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相爱,我穿越到1987

第六十六章 燎原之星

加入书架
书名:
今生相爱,我穿越到1987
作者:
海天一色丽人行
本章字数:
342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晨的阳光透过"锦绣阁"的雕花窗棂,在绣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伊贝贝抚摸着展柜里一件刚完成的双面异色绣,丝线在阳光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泽,这幅融合了湘绣"鬅毛针"与现代抽象风格的作品,是她和穆春为即将开办的非遗文化培训班准备的教具。门外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穆春抱着一摞宣纸匆匆而入,额角还沁着细密的汗珠。

"贝贝,教育局那边同意我们的申请了!"穆春将文件摊在桌上,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下周就能在老街小学开设刺绣兴趣班,第一批报名的学生己经超过三十人了。"

伊贝贝接过文件仔细翻阅,指尖轻轻划过"非遗进校园"的红头批文。她想起昨晚与老街匠人们的聚会,剪纸王大爷握着她的手感慨:"咱们这手艺,就盼着有年轻人接着传。"此刻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这份期盼。

培训班开课当天,老街小学的教室里坐满了叽叽喳喳的孩子。伊贝贝握着竹绷,向孩子们展示最简单的平针绣法:"绣线就像会跳舞的精灵,你们看,轻轻一穿,一拉,就能在布上画出花朵。"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瞪大眼睛,怯生生地举起手:"老师,线老是打结怎么办?"穆春蹲下身,耐心地帮她理顺丝线:"别着急,就像解毛线团一样,慢慢来。"

课间休息时,伊贝贝发现角落里的男孩小浩始终低着头。她走过去,看见男孩用铅笔在纸上反复描摹着绣样。"小浩,要不要试试动手绣?"男孩涨红了脸,小声说:"我...我怕绣不好。"伊贝贝从工具盒里取出一块素绢,手把手教他起针:"你看,你的线条画得多流畅,把纸上的图案搬到布上,一定更漂亮。"

放学时分,小浩的母亲来接孩子。这位在纺织厂工作的女工握着伊贝贝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老师,小浩在家总说不想上学,没想到现在每天盼着来学刺绣。"夕阳的余晖洒在母子俩相握的手上,伊贝贝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看到的清代绣品,那些凝聚着匠人心血的作品,跨越百年依然动人,而此刻,新的传承正在悄然生长。

正当非遗培训班渐入佳境时,伊贝贝收到了一封来自意大利的邮件。米兰设计周组委会发来邀请函,希望"锦绣阁"能作为东方非遗代表参加明年的展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米兰设计周以创新和先锋著称,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非遗的现代生命力?

穆春连夜召集老街的匠人们开会。木雕李师傅摸着胡须说:"我觉得可以把刺绣和木雕结合,做些立体的摆件。"王大爷则提议:"剪纸镂空的技法或许能和刺绣的透绣结合,弄出光影效果。"伊贝贝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突然灵光乍现:"我们可以做互动装置!用声控灯光配合刺绣图案,让观众参与创作。"

接下来的三个月,老街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坊。绣娘们在"锦绣阁"日夜赶工,木雕师傅的刨花堆满院子,剪纸工作室的窗台上摆满了试验样品。伊贝贝和穆春则频繁往返于美院和工艺厂,向现代设计师请教交互技术。小浩也经常来帮忙,他绘制的卡通版刺绣纹样,意外成为年轻观众最喜爱的设计元素。

米兰设计周开幕当天,"东方非遗实验室"的展位前人头攒动。一面巨大的刺绣幕布前,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感应装置,让丝线组成的凤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木雕屏风上,剪纸纹样在光影投射下变幻出西季景色;最受欢迎的是孩子们设计的互动区,游客可以亲手尝试简单的刺绣针法,即时生成的作品还能打印成明信片带走。

一位意大利策展人激动地说:"这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展示,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对话!"展会期间,来自全球的合作邀约纷至沓来,更有国际艺术院校提出共建非遗创新实验室的计划。

回到老街,伊贝贝和穆春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新的项目中。他们在政府支持下,将老街的几座老宅子改造成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设置了刺绣、剪纸、木雕等多个工坊。小浩己经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绣样,还带着同学们成立了"少年非遗传承社"。

深秋的夜晚,伊贝贝和穆春登上老街的钟楼。远处的霓虹与老街的灯笼交相辉映,培训班的教室里依然亮着灯,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穆春指着天际线说:"你看,非遗就像天上的星星,只要有人愿意守护,就能连成璀璨的银河。"

伊贝贝靠在他肩头,望着万家灯火。穿越时空的旅程,不仅让她收获了爱情,更让她懂得,非遗传承不是固守过去,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叮当声中,新的故事正在续写。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