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第一百零二章 景祐山脉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作者:
源自星辰大海
本章字数:
4730
更新时间:
2025-06-14

战机的轰鸣声渐远,叶想指着海岸线旁起伏的山峦:“姐夫,这条山脉沿着海岸线一首延伸,不如您给起个名字吧?”

陈铮踱步至船舷,目光落在那片青灰色的山脊上。远处的雪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山体的岩石如刀削斧凿,与记忆中世界地理上的落基山脉的轮廓相似。

陈铮喉结微动,心中翻涌着不属于这个时空的认知。穿越前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照片、纪录片里的航拍画面,此刻都与眼前的实景重叠。

但那些 “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的词汇,注定要永远封存在心底 —— 毕竟,他如今是大宋朝人,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历史的注脚。

“这条山脉就以陛下的年号命名吧,就叫仁宗景祐山脉。” 陈铮抬手指向云雾缭绕的最高峰,山巅的积雪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目白光。

“主峰为群山之冠,便称景祐峰。日后城池兴起,当以神山之名护佑我朝子民。”

李俊抱拳行礼,眼中满是敬佩之色,说道:“大人这一举措,既彰显了陛下的天威,又能让后世永远铭记大宋的威名!”

话音刚落,对讲机里陆续传来飞行员的汇报:

“报告指挥台 —— 一队发现湖泊!发现河谷!未发现人烟,完毕。”

“报告,二队在下游河流附近疑似有部落的炊烟,完毕。”

“报告指挥台,三队发现大片原始森林,大片平原地区,未发现人烟,完毕。”

紧接着,各小队请求返航的信息相继传来:

“指挥台,一队往北未发现人烟,请求返航。”

“指挥台,三队径首深入未发现人烟,请求返航。”

“指挥台,二队在南部河流附近疑似发现炊烟,剩余区域未发现人烟,完毕。”

“指挥台收到,各单位立即返航,立即返航,完毕。”

“一队收到!”

“二队收到!”

“三队收到!”

此时一封加急电报发往大宋朝本土:“新美洲大陆发现绵延山脉,约数千公里之长,起名为仁宗景祐山脉,沿景祐山脉以南约 800 海里,此区域保持着原始自然风貌,尚未开发,纵深面积极广,约数百万平方公里,望陛下准备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活动。

境内星罗棋布的湖泊、连绵浩瀚的原始森林与发达交织的河流水系相互映衬,更兼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富集于此,足见此地利脉丰沛、禀赋卓绝,极具发展潜力与战略价值。

今将此地命名为 “景祐州”,一则铭记大宋景祐年间于此地的重要发现,永载我大宋航海盛举之辉煌;二则 “景祐” 二字,亦彰显陛下以仁心治天下,泽被西方、德化万邦,乃当之无愧的天下共主。

此名既怀历史之厚重,又颂圣德之广被,诚为千秋美谈。”

“铁柱,命五千神机营将士驻守此地,并调配相应数量的器械装备。以景祐州新设区域为核心,立即着手筹建州政府机构,同步开展地形地貌测绘工作。静待移民船队抵达,全力推进后续开发建设事宜。”

“遵命,属下立即安排。”

随着航母汽笛长鸣,钢铁巨舰破浪启航。

陈铮转身对副官铁柱下令:“即刻加急电报汴梁、幽州、崇州、青州制造局!限令工坊连夜赶造 1000 台巨型挖掘机,同步配套足量运输车辆与推土机。其余型号工程机械,不限数量,开足马力日夜生产,不得延误,建成后使用商船个,运送至景祐州!”

铁柱抱拳应命:“遵命!属下立刻传达!”

汴梁城垂拱殿内,仁宗皇帝握着陈铮加急电报:“哈哈哈,好一个天下共主!还是国公了解朕之心意。”

消息如惊雷炸响朝堂。次日早朝,王丞相捧着电报副本,声音发颤:“陛下,自徐福东渡以来,从未有如此广袤疆土纳入我大宋版图!”

枢密使韩琦目光灼灼:“景祐州河网密布、沃野千里,若移民百万,不出十年便是第二个江南!” 满朝文武交头接耳,议论声浪几乎掀翻金銮殿的飞檐。

“即刻传朕旨意!立即在流鬼国设立补给中转站,流鬼国如有不从,即可将其土地收归宋土,工部火速于天津、胶州、江户、泉州、台北五地,全面扩建造船厂!限半年之内,务必造出百艘万吨级巨轮!

并将景祐州设为美洲大陆第一处大型城市,将制造局、铸造局、发电厂、炼钢厂迁移至此,命陈铮任第一任州长,管辖美洲大陆一切事宜,便宜行事。

另外,着工部速于多地扩建制造局,全力大兴飞机机场建设,工期紧迫,不得延误!户部即刻清查天下粮仓,调拨三年漕粮,备为移民补给。

特谕:凡愿响应移民者,所垦土地永为其私产,耕种规制概不设限。此乃开疆拓土千秋大业,各部门务必协同奋进,日夜赶工,如有懈怠贻误者,定当严惩不贷!”

仁宗皇帝大步走到《世界舆图》前,看着完成标注的空白海域:“朕要在景祐州各处立碑勒石,让后世子孙皆知 —— 大宋疆域,自此横跨东西大洋,表彰陈铮的不世之功!”

“陛下臣有本,镇国公陈铮掌军权、辖新土,权势日盛恐难制衡。若他日……” 那大臣话音未落,王丞相己怒拍朝笏,银须剧烈颤动。

“荒谬!镇国公呕心沥血发明蒸汽机,让我大宋工坊十倍增产;造出钢铁巨舰、飞天铁鸟,将华夏威名远扬海外!这般鞠躬尽瘁之臣,竟被你无端揣测?”

包拯黑面涨红,官帽上的獬豸冠缨随怒喝震颤:“啊呀呀~,来人!开封府的刑具许久未用,正好审审这满口胡言之人!究竟是何居心,敢在朝堂污蔑功臣?” 包拯双眼寒芒一闪,惊得那大臣踉跄后退,瘫倒在地。

朝堂顿时哗然,求情声与斥责声此起彼伏。那大臣慌忙叩首:“陛下!臣、臣实是为社稷安危……”

“够了!” 仁宗抬手止住纷争,目光扫过众人,语气缓和:“李卿虽言辞失当,却也是出于对朕的忠心。但陈铮之功,日月可鉴。他孤身渡海开辟景祐州,为我大宋子孙谋万世福祉;又以奇巧之术强我军备,壮我国威。国公之心,朕知之!此事不可再议!”

满朝文武齐跪叩首,高呼万岁。唯有那被斥大臣冷汗浸透朝服,在包拯森冷的目光下瑟瑟发抖。

圣旨飞向各州府,新开辟出成片的造船厂,十万工匠轮班赶工,斧凿声、号子声日夜不绝。更有无数百姓在州县衙门前排起长队,手持地契争相报名移民,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新世界的憧憬,全然不知自己即将踏上改变人类历史的征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