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给你心灵的定义,它必须被经验。
——《心灵的本质》
这是一个讲求“身心灵整体健康”的时代,当代人普遍都知道,学习“心灵成长”可以打开内在的喜悦与能量。
那么,“心灵”究竟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着灵魂的“本体”(identity),其中包含着“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所谓的“心灵”,意思大约等同于“本体”。
赛斯曾说,心灵是有知觉能量的一个完形(gestalt),在其中住着你自己不可侵犯的本体,当你实现潜能时,心灵仍处于变为的状态。
我们探讨的心灵以“内在自我”为主,内在自我属于“架构二”,包含创造性的“纯能量”,是创造所有可能性的推动力。
心灵的纯能量与“一切万有”或“神”的能量同质,一切万有是创造宇宙各种可能性的原动力,个人心灵的纯能量则有着个人化的创造倾向。也就是说,心灵是每个人内在的神性,人以信念与情绪引导自己的纯能量创造生命。纯能量是不能被毁灭的,顺遂人们的起心动念,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与存在的每一点,进行多元的创造。
心灵是内在的创造能量,人们无法“找到”自己的心灵,或许有些人会想象“心灵”是存在于脑袋、心脏、心轮、丹田或身体任一个地方的明珠或光球,但那都只是想象。真正要探索心灵,人们必须经由心灵创造出来的主观实相。感知实相背后流动的心灵能量与活力,这样的感受,将让人们看到自己内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能量源头。
探索心灵创造的主观实相,就好比进入梦境。当人们真正看见内在的心灵时,就可以体验到首接的知识。做梦时的自己就是在经验内在的首接知识。做梦者将以一种不同于物质世界的方式,理解自己的存在。
读书与做梦都是扩展认知的方法,但以本质来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读一本书时,人们经验到的是间接的知识。书本由文字组成,文字传达的知识都是间接的。做梦与读书不同,梦中风景往往没有语言文字可以描述或形容,然而,置身梦境,人们即能切身体会心灵创造的实相,即使没有任何语言文字可以精准表达梦中景象与感受,做梦者却能在梦中真实地扩展自己的内在知识。
越是了解心灵的本质,人们越能自由地容许自己去探索意识的替代状态以及梦的国土。虽然探索梦境不能取代人们对于世界的觉知,但经由梦境的探索,人们将感知心灵更宽广的次元,也能绽放内在更深的智慧。
探索心灵时,人们还将发现,心灵永远处在“变为”的状态中,也永无完美的一刻,若是达到了完美,心灵被固定在“完成”的状态,也就不可再超越或创造了。正因为不断“变为”,心灵才显现其最深刻的美好。
洞悉心灵的本质,就往认识自己迈进了一大步。了解心灵的创造力,即可知道,生活万象全是心灵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