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顾宇、夏琳和苏然学长怀着满腔热忱,正式开启了跨文化交流基金会的筹备工作。
他们深知,这将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非凡的任务,它承载着他们对跨文化交流事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也寄托着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的美好愿景。
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资金募集。
尽管他们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己有一定影响力,但要筹集到足以支撑基金会长期运作的资金并非易事。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募资计划,一方面向长期支持跨文化交流事业的企业、机构和慈善家发出诚挚邀请,介绍基金会的宗旨和规划,希望能获得大额捐赠;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发起众筹活动,面向全球热爱跨文化交流的个人募集小额资金。
在与企业和机构沟通时,他们遭遇了不少挫折。一些企业对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心存疑虑,担心投入的资金无法获得相应回报。
林悦和顾宇详细阐述了基金会的运营模式,强调通过支持优秀的跨文化交流项目,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能为企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潜在人才。
经过多轮艰难谈判,终于有几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表示愿意成为基金会的创始赞助商,为基金会注入了第一笔重要资金。
线上众筹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
如何吸引更多人关注并愿意捐款成为关键。
夏琳和苏然充分发挥艺术领域的资源和创意优势,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宣传视频和海报。
视频中展示了他们多年来在跨文化交流事业中的精彩瞬间,以及年轻人在跨文化环境中成长和收获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共鸣。
他们还为不同捐赠额度的支持者准备了独特的回馈,如定制的跨文化艺术纪念品、参与线上文化交流活动的优先权等。
这些举措逐渐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众筹资金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基金会的组织架构搭建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他们需要确定理事会成员、设立各个职能部门,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选择理事会成员时,他们希望汇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以确保基金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然而,由于大家工作繁忙,且分布在世界各地,协调各方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和决策变得十分困难。
林悦通过组织定期的线上视频会议,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经过反复商讨,他们确定了理事会成员名单,其中包括教育专家、艺术策展人、国际商务人士以及法律学者等。
在职能部门设立方面,他们根据基金会的业务范围,设立了项目策划部、资金管理部、国际合作部和宣传推广部等。
每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和制定。
例如,资金管理部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透明、合理且符合基金会的宗旨;项目策划部开始构思一系列针对年轻人的跨文化交流项目,包括国际文化交流奖学金计划、青年跨文化艺术创作扶持计划等。
然而,就在基金会筹备工作看似顺利推进时,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他们带来了沉重打击。
许多原本承诺捐赠的企业因自身经营困难,不得不削减或取消捐赠计划,众筹活动也因人们消费能力下降而陷入停滞。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基金会的资金缺口再次扩大,筹备工作陷入困境。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林悦、顾宇、夏琳和苏然没有放弃。
他们重新调整募资策略,更加注重与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合作。
他们向政府相关部门阐述基金会在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同时,积极与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合作,参与联合项目,通过合作项目获得部分资金支持。
在家庭方面,小悠和梓轩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压力。
小悠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帮助父母翻译与国际组织沟通的文件;梓轩则创作了一系列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公益画作,用于线上宣传,为基金会的募资活动助力。
尽管基金会筹备之路充满波折,但林悦、顾宇、夏琳和苏然依然怀揣着希望。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跨文化交流基金会顺利成立,为年轻人打开更广阔的跨文化交流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