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第四十六章 御驾亲临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作者:
源自星辰大海
本章字数:
3710
更新时间:
2025-05-17

距离通车大典还有三日,崇州郊外的机械厂烟囱正喷出墨色浓烟。陈铮握着油腻的扳手,俯身查看新下线的柴油机曲轴,自车床投入使用,齿轮精度从过去的千分之十毫米提升至千分之三,这意味着困扰团队数月的 “爆缸” 难题终于迎来转机。

“大人!第三缸点火成功!” 年轻技工举着压力表冲进车间,油污斑斑的脸上泛着狂喜。试运行台上,编号 “汴梁壹号” 的柴油机正发出沉稳的轰鸣,转速表指针突破每分钟 1500 转 —— 这比蒸汽机效率整整提升三倍。

同一时刻,汴梁皇宫的仪鸾司正忙得脚不沾地。绣娘们在金丝蟒纹帷帐前飞针走线,为太后的銮舆赶制新帘;尚膳监的灶火彻夜不熄,光禄寺卿亲自调配着适合长途颠簸的蜜渍果脯。御花园东侧的铁轨旁,六节朱漆车厢己披红挂彩,车头镶嵌的鎏金祥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那是内廷工匠耗时七日的杰作。

第十日,天刚破晓。仁宗皇帝身着常服,身披明黄锦缎披风,在贴身宦官的搀扶下登上火车。太后的凤辇紧随其后,轿厢西角垂落的珍珠帘随步伐轻晃,发出细碎的声响。皇后挽着十六岁的端宁公主相继登上车厢。

吉时己到,两名工部技师立即转动铜制阀门,高压蒸汽推动活塞的闷响中,车头烟囱喷出第一缕白雾。战台上,三百名禁军持枪肃立,枪尖的红缨在晨风中整齐划一地颤动。

火车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摩擦出尖锐的啸叫。太后掀开帷帐一角,望着窗外飞速后掠的农田,“这铁家伙比八抬大轿稳当些。” 仁宗微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车厢内的座钟 ,此刻指针正指向卯时正刻。

文武百官分坐在后两节车厢,枢密使王拱辰捏着胡须,与身旁的户部尚书争论着铁路运费折算的绢帛数目;新晋进士李之仪靠窗而坐,正在折扇背面飞速记录沿途所见,他打算将此次经历写成《乘龙记》呈给史馆。唯有副宰相韩琦闭目养神,膝头放着尚未批复的赈灾奏折。

火车驶入崇山峻岭时,太阳己升至中天。车窗外,陡峭的崖壁上可见工人开凿留下的裂痕。陈铮隔着车窗指点:“陛下,此段山路原需绕行两日,如今贯通,车程缩短至两个时辰。” 仁宗颔首,忽然瞥见山腰间隐约有几顶斗笠 —— 那是负责瞭望的禁军斥候,钢刀在阳光下划出冷冽的弧光。

陈铮轻叩车厢壁,随着机车转动,皇帝与皇后所坐的真皮座椅忽然发出细微的 “咔嗒” 声,深褐色的鞣制牛皮表面泛起细腻的光泽,在车窗透入的阳光下宛如温玉。

“请陛下与娘娘试试这个机关。” 陈铮屈身示意,指尖按在座椅侧面的青铜旋钮上。当旋钮向左转动时,座椅靠背竟缓缓向后倾斜,露出隐藏在扶手内的天鹅绒软垫;右侧扶手轻轻一拉,下方弹出一个嵌着螺钿的小桌板,边缘还刻着 “慎思” 二字 —— 正是仁宗平日的御笔字迹。

皇后指尖刚触到牛皮,便惊叹着缩回手:“竟这般柔软!比本宫的金丝楠木榻还要舒服几分,陈爱卿,你真是想的周到呀。” 她试着转动旋钮,靠背角度随之改变,腰间原本因久坐产生的酸胀感竟消退了不少。

仁宗则饶有兴致地研究着座椅,“这座椅的角度……” 仁宗看着缓缓后仰的靠背,忽然想起御书房那把总让他脖颈酸痛的龙椅,“竟能随身形调整?”

“回陛下,此乃使用可折叠原理,” 陈铮解释道,手指划过座椅底部的齿轮组,“工匠在内部加装了精钢齿轮,通过蜗杆传动实现调节。若长途跋涉,还可将座椅完全放平,化作一张三尺宽的卧榻。”

话音未落,侍女己依照指示将皇后的座椅调整至半躺状态。金丝绣的裙摆滑落在牛皮表面,皇后伸手按住自动弹出的软垫扶手,眼中泛起笑意:“以往坐轿,遇着颠簸路段总要宫人搀扶,如今倒像是被云朵托着走。陈爱卿,你这脑子怎生想出来的?”

皇后望着皇帝眼中难得的兴味,轻轻按住他的手背:“难怪百姓说陈大人是‘铁手造乾坤’,连坐具都藏着这般心思。” 她转头望向窗外飞掠的竹林,指尖着牛皮表面的纹路,“待回到汴梁,本宫要在凤仪殿也置上这样一套座椅,批阅宫务时便不用总让女官揉肩了。”?,仁宗微笑点头。

正午时分,火车停靠中途驿站。早有驿卒用松枝铺就甬道,膳食官捧着食盒鱼贯而入。太后看着面前的琉璃碗里盛着的冰糖银耳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随先帝南巡时,在驿站吃到的糙米饭:“如今连赶路都能这般精细,可见国家兴盛。”

用过午膳,公主嚷着要去车头看蒸汽机。在陈铮的陪同下,众人穿过连接车厢的铁制走廊,热浪夹杂着机油味扑面而来。司炉工正往炉膛里添煤,赤红的火舌舔舐着锅炉,将他们的面孔映得通红。“陛下请看,” 陈铮指着仪表盘,“这指针若指向‘戊’字,便需加大供煤量;指向‘辛’字,则要调节风门……” 话未说完,端宁公主己伸手触碰发烫的铜质阀门,吓得随侍宫女齐声惊呼。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