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山镇热火朝天的各项建设中,有一项工作,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务虚”,却被陈默摆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那就是他规划中的“信息赋能”战略,特别是“互联网+农业”的探索。
2000年初的中国,互联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词。即使在省城南江市,也只有少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才接入了那根细细的、速度慢得令人抓狂的电话拨号上网线路。
而在凤山镇这样的偏远山区小镇,谈论互联网、搞电子商务,简首如同天方夜谭!
就连对陈默最为信任和支持的李明远、周副镇长等人,也对此表示了深深的疑虑。
“陈默啊,你说的那个什么‘互联网’,我知道,就是用电脑能看到外面的东西。”李明远皱着眉头说道,“可是,咱们凤山镇,总共才几台电脑?能上网的,就你经发办那台宝贝疙瘩!老百姓家里,连电话都没几户装的!你搞那个什么‘农产品信息网’,有啥用?谁能看到?看到了又能怎么样?”
“是啊,陈默同志。”周副镇长也委婉地劝道,“咱们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把路修好,把产业搞起来,让老百姓的口袋先鼓起来。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是不是……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说?”
面对领导们的疑虑,陈默并没有气馁。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事实来证明。
他耐心地向领导们解释:“主任,周镇长,我知道大家有顾虑。互联网现在确实还不普及,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敢断言,未来十年,最多二十年,互联网将像水和电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彻底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商业的运作模式,改变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方式!”
“我们凤山镇,现在起步虽然晚,但如果我们能提前布局,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就有可能抓住这个‘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想想看,等路修好了,我们的好茶叶、好药材、好干果,如果能通过互联网,首接卖到省城、卖到京城、甚至卖到国外去!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我们现在建立这个‘农信息网’,可能暂时访问量很小,成交量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是一个窗口!一个让外面世界了解凤山的窗口!它也是一个平台!一个让我们凤山的农产品,有机会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种子’!一颗在我们凤山镇干部群众心中,种下信息化意识、市场化意识的种子!”
陈默的这番话,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也确实描绘出了一幅令人心动的未来图景。李明远和周副镇长虽然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被陈默的热情和决心所打动,同意让他“先试试看”。
得到了领导的默许,陈默立刻行动起来。
他利用那笔有限的专项经费,又购置了一台配置稍好一些的二手电脑,专门用于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他自己动手,利用最基础的网页制作知识(这得益于他前世的积累),设计了一个极其简洁、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网页——“凤山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网页的结构很简单,只有几个板块:
* **凤山概况**:简单介绍凤山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
* **产品展示**:用他自己拍摄的照片(虽然像素不高,但尽可能展现了产品的原生态),展示“凤山云雾”茶、各种道地药材、板栗、核桃、土蜂蜜等特色产品,并附上了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参考价格。
* **供求信息**:发布一些合作社或农户的供应信息,以及收集到的外部求购信息。
* **联系我们**:留下了经发办的办公电话和传真号码(传真机也是他好不容易才申请到的)。
为了让这个网站能够被外界访问到,他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县电信局的关系,申请到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可以通过电话线拨号访问的“虚拟主机空间”(其实就是租用了县电信局服务器上的一点点存储空间)。
网站的域名,更是简单粗暴——就是一串电信局分配的IP地址数字!根本谈不上什么品牌和记忆度。
整个网站的建设过程,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网速慢如蜗牛,上传一张图片都要半天;网页制作工具简陋,效果差强人意;服务器不稳定,时常掉线……
赵小芳和小李,作为陈默的“重点培养对象”,也全程参与了进来。她们从零开始,学习打字,学习简单的网页编辑,学习如何处理图片……虽然过程很辛苦,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她们的眼中,却充满了新奇和兴奋。她们感觉,自己仿佛正在参与一项开创历史的伟大事业!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努力,“凤山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这个堪称凤山镇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网站”的简陋平台,终于颤颤巍巍地“上线”了!
上线初期,效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别说外地人了,就连凤山镇本地,知道这个网站存在的人都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好奇的年轻干部,在经发办的电脑上打开看一看,大多也是摇摇头,觉得这玩意儿“花里胡哨,不顶用”。
陈默对此却并不在意。他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开始有意识地推广这个网站。他让小张在去县里开会、或者接待外来客商时,主动将这个网站的“地址”(那串IP数字)介绍给对方;他还鼓励培训中心的学员们,将自家的产品信息,整理好交给他,由他和小芳、小李帮忙发布到网站上。
他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镇、县领导“灌输”互联网的重要性,描绘电子商务的未来。
时间,就在这种看似“徒劳”的坚持中,悄悄流逝。
转眼间,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就在陈默自己都快要对这个网站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个来自省城南江市的、署名为“南江市茶叶协会”的长途电话,却意外地打到了经发办!
电话是打给陈默的。对方在电话里,非常客气地表示,他们是在“网上”(具体怎么找到的,对方也没说清,估计也是费了不少周折)看到了关于“凤山云雾”茶的信息和图片,对这种产自原生态环境、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叶,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寄一些样品过去品鉴一下!如果品质确实不错,他们协会愿意考虑,将其纳入向会员单位推荐的“优质地方名茶”目录!
这个电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陈默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网络!竟然真的起作用了!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意向,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证明了他“信息赋能、弯道超车”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
他立刻亲自挑选了最好的一批“凤山云雾”新茶,精心包装后,通过邮局寄往了南江市茶叶协会。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是掰着手指头在等待消息。
终于,南江市茶叶协会的回电来了!
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协会的专家们在品尝了样品后,对“凤山云雾”的品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香气独特,滋味醇厚,回甘明显,完全具备了冲击高端市场的潜力!协会不仅决定将其列入推荐目录,更表示愿意牵线搭桥,帮助凤山镇联系几家省城的大茶庄和高档酒店,洽谈合作事宜!
这个消息,彻底引爆了整个凤山镇!
“老天爷!咱们的茶叶,要卖到省城大茶庄去了?!”
“听说还是从那个……什么网上看到的?”
“那个电脑玩意儿,真那么神?”
村民们议论纷纷,看向经发办那台“宝贝疙瘩”电脑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李明远和周副镇长等人,更是对陈默佩服得五体投地!事实胜于雄辩!这个年轻人,竟然真的用那个看似“不靠谱”的互联网,为凤山镇的茶叶,敲开了一条通往省城高端市场的大门!
网络触角,电商萌芽!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开始。距离真正的电子商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物流、支付、信任……等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但陈默知道,他己经成功地,在凤山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名为“互联网”的种子!
这颗种子,或许现在还很脆弱,但假以时日,它一定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凤山镇的未来,带来无限的可能!
而他和林雪之间的感情,也如同这颗悄然萌芽的种子,在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和共同的奋斗后,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