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挑选剧本时的初心有三个依据:? 高我指派的探索面向? 自己渴望的探索面向? 其它面向中未尝平复的不甘与如果如果一个剧本中可以囊括这三个面向的最小公约数,那就是它了。
? 角色塑造选定了剧目后,故事中的主角自带星球、年代、种族、家庭、性别、相貌、身材这些原版资料属性,还有一生中故有己达成的财富、健康、人际关系等主次故事线。这些都是历史人物原型的固有宿命标配,不管谁选这剧本都是这些东西。
当然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B计划,都是其它灵魂之前使用这个角色时尝试历经过的各种歧途、达成后形成的各种隐秘结局。灵魂在选定剧本后必须接纳那个主角的人设,但可以在后期做出自己偏好的调整,调整主要针对身材、容貌、性别、性格与故事发展线程。这些调整在出生后依据锻炼、食量、整容、挫折、认知、习气与业力牵引逐渐达成。
? 主角能力角色的主技能能力与附属技能能力的构成,在投胎前就己经完成了相应的匹配。初级的灵魂可用的技能与技能熟练度少得可怜,但随着生命历程数量的累积,在生命中达成过专精的技能面向可在转世中被保留成默认属性。比如逻辑思考能力、灵性觉知能力、乐感或绘画能力、表达与观察能力等等。
当有多个主技能达成满级后,主角可以开启分身,同时达成多个面向的探索。同一个角色可以被反复利用,同一个灵魂可以同时关注多个生命历程。
就好像一部电影你可以重复看很多遍,而同时又可以一起看着好几个荧幕上的不同的电影。
? 小我多世同时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固定的,而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主角可以被同一个灵魂反复使用,或被不同成熟度的自我灵魂再一次使用,或被同一个高我旗下的不同小我灵魂使用,或被不同高我旗下的其它小我灵魂同时使用,或不同时使用但表现为同时使用。灵魂们关注到同一点上的时间可能前后相差数亿年,但具体到这个角色上却始终就是同一时间。 就好像孙猴子被演了数百年,演绎的版本与细节甚至台词都各不相同,但发生的年代与人物关系、主线故事是始终一样的。
灵魂自身每个能力在综合能力上的相对占比,导致了出生后的职业倾向与在不同事件上的应对能力参差不齐、各有差别,这让人生的展开有了多样性的可能,而面临同样的问题也有了不同的解题方式与方法。
能量与生命能
一个灵魂可运用和携带的能量是与其当下的意识频率成正比的。意识频率越高、充能速度越快、载具内化电池容量越大,构成载具以太体的光纤能承载的能量压强也越高,每天从源头可获取的能量补充相对也越多。
好电池、好线路板、充足的能源才能支撑起复杂的大型程序的稳定运作。想要用到非人的能力,就要先有非人的能量支持系统,包括非人的认知、非人的乙太体改造、非人的内在能量管理体系——“非常人”。
人生剧本不同,所需的启动能量也不同。没有足够的能量调动级别是无法开启高级剧本的。一个人生剧本的耗能数值是可以通过出生日期计算出来的,古代叫做称骨。不同的出生日期与地点匹配着不同的多维码,每个多维码背后都是一个宿命历史人物的人生故事脚本。
总能量是由高我限定下来的,有额度上限的。因灵魂自身意识频率的高低不同,其能量满额上限数值并不相同。
这能量被称作生命能,可以理解为灵界通用的一种货币单位。
肉身每天自然耗损气血,需要补充。补充的方式一般是用生命能换取在线时间,用有价值的劳作时间去获得所在地的货币(货币也是一种能量表达形式),用货币换取食物,用食物补充体能。当并不饥饿时摄入过多食物,会反向耗损己有的气血。
如何安排用生命能换来的游戏在线时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当然有一个主线流程要去跑,但不是强迫性必须。可以通过工作去换取虚拟的金币,或达成某种成就、满足自己对虚名假利的无尽追逐,还可以追求或精神上的刺激,满足感官五蕴上的渴望。即使是什么也不干,只是单纯地在清醒状态下发呆,也算是在线时间,同样扣除生命能。情绪化的激荡或恐惧状态下的忐忑同样快速消磨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