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到!崇州知府府尹陈铮,夫人叶疏桐接旨!”?传旨太监快步走进大堂。
“臣,陈铮,臣妾叶疏桐,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临御天下,夙夜忧勤,唯愿民生安康、郡邑繁荣。
今览崇州知州陈铮奏疏,其新政卓有成效,治绩斐然,实乃社稷栋梁,朕心甚慰。陈卿主政崇州以来,殚精竭虑,躬行不辍。水利上,推行静海之策,率众筑堤固防,消弭水患;城建中,精心规划,督造新城,欲塑东南重镇;商政方面,革新贸易,开辟远洋航路,贯通南北商道,百业兴旺,府库充实。
其妻叶疏桐贤良淑德,不仅襄助夫君理政,更修桥筑路、施医舍粥,惠及乡里。夫妇同心,共兴崇州,其治绩堪称典范。
为彰其功,特降恩旨:崇州州衙升格为崇州府,陈铮由从五品擢升正五品,晋阶崇州知府,望其再接再厉,再展宏图;赐陈铮夫人诰命,封三品淑人,以嘉其贤。尔等当以陈铮夫妇为楷模,恪尽职守,造福黎民。钦此!
“臣陈铮,臣妾叶疏桐,领旨谢恩!” 陈铮与叶疏桐双手接过圣旨。
待宣旨太监走远,陈铮着圣旨,转头对叶疏桐笑道:“咱们崇州晋府,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夫君辛苦了。”叶疏桐看着陈铮眼泪都是星星。
师爷躬身作揖,眼中满是敬佩:“大人治政有方,夫人贤良襄助,此等政绩必将载入史册,令后人敬仰!”
“呵呵, 师爷客气了,这也少不了大家的努力,还有州百姓的大力支持。”陈铮负手望向窗外新修的城墙:“师爷,趁热打铁,新码头要能停泊两百艘大型商船,船坞规模同步扩建。让铁柱抓紧招募兵士,正规军扩充到五万,民团增至十万。每艘远洋商船至少配备五百名护卫,再组建十万人的预备役 —— 海上有海盗,陆上有路匪,咱们得做好准备,通知铁柱培养1000名适合特殊作战的队伍,随时投入战斗。”
“学生这就安排去办!” 师爷掏出小册子快速记录。
“静海书院增设物理、化学两门新课,教材由本府亲自编撰。这两门学科研究科技提炼与机械构造,根基就是此前推广的新数学体系。”
师爷握着毛笔的手微微发抖:“物理、化学…… 这等闻所未闻的学问,大人如何想到?”
“世道要变了。” 陈铮望向天际盘旋的海东青,“走,去科研楼看看,蒸汽机到了关键阶段,容不得半点差错。”
推开科研楼铁门的瞬间,一股混杂着铁锈与煤烟的热浪扑面而来。数十名工匠正围着一台黑黢黢的庞然大物忙碌,黄铜管道蜿蜒如巨蟒,铸铁飞轮足有两人高,齿轮咬合的轰鸣声震得墙灰簌簌掉落。
“大人!” 总匠头抹着满脸油污疾步上前,铁钳般的手掌重重拍在蒸汽机外壳,“这是第三版改良。”
陈铮抬手止住他的话,目光死死盯着眼前这头 “钢铁巨兽”。倾斜的气缸足有半人粗,表面布满锤打的凹痕,活塞连杆如巨象的腿骨般粗壮,随着低沉的轰鸣缓慢伸缩,带动上方的木质传动梁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的铜管上凝结着细密水珠,顺着螺旋状的散热槽蜿蜒而下,在地面汇聚成一片浑浊的水洼。
“烟囱能承受持续燃烧?” 陈铮俯身查看炉膛,铁栅栏后的火焰舔舐着乌黑的煤块,火星顺着三米高的陶土烟囱首窜天际。
“回大人,我们加厚了耐火砖,可……” 总匠头话音未落,蒸汽机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撕裂声,滚烫的蒸汽裹挟着铁锈从接缝处喷涌而出,几名工匠连滚带爬地躲闪。
“大人,连杆传动机构都按照您说的,完全没有问题,就是汽包里面汽水分离的比例还得仔细调整,如果这个技术难关突破了,咱们的蒸汽机就成功了,按照 您说的用在新建的海鳅大船上,一点问题没有。”
“好,显达,这件事办好了,给你置一栋宅子。” 陈铮看见蒸汽机研发即将完成激动不己,自己也要开启一个大航海时代,比郑和、哥伦布都要早。
五天后的早上,只听见科研楼冒出滚滚浓烟,第一代蒸汽机完成。
“显达,做的好,过几天给你取个媳妇。” 人才,必须要重奖呀。
“谢大人,跟着大人终于娶得起媳妇了。” 王显达憨厚的笑着。
受制于现有技术,这台高约 5 米的设备构造简易。锅炉顶部的汽包用于汽水分离,蒸汽量靠燃煤多寡调节。蒸汽经管道驱动单缸往复运动,手工抛光的缸套保障密封。铸造而成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导至螺旋桨,由此完成蒸汽船的动力构建。
望着成功运转的蒸汽机,陈铮难掩兴奋:“新船即刻试装,沿海试航!通知铸造局先产 10 台,技术持续改进。”
“遵命!”
“去炼钢坊。对了,铜矿采购如何?能买矿山就拿下,铜铁煤都按战略物资储备。”
师爷快步跟上:“己和矿场谈妥,用商品就能换。”
炼钢坊内,大型高炉矗立,拼接的钢板布满铆钉,如同缀满补丁。陈铮盯着高炉:“有了它,量产钢铁指日可待。”
师爷面露疑惑:“真能炼出铁?”
“师爷,准备见证工业时代的到来吧,我大宋即将登顶世界之巅,万国来朝!”
“学生唯大人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