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再次发现两个名人!
慕容凤、鲁智深!
:【慕容凤,武力:79、智慧:76、统御:83、政治:86、野心:46、道德:89、魅力:81】
:【慕容凤,字道翔,祖籍昌黎郡大棘城人,出生于邺城,鲜卑族,后燕宗室名将,封爵宜都王,历任雍州刺史、冠军将军、冀州刺史。文明帝慕容皝之孙,宜都王慕容桓之子,武成帝慕容垂之侄。
建元十九年,随伯父慕容垂兴复燕国,斩杀秦国名将毛当,攻克凌云台,逼使平原公苻晖退回关中。参与征伐多达二百五十七战,每战皆立大功。
建兴九年,参与后燕灭西燕之战,西燕被攻灭后任雍州刺史、镇守长子。
建兴十一年,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病逝。慕容宝继位,迁慕容凤为冀州刺史,戍守信都,任内很有恩惠,百姓很怀念他。
永康二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打信都,慕容凤逃回中山。】
:【鲁智深,武力:92、智慧:80、统御:84、政治:74、野心:20、道德:83、魅力:78】
:【渭州人,姓鲁,周树人的鲁。生活在北宋年间,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
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疾恶如仇,直率,但粗中有细。
三拳打死镇关西后流落江湖,于五台山出家,相国寺结识林冲,为林冲事恶了高太尉再次浪迹江湖,巧夺了二龙山为基业,三山聚义一齐上了梁山。
招安后南征北讨,尤其征方腊时立下大功,生擒方腊(电视剧武都头独臂擒方腊为篡改原著)。后在六和寺“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而圆寂。】
对于此二人,轩辕永安表示非常极好!
最近他正准备发展军事。
这慕容凤和鲁智深不就是来给他当将领的嘛!
将这次科举的十二人全部收入朝中。
轩辕永安也算是抽出了时间前往东厂了。
距离正月的征辟已经过去了二个月。
之前征辟到东厂的人才,他还没有仔细安排呢。
来到东厂后,他先是将新来的随从身上的潜力值全部用掉。
其中‘韩祉新’、‘宋雅良’、‘莫敬健’、‘何庆’因为道德大于60,直接被轩辕永安净身,成了太监。
只因轩辕永安将要给内廷大换血!
带着这几人来到内廷,轩辕永安直接开始下令调换官员。
最后道德最低的也有56点!
经过他的调换,现在内廷官员。
:【韩平亨、年龄:18、官职:司礼监掌印、武力:62、智力:62、野心:54、道德:64、忠诚:70、政治:61】
司礼监掌印:内廷之首,皇帝近臣,负责宫廷礼仪、文书传递等事物。
:【莫敬健、年龄:40、官职:司礼监秉笔、武力:41、智力:60、野心:54、道德:62、忠诚:74、政治:56】
司礼监秉笔:协助掌印处理奏章,代行“批红”权,参与内阁票拟的最终裁定。常与掌印分权制衡。
:【顾海、年龄:19、官职:内官监掌印、武力:38、智力:54、野心:53、道德:59、忠诚:83、政治:37】
内官监掌印:主管宫室营造、陵寝修造及器物制作,负责工程钱粮调配,油水丰厚但远离权力核心。
:【何庆、年龄:34、官职:司设监掌印、武力:53、智力:55、野心:77、道德:61、忠诚:69、政治:42】
司设监掌印:掌管宫廷帷帐、仪仗器具及祭祀陈设,职权偏事务性,但可通过采办物资中饱私囊。
:【傅融炎、年龄:29、官职:御马监掌印、武力:63、智力:54、野心:77、道德:58、忠诚:78、政治:52】
御马监掌印:管理草场马政,实权仅次于司礼监,可直接干预军事。
:【陆广星、年龄:18、官职:尚膳监掌印、武力:50、智力:70、野心:15、道德:57、忠诚:65、政治:59】
尚膳监掌印:负责御膳供应、食材采买及宫廷宴席,职权虽小却易接近皇帝,可借饮食下毒或投毒构陷政敌。
:【黎宾伟、年龄:37、官职:御用监掌印、武力:59、智力:65、野心:3、道德:59、忠诚:78、政治:54】
御用监掌印:掌管皇帝私用器物、珍宝玩好及御前艺术品制作,常替皇帝搜罗奇珍,易获宠信。
:【钟诚、年龄:17、官职:直殿监掌印、武力:48、智力:37、野心:35、道德:61、忠诚:80、政治:44】
直殿监掌印:负责宫廷殿宇清洁、扫洒及日常维护,职权卑微但可窥探禁中密事。
:【宋雅良、年龄:20、官职:印绶监掌印、武力:53、智力:45、野心:82、道德:64、忠诚:54、政治:42】
印绶监掌印:管理宦官印信、俸禄文书及内廷档案,职权偏文牍,却可篡改记录、操纵内廷人事。
:【司空仕辰、年龄:19、官职:尚衣监掌印、武力:52、智力:61、野心:64、道德:56、忠诚:81、政治:40】
尚衣监掌印:掌管皇帝冠服、仪仗服饰及织造供应,可通过衣饰规格暗示政治倾向(如亲近某皇子)。
:【韩祉新、年龄:24、官职:都知监掌印、武力:57、智力:56、野心:93、道德:63、忠诚:57、政治:54】
都知监掌印:负责宫廷导引仪仗、清道巡察,掌管皇帝出行时的警戒与路线规划,兼管内廷宦官调派。
轩辕永安最后给这些人画了大饼。
“诸位爱卿,今后这内廷,就是你们说了算了,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你们放心,朕既然决定让你们坐到这个位置上,便不会再轻易更改……”
轩辕永安话落,殿内宦官们纷纷跪地叩首,山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