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之南望,明月寄怀远。孤星何处觅?待我踏浪归。”
苏味和陆明远反复咀嚼着这首充满了谜团的五言绝句,试图从中破解出温文远教授留下的真正信息。
“‘北斗之南望’,应该是指地理方位,或者是一个代号。
”陆明远首先分析道,“‘北极星’计划的基地,就在东北。
诗中却说要向南望,这似乎有些矛盾。”
“‘明月寄怀远’,”
苏味沉吟道,“这里的‘远’,会不会就是指温文远教授自己?
‘怀远’,思念文远?而‘明月’,又代表着什么?”
“会不会是一个名字?”
陆卫国突然插话道,
“我记得,当年和温教授一同参与‘北极星’计划的,还有一位从沪市来的女专家,好像就叫‘望月’,姓秦,秦望月!”
“秦望月?!”
陆明远和苏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秦雅芙的娘家,不就姓秦吗?难道……
陆老爷子摆了摆手,否定了这个猜测:
“不是。雅芙的父亲当年虽然也在沪市工作,但与科研系统没有任何交集。
这个秦望月,我有点印象,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密码学专家,在那场大火中,和温教授一同被列入了‘失踪’名单。
看来,这句诗,确实是在暗示某个与他们二人都有关的人或事。”
“那‘孤星何处觅?待我踏浪归’呢?”
苏味继续思索,
“‘孤星’,是指他自己吗?‘踏浪归’,难道……他当年并没有死,而是……乘船去了海外?”
一个个谜团,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一首默默看着那首诗的苏味,脑中却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让她瞬间豁然开朗!
“我明白了!”她激动地说道,
“这不是一首诗!这是一个地址!
一个藏在字面之下的、极其巧妙的地址!”
“地址?”众人都不解地看着她。
“没错!”苏味指着诗句,开始了自己的“解密”,
“你们看,‘北斗之南望’,在古代星象学中,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的方位,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我们只需要查出当年‘北极星’基地那场大火发生的具体季节和日期,就能大致推算出温教授写下这首诗时,心中所‘望’的那个‘南’,具体是哪个方向!”
“‘明月寄怀远’!这里的‘明月’,不是人名,也不是月亮!
它很可能是一个店名或者楼名!一个与‘月’有关的地方!”
“而最关键的,是这句‘孤星何处觅’!”
苏味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孤星’,在古汉语中,除了指代孤独的星辰外,还有一个极其生僻的含义,那就是——书!因为古人认为,在浩瀚的宇宙中,唯有书籍,能像星辰一样,孤独地闪耀,指引人类文明的方向!
所以,温教授要找的,不是一颗星,而是一本书!或者说,是一个卖书的地方!”
“连起来就是——”
苏味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京城,某个特定方位的、名字里带‘月’字的、一家书店!”
苏味这番石破天惊的“解密”,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陆老爷子在内,都听得是目瞪口呆,继而又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陆明远兴奋地一拍大腿,
“温教授本身就是个大学问家,他用这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我现在就让人去查!把全京城所有名字里带‘月’字的书店,都给我翻个底朝天!”
在陆家的强大情报网络运作之下,不到半天时间,目标便被锁定——
位于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一条僻静小胡同里的,一家毫不起眼、濒临倒闭的旧书店,名叫“望月书斋”!
当天下午,苏味和陆明远便以普通顾客的身份,悄然来到了这家“望月书斋”。
书店很小,也很破旧,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特有的霉味和尘埃的味道。
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面容清秀、但神情却异常清冷憔悴的年轻姑娘,正坐在柜台后,安安静静地看着一本泛黄的俄文诗集,对苏味和陆明远的到来,仿佛视而不见。
“请问,你是……这家书店的老板吗?”苏味主动上前,微笑着问道。
那姑娘缓缓抬起头,一双如同古井般深邃幽静的眸子,在苏味和陆明远身上不着痕迹地扫过,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苏味知道,要想从这样一位心防极重、与世隔绝的姑娘口中,问出关于二十年前的秘密,绝非易事。
她并没有急于表明来意,而是在书店里慢慢地逛了起来,不时地拿起一两本旧书,与那姑娘探讨几句关于版本和作者的问题。
苏味凭借着自己前世积累的广博知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很快便让那姑娘那双原本古井无波的眸子里,泛起了一丝惊讶与好奇?
就在这时,陆明远也恰到好处地无意中,将那首温文远教授留下的五言绝句,念了出来。
当听到那句“明月寄怀远,孤星何处觅”时,那姑娘的身体,猛地一颤,手中那本俄文诗集,也“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她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眸子里,瞬间蓄满了泪水,用一种带着强烈戒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的颤抖声音,问道:
“你们到底是谁?你们……怎么会知道这首诗?”
苏味知道,时机到了。
她没有首接回答,而是从口袋里,取出了那枚造型奇特的、梅花形的金属钥匙,轻轻地放在了柜台之上。
“我们,是你父亲等了二十年的人。”
苏味看着她,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们,是来带你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