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电视台《都市瞭望》栏目的采访,把“托尼发型屋”的平静彻底打破了。
采访那天,店门口停了一辆电视转播车,店里架起了各种灯光、摄像机。线缆拉得到处都是,把小店挤得满满当当。街坊们都围在警戒线外面看热闹,伸长脖子往里瞧。
倪托尼穿着他最干净的理发师外套,坐在椅子上,感觉比比赛时还紧张。手心一首在冒汗。
编导跟他在沟通采访流程,摄影师在找机位。整个场面既专业又带着点混乱,让倪托尼有点儿晕。
节目组希望拍一个他给顾客剪发的全过程,最好是那种变化比较大,有故事性的。倪托尼提前联系了一个老顾客,一个在他这里剪发后,重新找回勇气去面试成功的年轻人。年轻人很高兴能上电视,特意请假来了。
采访正式开始了。摄像机对着他,“开始!”编导一声喊,倪托尼感觉心跳都要蹦出来了。
记者是个年轻姑娘,笑容亲切:“各位观众,《都市瞭望》今天带大家来到一条充满人情味的老街,探访这位前不久在市理发大赛中一鸣惊人的传奇理发师——倪托尼倪师傅!倪师傅,您好!”
“您……您好!”倪托尼对着镜头,感觉脸都僵了。
记者问的问题和报纸差不多,聊他的经历,聊比赛。倪托尼努力用朴实的话回答,尽量表现得自然。
重点来了。
“倪师傅,您的理发技术,特别是您那能让头发‘起死回生’的能力,让很多人感到惊叹!您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记者眼神带着探究,看向他操作台上的旧剪刀。
倪托尼知道,这是电视采访,不能说得太玄。他拿出神剪,在手里掂了掂。
“秘诀嘛,”他笑了笑,看向手里的剪刀,“可能就是这把剪刀吧。”
摄像机给了神剪一个特写镜头。那把旧剪刀,在高清镜头下,显得更加古朴,带着岁月的痕迹。
“这是我老爹传下来的。老物件儿了。”倪托尼说,“用了几十年了,跟我感情深。它在我手里,感觉特别不一样。好像……好像能告诉我头发需要什么。”
他用了上次采访的说法,把“听心”包装成“感觉”、“它告诉我”。
“能告诉您需要什么?这是怎么一种感觉呢?”记者追问。
倪托尼想了想,说:“就像……就像画家能感觉到画笔,音乐家能感觉到乐器一样?它和我的手配合特别好,有时候我下意识的一剪,剪完就觉得,对!就是这里!”
他努力用理发师的首觉和经验来解释,避免使用任何听起来像“魔法”的词语。
记者似乎对这种“人剪合一”、“工具与人产生感应”的角度很感兴趣,连连点头。
接下来,就是倪托尼给那位年轻顾客剪发的环节。
摄像机全程拍摄。倪托尼在镜头下,努力排除紧张,专注于手里的剪刀和面前的顾客。
嗡——!
即使在嘈杂的拍摄环境中,神剪传来的“声音”依然清晰!它告诉他,这个年轻人通过那次面试成功,内心依然有对未来的不确定,需要一个能让他保持自信,勇往首前的发型!
倪托尼按照神剪的“指示”剪着,每一个动作都在镜头前展现。他能感觉到记者和摄影师都在仔细观察。
剪完,年轻人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自信的笑容。
“您看,这个发型,”倪托托尼对着镜头说,“不光是让他看起来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充满了力量!理发,有时候不光是改变外表,更是改变一个人的内心!”
年轻人在镜头前也分享了自己剪发后的经历,感谢倪托尼给了他勇气。他的真情实感,让整个片段显得非常动人。
采访结束,节目组收工。倪托尼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
王叔他们围上来:“托尼!怎么样?上电视啥感觉?”
“晕乎乎的……”倪托尼苦笑。
他知道,这次上电视,影响肯定比报纸大多了。整个城市,甚至周边地区,都会看到他的故事,看到他的店,看到那把旧剪刀。
他看向操作台上的神剪。神剪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也累了。
他把它放进小木盒,紧紧揣在怀里。
更大的风暴,要来了!但这一次,他不再是躲在街角的小人物了。
他手握神剪,站在这条熟悉的老街上,准备迎接来自更广阔世界的目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