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父子打赌
面对胡惟庸的询问,杜安道有些于心不忍,他神色复杂。
曾经不可一世,权倾朝野的胡相胡惟庸如今落得这副模样。
“胡惟庸,皇上他另有要事在身,所以派我来给你宣读圣旨,给你送行。”
杜安道如实说道。
可是这话落在胡惟庸的耳中,却让他觉得这不过是杜安道的安抚之言。
“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绝情,我可是跟随他打天下的兄弟!”
胡惟庸死死抓着牢门,不甘的怒吼道。
见状,杜安道轻叹一声:“胡惟庸,这一切不过是你自作自受而已,倘若不是你谋反,皇上怎么可能杀你?并且皇上的确有要事在身,松阳县送来了一批水泥,皇上正带着太子前去接收呢。”
此言一出,宛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压在胡惟庸的心上。
他没想到,到自己要杀头的时候,朱元璋竟然不来送行,仅仅是因为松阳县送来的一批东西!
“又是徐彦祖!真没想到,我竟然会败在徐彦祖的身上。”
胡惟庸仰天长啸,状若疯魔。
杜安道则是在一旁冷眼旁观,他对一旁的狱卒说道:“时候一到,就送他上路。”
说完自顾自转身离去,也不管胡惟庸在背后说些什么。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朱标如同将胡惟庸遗忘了一般,正在城门口翘首以待。
朱标看着朱元璋那满怀期待的样子,不由好奇地问道:“父皇,这水泥当真有你说的那么神异?”
在来的路上,朱元璋就喋喋不休的夸赞起了这水泥,也是让朱标心中无比好奇。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这是自然,等到水泥一到,标儿你就知道咱没有夸大其词了。”
很快,不远处就出现了一行车队,领头人穿着锦衣卫的衣服。
朱元璋眼前一亮,毫无疑问这车队押送的就是水泥。
两人马不停蹄向前赶去。
下了马之后,朱标打开水泥一看,发现这不过是一种灰色且刺鼻的灰土而已,狐疑道:“父皇,这东西当真像你说的那般刀枪不入?只怕马车往上一走立马就会压出两个车轮印吧?”
朱标用手轻轻一捻,那水泥就散开被风吹散,这在朱标看来实在说不上能有多牢固。
朱元璋没有解释,毕竟眼见为实。
他让车队将水泥运送回宫,找了一块空地之后开始带着朱标实验水泥的强度。
此时朱元璋手里拿着徐彦祖给的配比,让人将水泥拌好,神色无比激动。
反观朱标,看着那灰色的水泥则是暗暗叹了口气。
这松垮的水泥,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刀枪不入的样子。
然而下一秒,朱元璋就让人找来配套的模具,将水泥倒入其中。
“好了标儿,现在耐心等待就是。”
朱元璋翻阅着徐彦祖赠送的水泥使用手册。
上面明确写着需要静置等待一个时辰。
很快,一个时辰眨眼而过,朱元璋兴奋的命人打开模具,就看到一个四四方方的灰色土块置于众人面前。
“好了,水泥凝固了,可以先实验一番强度如何。”
朱元璋正准备找东西实验,结果下一秒就看到朱标拔出侍卫的剑朝着那水泥块的一角斩去。
随着剑光闪烁而过,水泥一角也被斩落。
这让朱标脸色一黑,他指着掉落地上的水泥块回头望着朱元璋说道:“父皇,这就是你说的坚不可摧?这就是你说的刀枪不入?”
朱标的眼神里满是疑惑和无奈,在他看来,这被朱元璋吹的天花乱坠的水泥,根本和一般的土块没有多少区别。
虽然在剑砍入水泥的时候却是有些阻碍,并且剑也足够锋利,但是这也远远达不到朱元璋所说的那种效果。
闻言,朱元璋面露无奈之色。
现如今这水泥才刚刚凝固,还远远没有硬化,怎么可能会有多高的硬度,最少也要等到两三天后才行。
当初在徐彦祖的水泥厂,徐彦祖可是准备了各个阶段的水泥供他参观,也让他实验了其中的硬度区别。
现如今水泥才刚刚运回,哪里有这样的条件。
不过看朱标一副不信的样子,朱元璋信心满满的说道:“标儿,我们不妨打个赌如何,就赌三天之后,看看这水泥的硬度究竟能不能达到我说的那般。”
见朱元璋竟然要和自己打赌,朱标第一反应就是这其中会不会有炸。
“父皇,你不会和我来一个偷梁换柱吧?”
朱标不禁问道,毕竟前面胡惟庸的事情已经让他明白。
只要朱元璋想,可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朱元璋见朱标竟然怀疑自己,大眼瞪小眼道:“标儿,你就是这样看咱的?咱什么时候跟你耍赖过?”
“要是你不放心,不如将那水泥的一角切一块带回去,十日之后便知分晓。”
朱元璋这话倒是让朱标彻底打消了疑虑。
切一块水泥放在身上,不管朱元璋使什么手段他都不怕。
“好!儿臣愿意陪父皇赌这一次。”
朱标拱手,随即问道:“不知父皇想和儿臣赌些什么?”
朱元璋嘿嘿一笑说道:“咱也不和标儿你赌金银财宝,只要咱赢了,那么过段时间标儿你依旧坐镇朝中,咱还要去一趟松阳县。”
听到这话,朱标先是一愣,而后哭笑不得说道:“父皇,你可是大明朝的皇帝,怎么能如同甩手掌柜一般?”
说实话,不管这水泥是否有朱元璋说的那般硬度,朱标早就想去松阳县会一会徐彦祖。
甚至打算等到胡惟庸的事情过去之后,就启程前往松阳。
不仅可以去见一见那徐彦祖,还能见马皇后和朱棣。
本来朱标都已经准备好了,岂料朱元璋竟然来了这么一出。
“诶,此言差矣。”
朱元璋摇摇头,语重心长的说道:“标儿,咱这么早可都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如今胡惟庸一派被彻底清除,正好由你来收拾残局。”
很明显,朱元璋此举是要朱标提前培养自己的太子班底。
也就朱元璋对朱标宠爱才敢如此,倘若换作其他一个帝王,是断然不敢这样做的,不过这也说明朱标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