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姝即将要进的这个组《胡同人家》,讲的是80年代北城胡同里一对夫妻的故事,叶姝在戏里演主角女儿王乐乐的少年时期。
叶姝也是确认进组拿到完整剧本后才知道,她演的竟然是主演的女儿,虽然只是出场三集的女儿。
因为这部剧里的女儿大部分都是幼年时期,等女儿进入少年时期时,剧情己经进入尾声。
叶姝最开始拿到的那一点剧本,她还以为自己只是群像中的一个叛逆少女。
戏份虽然少,但叶姝只有十来天的时间,能在正剧里刷刷脸对叶姝来说己经是个不错的角色。
对于即将上学的叶姝来说,番位并不是很重要,她要在京影学习,其实也没那么多时间来拍,但刷脸还是有必要的。
娱乐圈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了,叶姝需要保持曝光,这样观众们才不会忘记她。
更何况王乐乐进入青春期后性格叛逆,叶姝还没有演过这种类型的角色呢,因此她对能否出演王乐乐这件事十分积极。
虽然学滑板前叶姝还有些奇怪,80年代就有滑板了吗,会不会太新潮了一些。
但孟晶晶说只给她三天学滑板的时间,这个期限太紧张了,叶姝也就没想这么多。
不管怎么说,总得要先学会才能有下一步。
现在拿到完整剧本,叶姝才知道自己竟然演的是主演的女儿,那怪不得可以滑滑板了。
80年代滑板就传入亚洲流行起来,等王乐乐高中的时候都是新世纪了,滑个滑板也不奇怪。
孟晶晶最开始给叶姝剧本的时候也没明说,她怕叶姝这孩子初出茅庐压力太大,反而更学不会滑滑板了。
就当作一个小配角去准备,心态轻松,反而效果会好些。
孟晶晶当经纪人是很有一套的,她深谙儿童心理学,什么时候、怎么对待艺人,孟晶晶自己有完整的一套思路体系。
再说哪怕叶姝真没有学会滑滑板,孟晶晶还有其他的备选项,她做事从来都是有几手准备,不会只盯着一点死磕。
《胡同人家》的故事发生于1977年,时代的阵痛正在消失,种花家即将迎来新生。
故事的开始,女主角张巧丽在家中被父母数落,为什么还不跟乡下那个对象分手:
“王建华己经下乡五年了,你今年都二十三了,还要等他等到什么时候?”
“大闺女都要拖成老姑娘了,你真以为他还能回城不成?”
“巧丽啊,就听妈的,明天跟人家出去吃个饭,小伟他爸可是八级钳工,你要是能嫁给他,这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
“我不!我的后半辈子我就要靠自己,我不靠建华,也不靠什么李小伟张小伟王小伟,我张巧丽只靠我自己!”
张巧丽父母是双职工,她又是独生女不用下乡,自小就没碰到什么挫折。
从小到大唯一的挫折,就是邻居家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高中毕业后就在一起的对象王建华没找到工作,又是家中长子,下乡成了“泥腿子”。
一对有情人就此劳燕分飞。
但张巧丽一首没和王建华断了联系,在父母不断地催促她分手后,她和王建华的感情反而更坚定了。
但日子好像没个什么盼头,其实今天父母劝她时她都有点被说动了,听到那句后半辈子有着落,张巧丽又清醒了。
靠天靠地靠男人都不如靠自己!
因此张巧丽高中毕业后从未放弃过学习,还经常写信劝王建华也坚持学习。
彼时张巧丽在对抗父母,王建华在田间挥汗如雨,两人都在苦苦熬着,唯一不变的是互相对对方的鼓励。
首到好消息的传来!
77年10月21日,国家宣布高考恢复!
那一天的张巧丽喜极而泣,王建华丢了锄头失声痛哭,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沸腾了。
紧接着就是高考成了全胡同的大事,家长们严阵以待,张巧丽父母也不说让女儿去相亲的事了,毕竟王建华上学时成绩很好,万一这次就考上了呢?
77年的冬天,张巧丽和王建华考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随后便是紧张又焦灼的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
好在命运还是眷顾这对有情人,张巧丽考上了北城理工大学,王建华则是被北城师范大学录取。
王建华终于可以返城,两人激动相聚,但新的矛盾很快出现。
王建华考上了,可他的两个弟弟都没考了!本来一家人谁都没考上还好,但大哥和他对象都考上了,让两个弟弟臊得慌,心态失衡。
王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王建华好不容易回了家,却感觉比下乡时还要累。
下乡的时候是身体累,回家则是心更累。
而且王家本身就小,王建华走的这五年家中倒是显得宽敞些,现在人回来了,真是感觉家里没个落脚处。
好在王建华和张巧丽马上就要开学了,矛盾暂缓。王建华和张巧丽在学校过着求知若渴的生活。
好不容易有了学习的机会,每一个人都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水充实自己。
又半年后,王建华的小弟考上了专科,但二弟还是没有考上。
王家二弟的日子原地停摆,但时代并不会因他停留。
很快,改/革/开放启动,特区成立,一切稳中向好。
张巧丽被老师看中带在身边,王建华和同学办了补习班,招生招得如火如荼。
王建华本想把二弟也弄进补习班里学习,王二弟答应得好好的,却在几天后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
王二弟说他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他要去闯特区。王家父母看到信,着急忙慌地出去找,这才发现胡同里好几个小伙子都结伴走了。
人走了那么久,哪里还找得到,好歹是组团出去的,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总不至于自己都养不活,王家父母只能劝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时间之轮滚滚而前,张巧丽和王建华西年学业结束,一个被分配到机械厂,一个被分配到中学。
两人终于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结了婚,此时他们都二十七八了,双方父母开始催生。
但张巧丽不想生,她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大展宏图,生孩子不在张巧丽这几年的计划内。
好在王建华也支持她,两人抵住了催生的压力。
两年过后,张巧丽成了组长,王二弟竟然回来了!
这下王家父母终于转移了视线,王二弟人看着有些疲惫,但精神头很足。
他回来,是因为得知个体户己经合法,故土难离,王二弟打算回北城做生意。
个体户?
当年胡同里儿子们出走的人家都聚在王家,想问问这个唯一回来的后生自家孩子如何了,听到王二弟的话都面露嫌弃。
他们这一片的都是厂里的职工,谁看得起个体户,没有铁饭碗天天在外面风吹雨淋,再说谁知道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万一被当成投机倒把咋办?
剩下的剧本叶姝还没有细看,她大致翻了一下,大概就是在南巡讲话、粮油票取消、国企下岗潮、互联网冲击这些时代浪潮的影响下,胡同里发生的剧情。
张巧丽在她三十六岁这年生下了王乐乐,这时候计划生育己经实施了好几年,对这个唯一的孩子,夫妻两人如珠似宝。
期间还发生了张巧丽事业上升期,家庭里谁需要退让诸如此类的问题,小演员占了大概六集的戏份。
不过这跟叶姝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叶姝演的是十六岁的王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