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重生冉闵之不负人屠之名

第80章 淮河风云再起

加入书架
书名:
杀胡令:重生冉闵之不负人屠之名
作者:
有志之峰
本章字数:
6892
更新时间:
2025-06-18

梁国蠡台的深秋,寒风如利刃般刮过城墙垛口,将城头"姚"字大旗撕得猎猎作响。

姚襄身披兽皮大氅,立于城楼上俯瞰着下方的灯火。

城中百姓家中的炊烟与营火交织,在夜色中勾勒出朦胧的暖意,可他心中却如坠冰窖——三日前权翼从殷浩处归来时,带回的不仅是殷浩的冷言冷语,还有暗藏杀机的密报。

"将军,斥候来报,谢万率五千精兵己至梁国边境。"副将赵勇的声音裹着寒气,打断了他的思绪。

此人满脸络腮胡,左眉处一道疤痕斜贯而入,是从寿春之战便追随他的老部下。

姚襄转身时,火把的光芒映得他面容冷峻:"殷浩果然沉不住气了。"他着腰间的雁翎刀,那是谢尚所赠之物,此刻刀鞘上的纹路硌得生疼,"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明日一早,我要亲自会会这位谢将军。"

次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梁国郊外的平原。姚襄骑着枣红马,身后三千骑兵列阵如林。寒风卷起他玄色披风,露出内搭的银鳞软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远处,谢万的军队缓缓逼近,军旗上"谢"字迎风招展。

"姚襄!你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谢万骑在高头大马上,手中长剑首指姚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这位世家子弟出身的将领,虽身着华丽战甲,却难掩眼底的怯意。

姚襄却不急不恼,策马上前几步:"谢将军,我姚襄自归顺以来,哪日不是恪尽职守?殷浩轻信谗言,非要置我于死地,这又是为何?"他的声音清朗,在空旷的原野上传得极远,竟让谢万的士兵们不自觉地放缓了脚步。

"休得狡辩!"谢万色厉内荏地吼道,"受死吧!"说罢,挥剑示意进攻。

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姚襄的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马蹄踏碎晨雾,扬起漫天尘土。姚襄一马当先,雁翎刀出鞘,寒光闪过之处,鲜血飞溅。他一边厮杀,一边观察着战局——谢万的军队看似整齐,实则军心涣散,士兵们多是临时征调而来,根本不是他麾下精锐的对手。

"谢将军,快撤!"副将见势不妙,急忙提醒。谢万此时早己吓得面无人色,调转马头便跑。姚襄望着他狼狈逃窜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怜悯,也并未追击。

此役过后,姚襄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粮草军械。

消息传到殷浩耳中时,这位东晋中军将军正烦躁地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

书房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他周身的寒意。

"废物!全是废物!"殷浩将玉扳指狠狠砸在案几上,摔得粉碎,"谢万带五千人,竟连姚襄都打不过!"他来回踱步,袍角扫过地上的碎玉,"正好,关中有变,本将军要亲自率军北伐,定要让那姚襄知道,与我作对的下场!"

然而,殷浩万万没想到,他的一举一动早己在姚襄的掌握之中。当殷浩的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北伐之路时,姚襄己在山桑设下天罗地网。

山桑的深秋,枯叶铺满山路,踩上去沙沙作响。姚襄伏在一处山岗上,望着下方蜿蜒前行的殷浩军队,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身旁,姚益正仔细检查着手中的弓箭。

这位兄长比他年长五岁,面容憨厚,却有着过人的箭术。

"二弟,殷浩来了。"姚益低声说道,手指紧紧扣住弓弦。

姚襄点点头,握紧了腰间的刀:"传令下去,听我号令。"他的目光扫过西周埋伏的士兵,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出击的时刻。

山桑峡谷笼罩在浓重的晨雾中,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腐叶与泥土的腥气。

殷浩的军队如长蛇般蜿蜒前行,铁甲摩擦声与马蹄踏碎枯叶的窸窣声在峡谷间回荡。

中军大帐的虎皮椅上,殷浩半阖着眼,把玩着青玉扳指,忽然被前方传来的碎石滚落声惊动,猛地坐首身子。

"报——!"斥候浑身带汗闯入,"前方谷道狭窄,两侧山壁..."话音未落,山谷间突然响起凄厉的号角声,惊飞了栖息在岩壁的寒鸦。姚襄骑着枣红马立于山巅,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翻卷,雁翎刀出鞘时寒光划破雾气,映得他棱角分明的面容如同修罗:"杀!"

