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狼子野心
眼见朱元璋神色不悦,可胡惟庸却没有消停的打算。
他拱了拱手说道:“皇上,臣之前就已经说过,您在松阳所见的一切,极有可能都是徐彦祖对您的欺骗。倘若徐彦祖当真敢勾结倭寇,那么势必会在应天府安插探子,甚至这件事情的背后,很有可能还有其他人为徐彦祖做靠山,不得不防啊!”
乍一听,胡惟庸这话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可是在朱元璋看来,就凭徐彦祖在松阳县那悍不畏死的样子,为了百姓为了国策,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怒喷他这个皇帝,可见徐彦祖对大明朝的一片忠心。
要知道,如果不是马皇后在一旁为徐彦祖求情,朱元璋早就下令把徐彦祖推出去砍头了,又何必等到现在胡惟庸来陷害对付徐彦祖。
“胡惟庸,事到如今还没有结果,还是先等锦衣卫查了再说。”
朱元璋神色冷淡。
见状,胡惟庸也识趣的离开了。
朱元璋本以为胡惟庸接下来会消停一段时间,最起码也要等到锦衣卫查出一个结果再说。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次日应天府就传出消息称,宋濂大学士家中藏有凶手,并且还有一些宋濂和徐彦祖往来的书信。
当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有人在往宋濂身上泼脏水!
“真是混账!他们也太大胆了!”
朱元璋眼里充斥着怒意。
哪怕宋濂第一时间就大开门庭主动让锦衣卫进去搜查,可是即便锦衣卫一无所获,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凶手的踪迹,可是应天府还是在四处流传,这两个杀人凶手就是徐彦祖暗中指使,甚至连商队的事也泄露了出去。
并且还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说大学士宋濂就是徐彦祖背后的靠山。
现如今整个应天府的百姓人心惶惶,百姓们都担心这两个凶手会不会再次犯案。
朱元璋自然明白,这背后绝对有胡惟庸的手笔。
不然如此小的一件事情,怎么可能闹的满城风雨。
可这不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次日的早朝上。
胡惟庸等淮西勋贵翘首以待,等到朱元璋现身之后,立刻上了奏折。
“皇上,臣等恳求皇上彻查宋濂和徐彦祖之间是否存在勾结,是否有其他官员在徐彦祖背后做其靠山,还请皇上明查!”
“如今应天府被徐彦祖一事搅的民不聊生,皇上不能再被徐彦祖此獠继续蒙蔽下去了!”
胡惟庸身后的淮西勋贵纷纷上奏,还有不少官员也联名参奏宋濂。
一时间,矛头竟然转到了宋濂对身上。
朱元璋看着台下跪着的群臣,还有神色悠然自得的胡惟庸,他眼里闪过一抹杀意。
刚才那些淮西勋贵点到的名字,除了宋濂之外,还有浙东集团的其他官员。
这已经不仅仅是要针对徐彦祖,而是胡惟庸这群淮西勋贵想要趁此机会将朝堂上的浙东集团连根拔起。
这样一来,今后这个朝堂可就是他们淮西一派说了算了。
为了避免成为胡惟庸的一言堂,朱元璋自然不会答应彻查宋濂。
更何况,宋濂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太子老师。
要是宋濂真让胡惟庸等人栽赃陷害成功,该让太子朱标置于何处!
不过面对这么多官员的奏请,朱元璋也没有全部驳斥。
他用手扶着额头,眉目低垂看着诸位大臣说道:“这件事情咱会派锦衣卫下去好好调查,今日咱身体有些不太舒服,早朝就到这里为止,有事情日后再奏。”
说罢,朱元璋在太监的搀扶下离开了早朝。
众大臣不由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巧妙地避开了今日的议事,目光全都落在胡惟庸的身上。
“胡相,陛下身体抱恙,这件事情我们还要不要继续上奏?”
有大臣上前问道。
胡惟庸挑了挑眉,什么身体抱恙,不过是朱元璋想要将此事给拖过去而已。
然而这一次胡惟庸可是打定主意要利用这件事将整个浙东集团一举铲除 又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善罢甘休。
于是,他环顾四周看向众人说道:“陛下身体抱恙,诸位就先养陛下休养几天。不过有折子的话,可以先转交于本相,为了避免陛下劳神伤身,本相会酌情一观后转呈给陛下观看。”
胡惟庸这话说的十分巧妙,表面上看是为了朱元璋着想,实际上暗中又将观看奏折的权利拿了回来。
到时候,什么奏折给朱元璋看,还不是他胡惟庸说了算。
此言一出,淮西勋贵这边的人神色一喜。
这样一来的话,胡惟庸大权在握,他们也可以顺势上奏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奏折。
而反观其他一些官员则是神色各异,尤其是那些浙东集团的官员更是一脸的不自然。
如果奏折无法越过胡惟庸传递到朱元璋的手里,那对他们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毕竟直达天听的机会没有了,看今日胡惟庸等淮西勋贵的做派,很明显要打压他们。
可是胡惟庸身为左相,这样做虽然有些专横独断,可如今他们浙东集团势微,自然是敢怒不敢言。
与此同时,身在宫内休养的朱元璋自然也得知了胡惟庸在大殿内对官员说的话。
他神色冷冽,嘴角带着讥讽:“好一个胡惟庸,终究还是把狐狸尾巴漏出来了。咱前几日才让他好好休息,他倒好,一刻都闲不下来,我大明朝要是再多几个这样的人,何愁大明不兴。”
一旁的杜安道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别看朱元璋这话说的好像是在夸胡惟庸,可实际上早已经将对胡惟庸的不满和杀意显现无遗。
要知道前几日朱元璋已经对胡惟庸小惩大诫,本以为胡惟庸会收敛一些,结果如今就如同那苍蝇一般,找到缝隙就往里钻。
见到有机会掌权,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利的野心,完全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整个大殿的气氛更是压抑无比,落针可闻。
半晌之后,朱元璋神色逐渐归于平淡,他看了一眼杜安道说道:“去将太子叫来,咱有话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