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及其团伙的覆灭,如同在青阳村的上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余波久久未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震惊和激动渐渐平复,村庄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这种宁静中,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活力。
没有了村霸的阴影笼罩,村民们的心情舒畅了许多。邻里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更加融洽,大家见面打招呼的声音都响亮了不少。田间地头,农舍庭院,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着,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而这一切积极变化的中心,无疑就是江浩。
经历了山路惊魂和协助警方破案之后,江浩在青阳村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不再仅仅是那个“会种田”、“会养鸡”的能人,更成了村民眼中敢于对抗黑恶势力、维护乡村正义的“英雄”。大家看他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信赖,甚至是一丝崇拜。
走在村里,总会有热情的村民主动跟他打招呼,递上一支烟,或者邀请他去家里坐坐,聊聊家常,请教一些种田养鸡的问题。就连一些以前对他颇有微词、甚至有些嫉妒的长辈,如今态度也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江浩对此并没有飘飘然。他依旧保持着谦逊和低调,对每个人都以礼相待,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他深知,声望是柄双刃剑,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脚踏实地,继续为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将这份声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处理完赵德发事件的后续事宜,江浩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他首先处理的是那批在山路伏击中损失的鸡。虽然大部分鸡在混乱中滚落山坡,后来被赵德发的手下捡走了一部分,但江浩和王铁柱在事后回去寻找时,还是在陡坡下的草丛和树林里找回了十几只幸存的鸡。这些鸡虽然受到了惊吓,有的还受了点轻伤,但在江浩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他将这次的损失情况,如实地告知了供销社的陈有才。陈有才听闻江浩竟然遭遇了如此凶险的抢劫,也是大吃一惊,对江浩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关心。
“小浩啊,你这可真是……太危险了!”陈有才后怕地说道,“幸亏你人没事!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安全第一!”
他当即表示,这次损失的鸡,供销社这边会酌情考虑,不会让江浩承担全部损失。同时,他也再次提醒江浩,做生意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以后一定要多加小心。他还隐晦地表示,如果以后再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可以来找他,他虽然只是个供销社主任,但在镇上和县里也认识一些人,或许能帮上忙。
陈有才的关心和支持,让江浩心中一暖。他知道,这位供销社主任是真心看好他,愿意帮助他。这份人情,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解决了供销社这边的事情,江浩便将重心重新放回了养鸡场的运营和扩张上。
赵德发的倒台,为他的发展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他终于可以安心地实施之前的扩建计划了。
新鸡舍己经完工,三百只本地土鸡苗也己经入栏。王铁柱在这次事件中经受了考验,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忠诚,江浩对他更加信任,将二号鸡舍的管理工作几乎完全交给了他。王铁柱也干劲十足,将鸡舍管理得井井有条。
一号鸡舍剩下的几十只“丰收一号”肉鸡也陆续出栏,持续为江浩带来稳定的收入。
而最让江浩牵挂的,还是那只“独苗”小白鸡。在江浩的重点呵护下,小白鸡茁壮成长,己经从一只毛茸茸的小鸡仔,长成了一只亭亭玉立的青年母鸡。它的羽毛洁白如雪,体态匀称优美,眼神灵动,充满了活力。虽然距离产蛋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无限的希望。
江浩手头的资金也再次宽裕起来。除去还债、日常开销和建造新鸡舍的投入,他还攒下了近西百块钱的“活钱”。这笔钱,为他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开始思考,除了继续扩大养鸡规模,是否应该拓展一些新的业务?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经营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片曾经创造了水稻奇迹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