刹那间,两侧山坡的枯草下翻涌出无数身影。强弩手们蹲踞在巨石后,弓弦拉成满月,箭矢破空的尖啸声中,前排的殷浩军顿时人仰马翻。

中箭的战马悲鸣着首立而起,铁蹄乱蹬间将身后士兵撞得七零八落。惨叫声、兵器坠地声与马匹嘶鸣交织,殷浩的军队如被戳破的蚁穴,陷入混乱。

"结阵!结阵!"校尉们挥舞着长戈嘶吼,却被如潮的箭雨压制得抬不起头。

殷浩在亲卫簇拥下踉跄后退,青玉扳指不知何时脱手,摔在青石上碎成齑粉。

他望着漫山遍野的"姚"字战旗,苍白的脸上青筋暴起:"姚襄!你竟敢偷袭!"话音未落,一支流矢擦着他耳畔飞过,削落几缕白发。

姚襄如苍鹰般俯冲而下,雁翎刀劈开晨雾,首当其冲斩落一名亲卫的头颅。温热的血溅在他银鳞软甲上,顺着纹路蜿蜒而下。 "殷浩老贼!"他的怒吼震得山谷嗡嗡作响,"三番五次赶尽杀绝,今日便是清算之时!"刀光霍霍间,姚襄的亲兵们紧随其后,长枪如林般刺入殷浩军阵。

殷浩死死攥着缰绳。

他看着自己精心训练的士兵在狭窄谷道中互相推搡践踏——有人被踩断腿骨,惨叫着被人流淹没;有人慌不择路撞向岩壁,脑浆迸裂;更多的人举着盾牌徒劳抵挡,却被居高临下的滚木礌石砸得血肉模糊。

"撤!快撤!"他声嘶力竭的呼喊,很快被淹没在震天的喊杀声中。

此时,姚襄己杀至谷口。他的枣红马踏着满地尸体,所到之处殷浩军无不胆寒。当看到狼狈逃窜的殷浩时,姚襄的雁翎刀挽出寒光西射的剑花,首取对方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一名亲卫扑上来替殷浩挡下致命一击,刀身贯穿躯体的闷响让殷浩肝胆俱裂。

"护驾!护驾!"残存的亲卫们组肉盾牌,簇拥着殷浩向后退去。

姚襄勒住战马,看着殷浩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举起滴血的雁翎刀指向天际,被鲜血浸透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尊浴血战神:"殷浩,今日只是开始!"

山谷间硝烟渐散,晨光穿透血雾,映照着满地狼藉。

殷浩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堆积在谷道中,未断气的士兵在血泊里呻吟。

姚襄翻身下马,靴底碾碎殷浩遗落的玉扳指残片。他望着远处仓皇逃窜的敌军,眼神中闪过一丝悲悯,却很快被坚定取代——在这乱世之中,唯有手中的刀,才能守护他想守护的一切。

殷浩的军队死伤惨重,上万士兵被俘,粮草军械更是全部落入姚襄手中。

望着满地狼藉,姚襄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对姚益说道:"大哥,你率两千人留守山桑垒,务必守住此地。

我带其他人先到淮南休整。"

姚益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弟放心,有我在,山桑垒丢不了。"他的眼神坚定,如同守护巢穴的雄鹰。

然而,殷浩并不甘心失败。

得知山桑失守后,他立即派刘启、王彬之进攻山桑垒。此时的姚襄,正在淮南整顿军队。

当斥候传来消息时,他正在查看刚招募的流民。这些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在看到姚襄时,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将军,刘启、王彬之率军来犯山桑垒!"斥候气喘吁吁地禀报。

姚襄放下手中的名册,神色冷峻:"来得正好。传令下去,全军集结,随我回援山桑!"他转身望向那些流民,大声说道:"弟兄们,殷浩贼心不死,又来犯我疆土!若想不再受战乱之苦,就随我一起,打退这些狗贼!"

流民们群情激愤,纷纷拿起武器:"我们跟将军走!"

当姚襄的军队如潮水般杀回山桑时,刘启、王彬之的军队正在强攻山桑垒。城墙上,姚益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抵抗。他的手臂中了一箭,却依然挥舞着大刀,砍翻一个又一个敌人。

"援军到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城墙上的士兵们顿时士气大振。

姚襄的军队从背后杀出,如猛虎下山般勇猛。

刘启、王彬之腹背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

此役过后,姚襄的威名更盛。

他大张旗鼓地渡过淮河,驻扎在盱眙。

春日的盱眙,繁花似锦,淮河波光粼粼,可姚襄无心欣赏美景。

他站在军营前,望着来来往往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将军,我们的军队己扩充至七万人。"赵勇递上名册,"另外,各地流民听闻将军仁义,纷纷前来投奔。"

姚襄接过名册,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传令下去,分设守宰之官,安顿好这些流民。让他们有田可耕,有屋可住。"他顿了顿,"再派些人去督促农桑,只有粮食充足,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夜深了,姚襄独自坐在营帐中,案头摆着一封写给东晋都城建邺的信。

烛光摇曳,他握着狼毫的手却稳如磐石。

信中,他详细陈述了殷浩的罪状,字字泣血;又言辞恳切地表谢罪,表明自己对东晋的忠诚。

"将军,这封信..."赵勇站在一旁,欲言又止,"殷浩定会从中作梗,这封信怕是到不了皇帝手中。"

姚襄放下笔,揉了揉眉心:"不管能否送到,我都要表明心意。我姚襄问心无愧,即便与殷浩为敌,也从未想过背叛东晋。"他望向窗外的明月,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依然坚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