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联合尽职调查团即将莅临云溪县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迅速传遍了整个南江省。
这己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项目考察了,这几乎等同于一次对“云溪模式”的“国家级验收”。
其规格之高,意义之重大,前所未有。
省委罗书记和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立刻指示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必须全力配合云溪县,做好一切迎接和准备工作,确保这次“大考”万无一失。
而云溪县这边,更是如同进入了临战状态。
整个县委、县政府都在陈默的统一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摩拳擦掌,准备以最好的面貌迎接这次“天大的机遇”的时候,在如何“迎考”这个问题上,县领导班子内部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以县长曹建民为代表的一批“守成派”干部,主张采取传统的“迎检”模式。
“陈书记,”曹县长在一次碰头会上忧心忡忡地说道,“国开行那是多大的领导啊。咱们云溪县底子薄,家当差,很多地方都还很落后。要是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真实的样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把贷款给搅黄了,那可怎么办?”
“我建议,”他提议道,“我们应该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提前把调查团可能要走的路线都仔仔细-细地‘美化’一下。把路面扫干净,把墙壁粉刷一遍,再挂上些欢迎的横幅,营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
“还有,那些汇报材料一定要反复推敲,只讲成绩,不谈问题。那些可能要接受访谈的基层干部和村民也要提前进行‘培训’,统一口径,确保不出任何岔子。”
曹县长的这番话,代表了很多干部的普遍心态——报喜不报忧,习惯于“面子工程”。
然而,他的这番提议却遭到了陈默的坚决反对。
“不行,绝对不行。”陈默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同志们,我们这次迎接的,不是来走马观花的观光团,而是来给我们‘把脉问诊’、决定我们未来命运的金融专家和政策专家。他们要看的是什么?是漂漂亮亮的马路?是整整齐齐的标语?还是那些经过精心排练的、千篇一律的‘颂歌’?”
“不,他们要看的,是真实的云溪,是一个虽然贫穷落后,但却充满了希望和干劲的云溪,是一个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却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坚定改革决心的云溪。”
“如果我们弄虚作假,搞‘盆景式’的迎检,那不仅是在欺骗上级领导,更是在欺骗我们自己。一旦被那些火眼金睛的专家们看穿,那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笔贷款,更是我们云溪县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比金子还宝贵的诚信和声誉。”
“我的意见是,”陈默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充满了力量和自信,“不搞任何形式的‘特殊布置’,不搞任何形式的‘提前排练’。我们就要用最真实、最淳朴、也最自信的面貌来迎接这次大考。”
“我们要让调查团的领导们看到我们那条还在修建中的、泥泞的‘振兴之路’,让他们知道我们改变交通的决心有多大。”
“我们要让他们走进我们那简陋的‘培训中心’,和那些渴望知识的农民们聊一聊,让他们知道我们‘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有多深。”
“我们更要坦诚地向他们展示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因为这恰恰是我们请求他们支持的理由所在。”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己经取得的成绩,将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都原原本本地、实事求是地展现出来。用事实说话,用真诚沟通,用信心来打动他们。”
陈默的这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让在场所有习惯了传统“迎检”思维的干部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和一丝羞愧。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书记正在用一种全新的、也更加自信的姿态来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最终,在陈默的坚持和罗书记的暗中支持下,“真实迎考”的方案被确定了下来。
几天后,由国家开发银行一位副行长亲自带队,汇集了总行多个核心部门专家的联合尽职调查团,低调抵达了云溪县。
接下来的三天,陈默亲自全程陪同。
他没有按照预设的路线,而是根据调查团专家们随时提出的要求,带他们深入到了云溪县最真实、也最多样化的角落。
他们走过了凤山镇那生机勃勃的茶园和药材基地,也探访了黑石乡那依然贫瘠闭塞的高山村落。
他们看到了“振兴之路”工地上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也看到了县城里那些亟待改造的棚户区。
他们听取了陈默关于“云溪模式”的系统性汇报,也与最基层的村干部、最普通的农民、甚至那些曾经的“钉子户”进行了推心置腹的座谈和交流。
整个考察过程没有鲜花,没有横幅,没有经过彩排的发言。
有的,只是最真实的情况展现,最坦诚的问题剖析,以及那份贯穿始终的、对改变贫穷面貌的强烈渴望和坚定决心。
考察的最后一天晚上,县委、县政府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送晚宴。
晚宴上,那位自始至终都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国开行副行长,在发表临别感言时,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他举起手中的酒杯,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默,用一种带着些许感慨的语气缓缓开口说道:
“陈默书记,同志们。这三天,我们走了一些地方,看了一些情况,也听了一些汇报。说实话,来之前,对于云溪县这样一个贫困县,我们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
“但是,这三天的所见所闻,却给了我以及我们整个调查团巨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贫穷和落后,我们更看到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正在顽强生长着的、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困难和挑战,我们更感受到的,是以陈默书记为代表的云溪县干部群众那种不甘落后、奋发图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
“在来之前,我们内部对于是否要对云溪县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一揽子’金融支持其实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毕竟,风险确实很大。”
“但是现在,”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目光坚定地扫过全场,“我可以代表调查团,也代表我个人,向大家表个态:对于像云溪县这样有好的发展思路、有好的领导班子、有好的精神面貌的地方,我们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要支持,而且要毫无保留地、倾尽全力地支持。”
“回去之后,我们将立刻向总行党委提交我们的调查报告。我个人建议,将云溪县列为我们国开行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开发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首个、也是最重要的战略合作试点县。”
“具体的贷款额度和合作方案,我们会尽快批复。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个数字绝对会超出你们的想象,也绝对会足以支撑起你们那份宏伟的蓝图。”
副行行长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整个宴会厅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曹建民县长、钱利民副书记等所有在场的云溪县干部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困扰云溪县多年的资金瓶颈将彻底成为历史,云溪县的未来将真正迎来一片海阔天空。
而陈默,这位一手导演了这一切的年轻书记,看着眼前这欢腾的景象,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赌赢了。
他用最真诚的态度、最扎实的成绩以及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赢得了国家顶级金融机构的信任和倾力支持。
大驾光临,云溪迎考。
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博弈,但最终,他向组织,向人民,也向这个时代,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而随着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即将注入,云溪县这艘刚刚起航的“改革航母”也必将以更加迅猛的姿态,劈波斩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