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接过那枚崭新的警徽别在制服上时,海曲市的海风正卷着咸腥气掠过港城公安分局的办公大楼。玻璃幕墙上映出他鬓角新生的白发,像极了十几年前在莲山分局刑侦大队熬夜看卷宗时,窗台上积下的那层霜。
"张局长,负责档案室的副主任老陈说,2018年那起渔船械斗案的卷宗找不着了。"办公室主任李军的声音带着一些怯意,手里捏着一份皱巴巴的接警记录。
张晓东的指节在桌面上叩了三下。他上周刚在全局大会上强调过执法规范化,眼下就撞见卷宗失踪的事。
"让老陈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他拉开抽屉,露出里面泛黄的笔记本——那是他在省警察学院进修时记的,扉页上"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和事件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字迹己经洇开了墨。
老陈推门进来时,制服第二颗纽扣松垮地晃着。"张局,那起案子当时闹得凶,渔民拿着鱼叉堵码头,最后是所长带着辅警硬压下去的。"他搓着手笑,"卷宗?嗨,说不定混在报废的旧文件里卖废品了。"
张晓东把笔记本推过去,翻到记录着"执法留痕"的那页。"2018年5月16日,港城码头发生械斗,致三人轻伤。根据《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34条,这类案件卷宗一般需保存20年。"他的钢笔在"20年"三个字下划了道粗线,"明天之前,我要看到完整卷宗。如果找不到,你要在全局大会上作检讨。""
张晓东顿了顿,"另外,明天让后勤科买三台工业除湿机,你带着档案室的人把2010年以后的卷宗全晒一遍,每本都要贴上新的防潮标签。”
老陈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张晓东看着他踉跄着退出去,
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处理的那起绑架案。当时他还在莲山分局刑警大队,为了赶在绑匪撕票前救人,带着队员踹开嫌疑人房门时忘了开执法记录仪。最后人是救回来了,庭审时却被辩方抓住程序漏洞,执法不规范,主犯刑期少了二年。
"张局长,巡逻队员在海鲜市场扣了辆无牌三轮车。"对讲机里传来治安副大队长王冰的声音,"车主撒泼,说要去纪委告我们乱执法。"
张晓东抓起警帽往外走。海鲜市场的腥臭味裹着争吵声扑过来,穿蓝布褂的摊主正抱着三轮车轱辘哭,王冰和两个辅警站在旁边,肩上记录仪的红灯在阳光下闪得刺眼。
"师傅,您这车上拉的是梭子蟹吧?"张晓东蹲下去,指着车斗里泡沫箱上的检疫标签,
"按规定,电动三轮车得挂牌才能上路,运输鲜活海产品还得有车辆通行证。您看,隔壁老王的车就挂着证。"他朝不远处挥挥手,卖牡蛎的老王举着通行证跑过来,塑料牌上的二维码在阳光下泛着光。
摊主愣住了。张晓东掏出手机扫了扫老王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刻跳出车辆信息、驾驶员资质和检疫证明。
"您要是急着送货,我现在安排人陪您去政务大厅办临时证,最多半小时就能搞定。"他从口袋里摸出张便民联系卡,"以后有困难打这个电话,我们上门服务。"
摊主接过卡片时,指缝里还沾着海泥。王冰在旁边扯了扯张晓东的袖子,低声说:"张局长,以前这种事都是首接扣车罚款的。"
"罚款是为了什么?"张晓东望着市场里穿梭的人流,"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规矩、遵守规矩,不是为了让老百姓怕我们。我们警察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要做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执法有温度、服务无感知。"
他转身对辅警说,"把记录仪里的视频导出来,传到执法监督平台。"
回到办公室时,桌上堆着二十多份整改报告。分局法制大队刚检查完去年的行政复议案件,有七起是因为笔录字迹潦草被驳回的。张晓东翻开其中一份,询问人签名处的"王冰"两个字龙飞凤舞,像两条打架的蛇。
"通知各科室,明天上午全员参加笔录规范培训。"他按下内线电话,"让信息科技科把电子笔录系统调试好,下周一开始全面推行。"
培训室里坐满了人,老民警们对着平板电脑皱眉头。社区民警赵大姐戳着屏幕叹气:"我这老花眼,哪看得清这些小图标。"张晓东走过去,手把手教她操作电子签名:"您看,这里可以调字体大小,还能语音输入。"他点开录音功能,"说句话试试。"
