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专注在什么上面,你就得到什么,而你的信念大半要为你贯注于其上的那些领域负责。 -------《神奇之道》
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始于“信念”,信念是人们对于世界真相所抱持的一种强烈的意念。信念会引绪,又因为物以类聚,相同性质的思想会在信念的吸引之下,相互聚集在一起,于是人们会发现他的生命经历里,有一大串跟他的信念、思想与情绪相符合的事件。
信念不只是脑袋里流动的思想而己,它拥有电磁能量,也能显化成物质实相。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经验都是跟随个人的信念,先有信念,后有实相,信念创造实相,这就是创造的原理。
也可以说,信念是人们对于生命“无形的假设”,人们先假设自己的人生是喜悦或苦痛的,而后经历了符合其假设的人生。在生命经验里,他会发现内在的感受与信念的假设几乎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实相本来就出自其信念的创造,也就是出自其假设。
每一个人都有许多信念,但在形形色色的信念中,还有着信念的“核心”,亦即“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信念的骨干,附属信念只是其分枝,大多数信念都是从核心信念展延出来的。
处身物质世界里,人们都可以觉察内在的信念与情绪,若能再多用心,就可感知到自己的核心信念,比如“人性本恶”就是个核心信念,另一个典型的核心信念是,“我的生命没有价值,我所做的事毫无意义。”
当一个人抱持情感强烈的核心信念时,他的感知焦点大多会集中在与之相关的事件上,反过来说,也只有核心信念的强大力量,才能让人从内在广大的信念宝库里,抽出那些与核心信念契合的事件来创造。
至于“人性本恶”或“生命没有价值”之类的核心信念,又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那是因为人的意识心中有“自我”(ego)意识,自我的感觉越强烈,核心信念越与世界有所冲突。
意识心如果是一具庞大的照相机,自我就是指挥这台照相机如何取景与运用焦点的意识。赛斯曾说,自我是个善妒的神,除了他身处其中并能了解的次元之外,并不想承认任何次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自我充满了排他性、冲突性、攻击性、自卫性与胜负性。因为排他与冲突,才会衍生出“人性本恶”的核心信念,又因为计较成败胜负,才会衍生出“我的生命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
人的意识心本来是自由的,也能接收林林总总如水流般涌进来的讯息,但自我却常常像水坝一样,挡住其他的感知,只放行符合“自我”意识的讯息,这才使得自我强烈的人,见到世界都是竞争、攻击与无助的,也导致他的情绪总是焦虑恐惧。
从自我衍生的核心信念,就像给人们戴上了眼罩,妨碍感受与思维的自由。若要从自我解脱出来,人们就必须学习“改变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