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0之我要成为田园大亨

第44章 秧苗青青,几家欢喜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回1990之我要成为田园大亨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4174
更新时间:
2025-04-30

春风化雨,滋润着青阳村的田野。

在江浩的悉心指导和村民们前所未有的精心呵护下,那十户第一批试种“丰收一号”水稻的人家,田里的秧苗都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得益于科学的育秧方法,这些秧苗不仅出苗齐、出苗壮,而且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抗寒能力也明显增强,为后续的移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气温回升,很快就到了水稻移栽的季节。

江浩再次将这十户人家召集起来,进行了“科学移栽技术”的现场培训。他拿出自己去年用过的“插秧标尺”,详细讲解了合理密植(株距、行距)的重要性,示范了如何浅水移栽、如何保证秧苗深度适宜、如何避免损伤根系等关键技术要点。

有了去年江浩那亩地产量奇迹般的示范效应,再加上育秧阶段的成功体验,村民们对江浩的话早己是深信不疑。他们一丝不苟地学习着,模仿着江浩的动作,力求做到精准到位。

于是,在青阳村的田埂上,出现了颇为壮观的一幕:十几个汉子(甚至还有心灵手巧的媳妇),拿着简易的标尺,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翠绿的秧苗,按照精确的距离,整齐地插入水田之中。

这种“精耕细作”的场面,再次引来了不少村民的围观。

“啧啧,看看人家这秧插的!跟一条线似的!”

“是啊!去年浩子就是这么干的!看着麻烦,但效果是真的好!”

“唉,早知道当初就该跟浩子好好学学,今年也能用上好稻种了!”

围观的村民中,羡慕者有之,后悔者亦有之。

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嘴上没说,心里却并不完全服气。他们觉得江浩的方法太“精细”,太“麻烦”,不符合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田习惯。有那么一两户人家,在移栽的时候,虽然表面上应付着,但实际上还是按照自己的老习惯,要么插得歪歪扭扭,要么密度过大,要么深浅不一。

江浩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过多干涉。他知道,有些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说再多,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对比结果。

移栽完成后,就进入了关键的田间管理阶段。

江浩再次强调了水层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他独创(对外宣称)的“控水促蘖法”。他详细讲解了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等不同阶段的水层深度要求,以及适时晒田的作用和操作要领。

他还根据自己掌握的【基础饲料配比】技能(虽然是针对禽类的,但营养学的原理是相通的),结合系统提供的土壤基础信息和水稻需肥规律,给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施肥建议(主要还是以农家肥、草木灰和少量购买的化肥为主,但强调了不同时期氮磷钾的侧重)。

对于病虫害防治,他也利用刚刚解锁的【果树病虫害图谱(常见)】(里面也包含了一些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信息),教大家如何识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常见病害的早期症状,并推荐了一些以预防为主、辅以物理防治(如诱虫灯、人工除虫)的方法。

这一次,大部分村民都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对江浩的指导言听计从。他们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水层,按时按量施肥,勤于观察田间状况。

然而,那少数几户思想保守、或者心存侥幸的人家,却依然我行我素。他们觉得江浩的方法太“折腾”,一会儿深水一会儿浅水,还要把好好的水田晒干?简首是胡闹!于是,他们依旧按照老经验,长期保持深水灌溉,施肥也是凭感觉“一把撒”。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同管理方式带来的差异,逐渐在田间显现出来。

那些严格按照江浩方法管理的稻田,秧苗分蘖旺盛,有效分蘖数量普遍比去年村里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虽然可能因为地力、管理精细度等原因,比不上江浩去年那块“试验田”那么“变态”,但也足以让主人家笑得合不拢嘴。稻株健壮,叶色浓绿,抗倒伏能力强,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病虫害。

而那几户“不听话”的人家,田里的景象就截然不同了。虽然用的也是“丰收一号”的种子,但由于长期深水灌溉,导致分蘖不足,无效分蘖多,看起来 zwar (虽然) 也很茂盛,但仔细一看,稻株虚胖,茎秆细弱。而且,由于田间湿度过大,通风透光不好,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田块,叶片上出现了明显的病斑。

强烈的对比,就摆在所有村民面前!

事实胜于雄辩!

“哎呀!真是后悔没听浩子的话啊!看看人家那稻子长的!再看看我家的!”那几户不听话的村民,看着别人家茁壮成长的稻苗和自家田里出现的病怏怏的状况,肠子都悔青了!他们这才明白,好种子必须配上好方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其他村民看在眼里,更是对江浩佩服得五体投地。

“浩子真是神了!他说怎么干,就得怎么干!一点都不能含糊!”

“是啊!科学种田,不服不行!”

“明年说啥也得让浩子指导指导我家!”

江浩适时地带着李大山和学习班的成员,到这几块“反面教材”田里进行现场分析和讲解,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补救措施(虽然效果有限)。这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技术权威,也给所有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通过这次水稻推广种植,江浩不仅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赢得了更多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也再次验证了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力量。同时,系统也根据知识普及的效果和村民实践的成果,陆续给予了他不少经验值和积分奖励。

青阳村的田野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场围绕着“丰收一号”和科学种田的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