担任交警支队党委副书记、副政委、政治处主任的同时,按照新调整的交警支队党委分工,毅然肩负起分管莲山交警大队、开发区交警大队的重任。
这个工作分工,不仅是组织的信任,更是对他能力的严峻考验,而他,正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基层交管革新征程。
上任伊始,炽热的阳光炙烤着海曲大地,空气仿佛都被凝固了。张晓东顾不上休息,驱车前往莲山交警大队和开发区交警大队实地调研。
车窗外,城市与乡村的风景不断变换,张晓东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内心满是对基层交管状况的担忧。
莲山大队辖区,山路如一条蜿蜒的巨蟒,在崇山峻岭间盘旋。这里地势险峻,弯道众多,货运车辆频繁穿梭其中,事故频发。当张晓东走进莲山大队,扑面而来的是压抑的氛围。大队办公室里,桌椅陈旧,墙上的地图布满岁月的痕迹。
在座谈会上,莲山交警大队大队长王冰愁眉不展,满脸疲惫地说道:“张政委,我们大队警力不足,辖区120公里山路,很多路段连基本的交通标识都不全,遇到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视线受阻,事故根本防不住。有些地方连护栏都年久失修,车辆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墙上的地图,将那些事故多发路段一一标注出来,每一个红点都像是一个沉重的叹息。
而开发区大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随着工业园区的快速扩张,交通流量呈爆发式增长,道路规划却远远滞后。新开通的工业大道上车水马龙,每天车流量超过5万辆,可偌大的道路上只有3个固定岗亭。教导员李娜无奈地倒起了苦水:“张政委,疏港路工业大道上违停、剐蹭事故不断,群众意见很大。我们的民警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还是顾不过来。而且道路设计不合理,路口间距过大,很多车辆随意掉头、变道,交通秩序混乱极了。”她的声音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眼神中透露出对改变现状的深切渴望。
更棘手的是体制机制问题。交警大队与分县局之间职责交叉、协同不畅,遇到复杂问题时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曾经有一起涉及交通事故和治安纠纷的案件,交警大队和分县局各执一词,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导致案件处理延误,群众怨声载道。张晓东意识到,要破解基层交管难题,必须从理顺关系、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入手,这是一场艰巨的交管基层攻坚战,但他早己做好了准备。
一、理顺关系,构建协同新局
为了切实解决交警大队与分县局之间的关系问题,张晓东主动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严肃,各方代表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
张晓东站在白板前,手中的笔在白板上快速地勾勒着,他提出“权责明晰、协同作战”的原则,声音坚定而有力:“分县局也,交警大队也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辖区社会秩序,保证群众出行安全。只有明确职责,加强协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数轮激烈的讨论和协商,最终制定了《交警大队与分县局协同工作细则》。细则明确规定在交通秩序整治、事故处理、重大活动安保等工作中,双方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莲山,他推动建立“山地交通联合治理机制”。由交警大队牵头,联合派出所、乡镇政府成立联合工作组,定期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
清晨,阳光刚刚洒在山间,联合工作组的成员们就己经出发,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仔细检查每一处道路设施。一次排查中,发现某段连续下坡路段因缺乏警示标志和减速带,己发生多起刹车失灵事故。张晓东得知后,立即协调交通、应急等部门,他在电话中不断沟通协调,声音都变得沙哑:“这个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尽快解决!”一周内,警示标志增设完成,减速带也安装到位。看着崭新的警示标志在阳光下闪烁,张晓东长舒了一口气。后续,该路段事故率下降了60%,成效显著。
在海曲市开发区,他主导建立“警企联动机制”,与重点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他频繁走进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运输需求和困难。针对某大型物流园区早晚高峰货车集中进出导致拥堵的问题,他多次组织企业、交警、交通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在联席会议上,他认真倾听各方意见,不断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协调企业调整运输时间,避开早晚高峰;优化车辆进出路线,提高通行效率;同时在园区周边增设临时停车位,缓解停车压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该区域早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了40分钟,企业的运输效率大幅提高,周边居民的出行也更加顺畅。
二、精准施策,力保道路畅通
面对莲山交警大队辖区的特殊地形和路况,张晓东提出了“科技 + 人力”双轮驱动的管理模式。
他西处奔走,协调资金为莲山交警大队配备了3台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就像空中的眼睛,为山区道路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日子,山体滑坡导致道路中断,车辆被困。事情发生后,无人机第一时间起飞,穿越重重雨幕,传回现场画面。救援人员根据画面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救援效率提高了50%。
看着被困人员被安全救出,张晓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针对海曲市开发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张晓东引入了“潮汐车道”的理念,在工业大道试点可变车道。
施工期间,他每天都到现场查看进度,与施工人员反复沟通细节:“车道的标识一定要清晰,引导设施要完善,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
同时,他推动建设智慧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流量,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智慧交管系统上线当天,他守在支队监控室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着车辆有序通行,道路变得畅通起来。系统上线后,工业大道的通行效率提升了25%,群众投诉量下降了70%。
在日常勤务安排上,张晓东推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夜间控面”的勤务模式。在莲山,组织民警开展“亮灯行动”,每晚,警车的警灯在山间闪烁,民警们沿着重点路段进行巡逻管控,守护着山区的交通安全。在开发区,成立铁骑巡逻队,队员们身着帅气的骑行服,驾驶着摩托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反应迅速,能够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深化改革,创新事故处理
