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小铺勇夺深圳大学‘迎新杯’服装设计大赛桂冠!”
“草根设计师林巧云一鸣惊人,引领九十年代服装新潮流!”
第二天,深圳本地的几家报纸和行业小报,都以不小的篇幅报道了这次设计大赛的结果。
林巧云和她的“云裳”,作为最大的黑马,无疑成为了报道的焦点。
李文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对林巧云的设计才华赞不绝口,称其为“深圳服装设计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奖项的加持和媒体的报道,其效应是立竿见影的。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华强北和东门一些嗅觉敏锐的服装批发商。
他们之前只是从小道消息听说“云裳小铺”的衣服好卖,现在看到报纸的报道和李教授的背书,立刻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林老板,恭喜恭喜啊!您设计的衣服太棒了!我们想跟您谈谈批量订货的事情,价格好商量!”
“云裳的林小姐是吧?我们是东门XX服装批发城的,想做你们‘云裳’品牌在东门的独家代理,你看……”
一时间,李明的摊位前,除了来抢购服装的散客,又多了一批前来洽谈合作的生意人。
李明看着这阵仗,对林巧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为自己当初的“慧眼识珠”而暗自庆幸。
林巧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追捧冲昏头脑。
她知道,这些批发商大多是想利用“云裳”目前的热度,低价拿货,赚取差价,对于品牌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太多益处。
她婉拒了大部分单纯想“吃现成”的批发商,而是从中挑选了几家在资金实力、销售渠道和经营理念上与自己比较契合的,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她提出的合作条件也相对苛刻:统一的零售价格指导,规范的店面陈列要求,以及严格的禁止仿冒条款。
“各位老板,我们‘云裳’要做的是品牌,不是一锤子买卖。
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真正看好‘云裳’的未来,愿意和我们一起成长,共同维护品牌形象,而不是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
林巧云的话,掷地有声。
她的这份清醒和远见,反而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商家更加高看她一眼。
除了批发商,还有一些服装加工厂也找上门来,希望能承接“云裳”的生产订单。
飞达制衣厂的王勇,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因为林巧云在获奖感言和接受采访时,特意感谢了飞达制衣厂在样衣制作上给予的大力支持,使得飞达制衣厂的名声也跟着水涨船高,接到了不少新的加工订单。
王勇对林巧云自然是更加尽心尽力,承诺优先保证“云裳”的生产。
更让林巧云惊喜的是,深圳大学服装设计系也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李文博教授亲自邀请她担任服装设计系的“校外实践导师”,并提出可以与“云裳”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由系里推荐优秀学生到“云裳”实习,甚至参与部分产品的设计研发。
这简首是瞌睡遇到枕头!
林巧云正愁没有专业的设计人才,“云裳”的款式更新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李教授的这个提议,无疑是雪中送炭,为“云裳”未来的设计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一时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合作邀约纷至沓沓。
林巧云和陈美玲忙得几乎连轴转。
“巧云,我们……我们真的要发大财了!”
陈美玲数着一沓沓的订单合约和预付款,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
林巧云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她的目光却更加深邃。
她知道,眼前的这点成就,与她心中的商业帝国蓝图相比,还只是沧海一粟。
更大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还在后头。
她不仅要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模仿者和跟风者,更要警惕那些潜伏在暗处的饿狼。
比如,前世那个让她恨之入骨的黄志远,他所执掌的“盛美服装集团”,在九十年代初,己经是国内服装行业的巨头之一。
如今“云裳”声名鹊起,必然己经进入了他的视线。
暴风雨,或许很快就要来临了。
但林巧云,早己不是前世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一世,她要亲手打造最坚固的铠甲,磨砺最锋利的宝剑,将所有敢于阻挡她前进的敌人,一一斩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