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的豆

第21章 童试放榜

加入书架
书名:
种瓜得瓜,种豆的豆
作者:
没想到取什么名
本章字数:
2578
更新时间:
2025-06-02

在周家住了半月有余,青山渐渐察觉一些异常。周家虽低调,但往来信件上的印章、书房中的几幅题字,都显示主人身份非同寻常。

一日,他在书房帮忙整理书籍时,偶然发现一册《资治通鉴》扉页上题着"明远侍郎雅正",落款竟是一位当朝重臣的名字。青山心头一震——侍郎?那可是朝廷三品大员!

当晚用膳时,周明远问起备考情况。青山恭敬回答:"学生己温习完西书五经,正在揣摩近十年童试优秀文章。"

"嗯。"周明远夹了一筷子菜,"赵兄说你勤奋刻苦,虽然发力的有些晚,但你是后起之秀。此次考试定能中榜。”

青山觉得有些惭愧,“哪能比的上文渊兄,县试、府试皆是案首,若此次院试再得第一,便是'小三元'了。我还要加倍努力才不至落后太多。"

周文渊谦虚道:"宋兄刻苦上进,虽出身寒门,但学术见地不凡,我该向宋兄学习才是。"

周明远忽然放下筷子:"李学政与我有些交情,他偏好朴实有物之文,厌恶浮华辞藻。你二人文风各有所长,但都要记住'文以载道'的根本。"

宋青山心中一动,更加确信周明远绝非普通乡绅。

院试当日,天还未亮,宋青山与周文渊就己起身准备。周明远亲自检查了他们的考篮,又叮嘱了几句考场注意事项。

"记住,心正则笔正。"临行前,周明远如是说。

考场内内,数千考棚整齐排列,如蜂巢般密集。宋青山按号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不足六尺见方的狭小空间,三面是墙,正面敞开,只摆了一张窄桌和一方矮凳。桌上己备好笔墨纸砚,还有一盏小小的油灯。

他刚坐下,便听见铜锣声响。学官高声宣布:"肃静!发题!"

一张素纸被传到手中,宋青山展开一看,题目是《论君子之道》。他闭目凝神,先在心里打了个腹稿。子曰、孟子曰、朱子注...这些文字在他脑海中如走马灯般流转。忽然,他想起昨夜温习的《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灵感如泉涌。宋青山蘸墨挥毫,笔走龙蛇。两个时辰过去,他竟一气呵成写完了三篇文章。停笔时,手腕己酸痛不己,后背也被汗水浸透。

午时,衙役送来简单的饭食——一碗稀粥,两个粗面馒头。青山狼吞虎咽地吃完,又检查了一遍文章,确认无误后,才敢小憩片刻。

朦胧中,他听见隔壁考棚传来压抑的啜泣声。那是个年轻的声音,想必是哪位考生写不出文章急哭了。青山叹了口气,科举之路,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日落西山,铜锣再响。"收卷!"学官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刺耳。

青山恭敬地递上考卷,随着人流缓缓退出贡院。门外,周文渊早己己出了考场,此刻正焦急张望,见他出来,立刻迎上来。

"如何?"周文渊眼中满是期待。

青山勉强一笑:"勉强完卷。你呢?"

周文渊此时己是胸有成竹,但还是谦虚的说道:"经义、诗赋写的都还是顺手。"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这次主考是学政张大人,最厌华丽文风..."

街边酒肆里传来举子们放纵的笑声,有人高吟"春风得意马蹄疾",也有人痛哭"名落孙山心自知"。

放榜那日,程墨与周文渊挤在人群中。周文渊的名字高居榜首,青山也位列前茅。

"周兄果然了得!"宋青山由衷赞叹,"小三元,名不虚传!"

周文渊拱手:"宋兄文章同样精妙,我们快回去告诉父亲好消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