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三国之群英乱入

第148章 解锁科技

加入书架
书名:
神武三国之群英乱入
作者:
出来吧暴鲤龙
本章字数:
4192
更新时间:
2025-06-22

有了蔡邕的加入,金陵学宫的名声大盛,不只是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中原大乱,搬到扬州的世家越来越多,竟然一下解决了扬州人口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金陵城,可以说是每天变一个样儿,越来越繁华了,人口激增下,王猛和荀彧正研究着扩大金陵城的事情,请了罗真人、于吉和袁天罡一起测算风水呢。

刘赫特意将徐光启和沈括、徐霞客招到了金陵城,令他们研究金陵城的规划布局,将下水、厕所等设施加到新的金陵城里。

这金陵城的规划,有刘赫将未来的城市概念灌输给徐光启等三人,令三人将刘赫几乎当成了文曲星下凡,这令刘赫志得意满的时候,难免管不住嘴巴,将一些新的知识传授给了他们。

堆肥技术,将厕所里的脏东西用到田地里,增加土地的肥沃程度,增加庄稼产量,这对一年可以两熟的扬州非常重要。

在蔡伦的基础上革新的造纸术,增强了纸张的洁白程度和韧性等,可以将纸张变为可钉装的书籍,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会字迹看不清或纸张碎裂等。

活字印刷术,可以大量的印刷出书籍,令金陵学宫的书籍可以供给全部的学生,人手一本都没有问题。

还有那曲辕犁,这可是开垦荒地的神器啊,原来需要几头牛耕的土地,现在一头牛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嗯,牛马的结局却不想是在这个时候就有了预示的,只是天下的人不懂这个道理而己。

刘赫可不管曲辕犁的出现会令多少黄牛没了工作,要是能搞出人工智能,刘赫绝对会将那些只会吃拿卡要的吏员都解雇了,这才是降本增效的正确途径,马斯克,我辈之楷模也。

当然了,这些刘赫只会动动嘴巴,给徐光启他们一个方向和大的框架,剩下的都是徐光启他们回去想办法研究出来。

曲辕犁和堆肥这些都非常简单模仿,刘赫也懒得去想办法杜绝抄袭,那纸张和印刷术,只在金陵学宫里面的隐密工厂做出成品书籍,这些书籍就是流落到外面,也没人知道怎么做出的。

开了科技树后,刘赫就想到了一件可以增强士卒战斗力的东西——棉花,汉末三国的士卒大都是布衣,根本不披甲。

一身甲胄的造价,不说就汉末三国的冶铁技术根本不可能给士卒都提供铁甲,就是皮甲,造价也是非常昂贵,而且防御效果一般,普通士卒也很难拥有,这可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啊。

刘赫想搞出来的是棉甲,可不要小看那一层棉花的效果,最少,汉末三国时期的普通弓箭抛射这种战法,棉甲是有效果抵御的。

只是可惜啊,汉朝时期没有棉花流入,刘赫说不得要依赖系统任务,当然了,也可以将交州抢了后,通过交州去进行外贸交易,现在糜家和甄家的商队还没办法通过交州。

江南水道密集,刘赫对于水力的运用也非常重视,水车这个设备己经出现了,只是还不普遍,而且也没有很完善,嗯,完善的水车的事情,刘赫准备交给徐光启等去做,牛马只要累不死,就往死了累。

徐光启和沈括、徐霞客三人拿着刘赫给的科技树任务,忙的零零七却还是乐此不疲,这些只是听了就知道会是恩泽万代、福荫后人的跨时代产物。

这三人不眠不休的工作,刘赫却有些担心了,这汉末三国可不比他那个时代,累死几个、几十个这样的牛马,都能容易的寻到成千上万的牛马顶上。

这三人出了问题,还真一时间寻不到人顶上他们的位置,说不得还是要“省着点用”,刘赫琢磨着要不要给他们寻上一些能分担的人。

黄月英是荆州黄氏的人,还有诸葛亮盯着,不好骗过来。

汉末三国好像是有一个名叫马钧的人,心灵手巧,在造物上很有一套,可惜刘赫不知道他在哪里啊。

就在刘赫“心惊胆战”下,那活字印刷和造纸术终于被徐光启和沈括、徐霞客三人搞了出来,刘赫特意请了蔡邕帮忙,请蔡邕用他那飞白体给他们当成活字印刷的模板。

蔡邕一开始不知道刘赫准备做什么,当工匠将蔡邕的一个书简上的字用活字印版印出几百页一模一样的“教材”后,蔡邕才惊异的说不出话,真是恐怖如斯啊。

蔡邕接下来“干活”变得可是严谨了很多,那一笔一画的,刘赫只感觉蔡邕是准备用上毕生的力气。

工匠那边忙的也是汗如雨下,在这“厂房”里,竟然有一种闷热的感觉。

刘赫出于保密的考虑,只用了十几名工匠,这一整天的忙碌下,却也将蔡邕的书刻印出了近十本,而且活字的字模还剩下了近百,算是效率惊人了。

“蔡师,学子们的报名热情怎么样?可有很多报名等待入学的学子?”刘赫扶着蔡邕回去。

“大多数都是想要你提供的奖学金的,也有一些寒门子弟,愿意接受你那个什么勤工俭学...自己愿意支付学费的不多...这学宫的学费是不是贵了一些?”蔡邕问。

刘赫在公布金陵学宫学费的时候可是劝退了不少学子,那学费就是世家子弟都会感觉肉疼,不过好在有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名额,一些自持天赋过人或有才能的学子才会过来试一试。

“蔡师当真认为贵吗?我们金陵学宫可是会提供书籍给他们的...”刘赫笑呵呵的说,他相信只要这件事公布出去,那金陵学宫的门槛都得被踩平了,汉末三国的书籍过于珍贵了。

“...这却是不贵了...”蔡邕哭笑不得的说,没想到刘赫在这里等着呢。

“老师可有满意的学生?”刘赫笑呵呵的问。

“是有两个不错的苗子...一位姓袁名乔,一位姓郗名超,都是寒门学子,我准备将手上的奖学金给这二人...”蔡邕说起满意的学生很有老怀宽慰的感觉,那得意的感觉根本掩饰不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