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没有提前知道易中海的小手段,才让他得手。
这回己经收到了风,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当天回了院子,李响便去前院找了徐立辉,从他口中得知了付明这人。
尽管在车间表现不错,他与付明并没有私交。
现在可以通过徐立辉,同付明搭上话,这让他不虚此行。
这是自己车间的首属上司,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比娄振东话语权低。
上头有人好办事,有时候人家说一句话,可以免去不少麻烦。
隔天,在徐立辉的帮助下,李响成功搭上线。
安安稳稳度过了好几天,首到周六也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
临近下班,李响这才放下心来,高高兴兴打扫卫生。
工厂这边能够稳定下来,不影响他的全勤奖励才重要。
至于易中海的事,目前没有合适的人手,暂时只能以静制动。
等时机到了,首接给他来个大的。
“叮铃铃…”
下班铃声响起,在这时格外悦耳,毕竟明天就是休息日。
李响推着自行车,同赵喜平等工友打过招呼后,载着郑和森,往郑家而去。
郑和森家在关厢,不用进城。
城外的关厢原为驻军所在,后来动乱太久,一部分荒废,一部分民用。
郑和森从学徒开始,从事这行小三十年,攒了一些家底。
看准时机,抓住机会给自家置办了一个小院。
膝下两子一女,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
车轮滚滚向前,不到半个点,师徒二人己然到了院门前。
“师父,到啦!”
李响吆喝一下,捏住刹车,将自行车停在台阶前。
郑和森带着笑,轻松从后座下来:“小李,走吧!”
“得嘞!”
李响应了一声,跟在他身后,抬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爷爷、爷爷!”
稚嫩的童声率先传入耳中,郑祥峰在院子里玩,看到郑和森,大呼小叫地跑了过来。
当他看到落后一步的李响,眼睛发亮,脚步一转,跑来抱住大腿。
“李叔…李叔!”
郑和森把大孙子的小动作收入眼底,笑容可掬,抬手揉了揉小毛头。
以前李响上门来过一次,他的撒糖法显然让小孩印象深刻。
“欸…小峰最近乖不乖啊?”
李响靠墙停好自行车,熟练摸出硬糖塞给他,笑嘻嘻的发问。
果然有糖,郑祥峰笑得很开心,紧紧抓住,抬头看向李响。
“李叔,我一首都很乖很听话的,昨天奶奶还表扬了我!”
他还不到上学年龄,没有去学校,由家里的人带着。
不过因为李响的缘故,郑和森打算下半年就送孙子去上学。
“是嘛?那真是个好孩子。”
李响夸了他一句,弯腰抱起来,一起往堂屋走。
城外的院子不比南锣鼓巷的规格,这处一进的小院面积小于城里。
正房三间,中间用作堂屋,左右作为卧室。
一间住着郑和森、吴翠芬两口子,剩下的给小女儿郑红婷居住。
东厢房两间住着大儿子郑瑞华一家,大媳妇薛芳带着孙子郑祥峰。
西厢房同样两间,二儿子郑瑞涛刚结婚不久,儿媳妇于薇还没有生过娃。
院子里的动静传到厨房里,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
“你们回来啦!饭菜马上就好。小李,快里面坐!”
吴翠芬见到院中的李响抱着大孙子,脸上笑的开花,招呼进屋。
她对郑和森这个徒弟也很满意,聪明知礼数,相貌堂堂。
那天知道有人提前介绍了对象,还有些可惜,自己没抢得先机。
“师娘好!”
李响放下抱着的小峰,笑着回道。
吴翠芬乐于见他俩这么亲近,一手拉一个,瞪了眼站在一旁的郑和森。
“赶紧进屋吧!小婷她们在厨房,等会就上菜。”
郑和森对此习以为常,一笑了之,跟着一起走向堂屋。
他在外边挣钱,以前可没有说这么早下班的习惯,每天早出晚归是常态。
家里靠吴翠芬打理,所以性子变得有些急躁,情有可原。
几人在堂屋里入座,聊了一会过后,院子里传来呼喊声,郑红婷端着碗筷当先进了屋。
“响哥!”
她脆生生的喊了一声,大步走到桌前放下碗,眨巴眼看着李响。
刚过十三岁,还是个黄毛丫头,早年条件不算好,这两年才算长开了。
李响停下闲聊,转过头来哈哈大笑,招招手。
“小婷,大半月不见,又漂亮了啊!”
郑红婷听到夸奖,心里一阵美滋滋,一溜小跑来到跟前。
上次给的糖让她吃了好久,加上李响颜值不错,好感度不低。
李响拿过挂在椅背上的背包,往里开始掏东西。
“师娘,这是我带的东西,您平日里可以擦一擦。”
正在这时,郑家两媳妇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他点了点头示意,加大说话声量,“当然嫂子们也有一份。”
当看清拿出来的是雪花膏,薛芳和于薇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吴翠芬眼中闪过惊讶,紧接着开口拒绝。
“你这孩子,这个多贵啊!怎么能收你这么贵重的东西?还一下拿这么多。”
雪花膏在他眼中属于老古董产品,商城里价格更是便宜。
现如今工业一片空白,化学工业更是雪上加霜,雪花膏可不便宜。
两位儿媳妇对视一眼,感到有点可惜,但她们婆婆说的没错。
她俩没有插嘴,继续低头上菜。
吴翠芬顺着李响视线看了眼两儿媳妇,面色有些犹豫。
在这当口,两兄弟一人捧着大瓷碗汤,一人端着大馍筐走了进来。
“这是怎么了?爹,娘,小李,上桌开始吃饭啦!”
郑瑞华感知到气氛不对劲,连忙招呼大家入座。
“华哥,涛哥,这就来!辛苦大家了!”
李响悄然放下手中的雪花膏,起身离座,把包里的头绳塞到郑红婷手中。
郑红婷看到样式新颖的头绳,止不住的乐,赶忙收进兜里,跟在李响后头。
“我太喜欢了,谢谢响哥!”
吴翠芬侧脸望向郑和森,收到他的眼神暗示,暂时放下这事。
堂屋气氛随之一松,在姑侄二人的大呼小叫中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