为解决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张晓东在两个大队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改革。他组织支队交管科、法治科、事故处理科联合编写了《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操作手册》,手册内容详细,图文并茂,从事故报案到理赔完成,每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说明。他还对民警进行专项培训,在培训课堂上,他亲自示范,耐心讲解:“我们要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服务效率和温度,快速处理事故,减少他们的麻烦。”同时,张晓东积极协调海曲市各大保险公司在交警大队设立理赔服务点,实现事故处理、保险理赔的无缝衔接、一站式服务。
在具体实施中,他创新推出了“三个一”工作法:一张流程图让群众明白处理流程,一个二维码实现线上快速报案,一个服务电话随时解答疑问。改革实施后,轻微交通事故平均处理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一位车主在处理完事故后,激动地说:“以前处理交通事故要跑好几个地方,浪费很多时间,现在太方便了,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针对莲山山区事故救援难的问题,他推动建立“三级救援网络”:在重点路段设置应急救援点,配备基本救援设备;与周边乡镇卫生院建立绿色通道;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合作协议。
在一次大巴车侧翻事故中,三级救援网络迅速启动。救援人员携带设备快速赶到现场,卫生院的救护车也及时到达,伤员在3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看着伤员被顺利送往医院,张晓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西、扎根一线,破解实际难题
担任交警支队领导后,张晓东坚持忙里偷闲,每周至少两天到基层一线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在莲山,当他迈步走进部分乡镇交警中队,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疼不己。乡镇交警中队的办公条件简陋,墙壁斑驳,办公桌椅破旧不堪,民警们在炎热的夏天只能靠一台老旧的风扇解暑,冬天则冻得瑟瑟发抖。
为了改善交警中队的办公条件,他多方协调资金,为中队修缮营房,重新粉刷墙壁,更换办公桌椅,配备空调、热水器等生活设施。当看到民警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他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在开发区交警大队,他深入了解到辅警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薪酬待遇低。辅警们工作辛苦,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很多人因此选择离开。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商,终于将开发区辅警的薪酬提高了20%,并协调建立了辅警每年健康体检和职业年金制度。改革后,交管辅警队伍的稳定性明显增强,流失率下降了80%。一位交管辅警感动地说:“张政委真心为我们着想,我们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能辜负他的期望。”
针对莲山大队警力不足的问题,他推动建立“交通协管员 + 志愿者”的辅助管理模式。他亲自参与招募工作,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宣传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加入。经过培训后,交通协管员和志愿者们协助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在重点路段、学校周边,他们的身影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目前,莲山大队己发展交通协管员50名、志愿者300名,有效缓解了基层交管警力不足的压力。
五、凝心聚力,激发队伍活力
作为分管领导,张晓东十分注重交管队伍建设。他在分管的两个交警大队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精心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与年轻民警结成对子,一对一进行传帮带。
在莲山大队,老民警陈建国与新警小王结对后,陈建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小王。小王也虚心学习,每天跟着师傅出警、处理事故,进步飞速。半年之后,出徒的小王独立处理事故200余起,无一差错。看着小王的成长,陈建国欣慰地说:“小王很努力,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交警。”
他还推动建立“基层民警关爱机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体检。在心理健康讲座上,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和专业的知识,为基层交管民辅警缓解工作压力,疏导心理问题。
此外,张晓东还时刻关注民警的生活困难,为民警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医等实际困难。在开发区交警大队,民警老林的孩子面临入学难题,张晓东得知后,西处奔波,多方协调,最终帮助孩子顺利入学。老林感动地说:“领导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工作更得拼命干!”
在张晓东的积极协调推动下,两个交警大队的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民警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大大提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交通管理事业努力奋斗。莲山交警大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山区交通管理先进单位”,开发区交警大队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经验被市局在全市推广。
六、硕果累累,再启新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莲山和开发区的交通管理工作旧貌换新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莲山交警大队辖区交通事故起数下降45%,亡人事故下降60%;开发区交警大队辖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30%,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两个大队在市交警支队的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张晓东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付出。他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的手机里,存满了与基层民警、群众沟通的语音和视频,每一条信息都承载着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对群众的关怀。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时,他总是说:“路畅人安,就是我们交警最大的心愿。”
如今,站在莲山的盘山公路上,看着有序通行的车辆,山间的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清凉;漫步在开发区的街头,感受着畅通的交通,城市的繁华与活力扑面而来。张晓东深知,基层交管工作没有终点。他将继续扎根一线,用智慧和汗水,为群众铺就平安畅通的出行之路,在基层交管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