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气蒸腾。紫宸宫的庭院里,蝉鸣声此起彼伏,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躁动。沈青璃的肚子己经高高隆起,行动越发迟缓。萧景玉命人在寝殿西角摆满冰鉴,又吩咐宫人每日更换新鲜的花草,驱散暑气。
这日午后,沈青璃靠在临窗的软榻上小憩。春桃轻轻为她打着团扇,阿圆乖巧地坐在一旁,用彩绳编织着一个小手环。
"娘娘,您看这样好看吗?"阿圆举起编到一半的手环,上面串着几颗彩色的珠子。
沈青璃微笑着点头:"好看,阿圆的手真巧。"
小姑娘得了夸奖,眼睛弯成了月牙:"这是给小弟弟的,等他出生了就能戴啦!"
春桃正要说话,忽听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萧承煜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怀里抱着一个青瓷坛子:"母后!我从军营带了酸梅汤回来!"他小心翼翼地倒出一碗,"老李头特意多加了些蜂蜜,说是最解暑。"
沈青璃接过碗,看见儿子被晒得通红的脸颊和干裂的嘴唇,心疼道:"你自己喝过了吗?"
萧承煜摇摇头,眼睛亮晶晶的:"军营里喝过了,这是专门给母后带的。"他蹲在榻边,目光落在母亲浮肿的脚踝上,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沈青璃察觉到他的视线,轻轻拉了拉裙摆遮掩:"没事的,太医说孕中都是这样。"
萧承煜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母亲的手。沈青璃这才发现,曾经那双稚嫩的小手,如今己经长成了少年人修长有力的手掌,掌心布满了习武留下的茧子。
"母后,我明日要去西山军营住几日。"萧承煜突然说道,"柳师傅说要教我新的剑法。"
沈青璃点点头:"去吧,注意安全。"
萧承煜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谁也没想到,第二日天还没亮,他就匆匆赶了回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银盒。
"母后!"他连行礼都忘了,首接跑到沈青璃榻前,"这个给您!"
沈青璃打开银盒,里面是一对做工精细的银镯,上面刻着"平安"二字,比上次那只精致了许多。
"我...我连夜打的。"萧承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虽然还是不够好..."
沈青璃眼眶一热,将银镯戴在腕上:"母后很喜欢。"她拉过儿子,发现他眼下青黑一片,显然是彻夜未眠,"傻孩子,何必这么着急?"
萧承煜低着头,声音闷闷的:"我怕...怕弟弟出生时我还在军营..."他抬起头,眼中闪着水光,"我想陪着母后。"
沈青璃心头一软,将己经比自己还高的少年搂入怀中。她忽然意识到,这个在她心中永远是小孩子的长子,己经长成了一个心思细腻、责任感强的少年郎。
"好孩子..."她轻抚着儿子的背,感受着他微微颤抖的肩膀。
萧景玉下朝回来时,正看见这一幕。他站在殿门口,没有打扰。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母子二人身上,为他们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这一刻,他忽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是怎样珍贵的幸福。
"父皇!"萧承煜发现了父亲,连忙起身行礼。
萧景玉走进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手艺有长进。"他拿起沈青璃腕上的银镯看了看,眼中流露出赞许。
沈青璃笑着看向父子二人:"承煜说想留下来陪我。"
萧景玉点点头:"正好,朕这几日政务繁忙,有你陪着母后,朕也放心些。"
从那天起,萧承煜便搬回了紫宸宫偏殿住下。每日清晨仍去练武场习武,但午后必定回来陪母亲说话解闷。有时是讲军营里的趣事,有时是背诵新学的诗文,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母亲为未出世的弟妹缝制小衣裳。
"母后,您说弟弟会喜欢骑马吗?"这日,萧承煜一边帮母亲分线一边问道。
沈青璃手中的针线不停:"若是像你,必定喜欢。"
萧承煜眼睛一亮:"那我带他去西山牧场!那里的小马驹最温顺,适合初学。"他越说越兴奋,"还要教他射箭,柳师傅说我的箭术进步可快了!"
沈青璃含笑听着,忽然腹中一阵抽痛,手中的针掉落在地。她下意识捂住肚子,脸色瞬间苍白。
"母后!"萧承煜惊呼一声,连忙扶住她。
沈青璃深吸几口气,疼痛渐渐缓解:"没事,只是孩子踢得重了些。"
萧承煜却不放心,立刻命人去请太医。老太医诊脉后,眉头紧锁:"娘娘近来是否睡得不安稳?"
沈青璃点点头:"天热,总是难以入眠。"
老太医叹了口气:"娘娘气血有亏,需好生调养。"他开了几副安神的汤药,又叮嘱道,"产期将近,万不可再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