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山将军是带着满脸的红光、几乎要溢出来的狂喜,离开“听风筑”的。
他走得很慢,却每一步都踏得无比坚定。
他知道,自己这次……真的赌对了!
而江雪,在成功为“东风-41”与“巨浪-3”两大核心项目拉来第二炮兵这支最强大的“盟军”之后,也丝毫没有停歇。
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她便向“天穹计划”最高领导小组,正式提交了一份名为——
《关于“东风-41”暨“巨浪-3”一体化项目核心技术攻关预研报告》
——的长达数百页的详细方案。
这份文件,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参会专家的案头,仿佛不只是纸张的重量,更是一座座尚未攀登的技术高峰。
而在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站在投影幕布前的身影上——
江雪。
她身穿深色职业套装,长发微卷,眼神如炬,声音清冷而坚定:
“要实现‘高超音速机动突防’,我们必须同时攻克三项世界级技术难题。”
她顿了顿,缓缓打开第一页幻灯片,上面赫然写着三个令人头皮发麻的关键词:
一、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二、新一代耐高温透波材料技术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弹道规划与末端制导技术
每一个词,都是人类科技树上的“神级节点”。
而她,要在短短几年内,全部点亮。
第一项: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常规火箭发动机无法在大气层内,为战斗部提供持续不断的高超音速动力。”
她的语气冷静而锋利,“我们必须研制出一种全新的推进系统——
能够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进行自我燃烧和增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只有它,才能让我们的‘东风’在大气层边缘,以超过五马赫的速度,进行长时间的‘打水漂’飞行!”
“换句话说,它就是我们‘东风快递’的‘翅膀’,是我们突破敌方反导系统的‘第一把钥匙’!”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明白,这种发动机不仅需要极端精密的燃烧控制,还需要极高的材料耐热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美国和苏联,至今仍处于理论验证阶段。
而她,己经把它写进了实战化研发路线图。
第二项:新一代耐高温透波材料技术
“高超音速飞行时,弹头所承受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
江雪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现有的任何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都无法在这种‘地狱级’环境下维持结构稳定,更别说保证雷达信号的正常收发。”
“因此,我们必须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材料——
既能耐受几千度高温,又能允许雷达波穿透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模拟数据:
“预计服役寿命:≥500秒”
“峰值温度承受能力:≥2800℃”
“雷达波透过率:≥90%”
“这不是科幻小说。”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这是我们要做的现实任务。”
第三项: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弹道规划与末端制导技术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江雪的声音低沉了几分,但那种压迫感反而更强了,
“高超音速机动突防,其弹道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它必须具备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的能力。”
“我们需要给‘东风’装上一颗足够聪明的‘大脑’——
一个能根据实时战场环境,自主规划最佳突防路径,并在最后一刻锁定最有价值目标的人工智能制导系统!”
这句话落下后,整个会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
所有人都清楚,这不仅是一次武器升级,更是一场关于战争形态的革命。
当江雪将这份充满了“黑科技”和“颠覆性构想”的预研报告呈现在所有与会专家面前时,整个会议室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女人,仿佛不是在看一位总师,而是在看一个来自未来的“科技先知”。
这三个技术难题,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一个世界强国耗费数十年、上百亿美元去攻关!
而她,竟然想在短短几年之内,全部攻克?!
这,己经不是“疯狂”了。
这分明是在向上帝,宣战啊!
然而,江雪脸上却没有丝毫畏惧。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在场那些因为她的“疯狂”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顶尖大脑”们,嘴角,勾起一抹自信而从容的微笑。
“我知道,这很难。”
“但是,”她的眼中,燃烧着一种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和战栗的火焰,
“……也正因为难,才有趣,不是吗?”
她环视西周,语气坚定如铁:
“同志们,属于我们龙国‘东风’的全新时代,从今天起,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