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剧之前我多次提到了历史,生命的历程普遍套用历史题材中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不是“人”生,因为第一人称主角的选择性要远大于你能想象的极限。基本上对于灵来说,万物是一体而平等的,各自有其精彩之处。
? 历史真的真实发生过吗?什么是历史?这要看你怎么来定义这个名词了。对于人类线性时间单向匀速的认知,历史就是你刚结束的那一次呼吸之前的一切。而在灵的视角看,就是意识的聚焦扫过的地方。我们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天真地挖掘着所谓的历史真相,渴望以史为镜,找到一个可供参考的人文周期、生态周期。
或许经过这几章的介绍,你己经可以隐约地感觉到了:历史是多元的、随机的、可变的,与所谓的缥缈之未来无本质差异。
不同频率的相同世界、不同选择的相同世界、不同人物出演的相同故事,都会导致每一个历史阶段中的每一个点滴细节都呈现出复杂的波函数状态。由所有未坍缩变量组成的所谓历史,真的是历史吗? 它或许晚于你当下发生,或许正在发生,或许又一次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所有的可能性都会一再地被尝试和改写。
但是确实有历史,那些因为被灵魂观察过的实相,它们在被观察的过程中确实坍缩过,成为了一系列被确认后的唯一之串联,观察者按照自己的自由意识和宿命轨迹,把一连串独立的、在不同频率维度中的、不同可能性里的某一帧串联成一个固定的、有次序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又被灵界的阿卡西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角色与这角色所处的年代故事,有多少个灵魂意识演绎过它,它就有多少个历史版本——那哪个是历史呢?后代的灵魂可以从过往的版本中挑选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去经历,作为自己的关注主线。但是在自己演绎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分支节点上难免又有属于自己的崭新演绎,激发出全然不同的又一个崭新版本的历史故事,并被阿卡西记录下来,供其它灵魂参考。
八个版本的《鹿鼎记》,哪个故事是历史呢?都是,都不是。哪个演员是小宝呢?都是,都不是。它们都成为了历史,还会有更新的版本出现。人物角色、历史朝代、故事大纲都一样,又都不一样。这就是宿命与自由意识的平衡。在哭哭笑笑中他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同一个时间上有好几个他同时存在着,都在同时演绎着那一生,又都早就结束了那演绎。
热闹过后,或许留下了启迪与思考,或许只是度过了愉悦的时光。
每个人都在询问着意义,好像一切都要有个意义,才值得去投入地生活。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精致的买卖,在意的还是隐藏的得失心。说白了就是划算才干。看似高大上的哲学思考,其实就是充满了算计的市井小贩简单的讨价还价。在一个戏里套着戏、角色扮演着角色的层层大梦中,说着一时一世一地一方一维的意义,再精妙高深也是痴人梦话的呢喃而己。
就好像你隔着荧幕看着小宝,坐拥七房姨娘、金山银山、贵为侯爷、身为驸马,一本正经地大谈人生意义和生命哲学。作为观众的高我,也就无奈地笑笑,然后默默地祝福:孩子,开心就好。而一旁负责拍摄的导演摇头:什么都好,就是太容易入戏。
何为真实?如何定义真实?所有的事情都发生过,都真实地发生过!各种版本也都在发生着。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假呢?每次的开始、进行与完结都是同步的。不同的灵魂进入演绎,并留下了不同的版本,哪个版本都不真实,又都真实。
我们的宇宙是意识体们思想的产物,那些无量的平行宇宙也是。数亿万个地球同时存在着,有的人类早己自我毁灭,有的恐龙还在统治着世界,有的早就进化成高等生命体,哪个是真实的呢?谁的历史与现在是标准答案呢?在主观与客观的世界中,思想世界是两者的桥梁——思想连接起两个虚幻,而每一边都把思想当成虚幻。
是的,总是有第一次、开创先河者、拓展者,就好像某一物品被第一次发明了出来,之后就是不断的复制与再创新。好像每年的新品手机,都是创新,也都是重复——它们都是手机而己,它们又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
我可以扮演任何角色去经历任何我渴望的故事吗?选择角色需依据灵魂的意识等级:可以选择与当下自身意识等级相匹配的任何生命形态与生命形式;也可以进入更低层次的生命与意识形态;但无法独立激活比自身意识频率高太多的课题及生命状态。因为你的认知水平、智慧次第都跟不上,能量水平也达不到,连基础载具都驱动不了。
为了满足与达成某些意识对更高维度生活体验的渴望,让低端意识可以感受一次高阶意识形态的生活和故事线,灵界推出了多人拼车套餐服务——每个灵魂意识体依据自身的强项和弱点,多人组队彼此配合,形成一个临时的意识完型而组团进入一个角色中,一起演绎他的人生。每个意识负责解决一个面向的难题,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共同经历一次高端的人生。通过这样的体验,可以从其它灵魂意识身上观察到与学到其它面向成熟的智慧典范,加快自我进化的速度。
每个灵魂都渴望经历更高品质的、更复杂的故事线,这激发出意识潜在的热忱与行动力,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自我意识成长后,才有资格与能力去经历与探索更精微的未知面向。
下一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灵魂是如何进入不同的实相界达成生命的历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