"我是赵秀兰,港城公安局黄海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赵大姐的声音带着颤,屏幕上立刻跳出一行工整的文字。她忽然笑了:"这玩意儿好,以后做笔录不用跟小学生练字似的了。"
窗外的玉兰树影投在培训手册上,张晓东忽然发现扉页被人用铅笔添了行字:"执法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热乎乎的心。"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哪个老民警偷偷写的。
三个月后的暴雨夜,海曲市公安局港城指挥中心的电话快被打爆了。
台风"海燕"登陆,港城码头有三十多条渔船没来得及回港。张晓东盯着监控屏幕,看见浪头像墙一样砸在防波堤上,王冰正带着巡逻队在码头拉警戒线,雨衣被风撕得猎猎作响。
"张局长,港城区有渔民被困在礁石上!"调度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张晓东抓起救生衣往外冲,走廊里撞见抱着急救箱的赵大姐:"我熟水性,带上我!"
冲锋舟在浪里像片叶子,赵大姐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各队的报告:"三号渔船己靠岸,船员安全" ,"水产市场大棚加固完毕","转移群众237人"。
张晓东忽然想起当初在全局推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时,赵大姐还抱怨过既要管社区纠纷,又要学水上救援。
靠近礁石时,张晓东看见两个渔民正抱着块断裂的木板发抖。他让赵大姐稳住船,自己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浪头打过来的瞬间,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执法记录仪——那是新款的防水机型,此刻正忠实地记录着海浪的咆哮和赵大姐的呼喊。
把人救上船时,渔民的渔网缠住了张晓东的脚踝。他忽然想起老陈最终找回来的那本卷宗,纸页上还留着海鲜市场的腥气,却一笔一划补全了所有签名和日期。据说老陈带着人把所有卷宗都晒了一遍,连十多年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的补充侦查报告都找全了——当时因为嫌疑人未满十六岁,案子没立案,但完整的证据链为后来的社区矫正提供了依据。
把最后一个渔民拉上船时,张晓东的对讲机响了。是老陈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电流杂音:"张局,档案室的新添置的除湿机运转正常,所有卷宗都套了防潮袋。"他顿了顿,"我把您说的'执法留痕'西个字,刻在档案室门口的石碑上了。"
第二天清晨,张晓东在办公室整理救援记录。屏幕上弹出执法监督平台的提示:本月分局执法投诉量下降70%,群众满意度上升至98.7%。窗台上的绿萝沾着雨珠,叶尖垂落的水珠,正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
"张局,省公安厅来执法专项督导检查的同志下午就要到了。"李军和法治科长轻轻敲门,手里捧着本崭新的卷宗汇编,"这是我们整理的近几年的执法规范典型案例集,从立案到处置、反思都有,老陈说封面得您题个字。"
张晓东拿起笔,在扉页上写下"执法为民、淬火成钢"八个字。海风从敞开的窗户涌进来,吹得案头的笔记本哗啦啦翻页,最后停在某页——那里记着十年前那个绑架案的反思,字迹己经被泪水洇过,却依然清晰可辨。
走廊里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民警们去参加晨训的动静。
张晓东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忽然明白所谓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来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也不是高大上的华丽办公场所,而是藏在每一份案件卷宗中、每一次出警处警里的温度,就如同海曲市大海边的海浪,虽有诸多礁石阻拦,几经磨砺,终会奔涌向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