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朝堂之上,原伏涛旧案重掀波澜,内外一时风声鹤唳。
然而这滔天巨浪的轰鸣,被一道无形的帷幕隔绝在宫墙之外。
晟京的市井长巷,充满了除夕将近的年节气氛。
瞿府内,一派热火朝天。
晋王府的年礼流水般抬入正厅,堆叠在一起,心意很是厚重。
瞿长卓喜得满面红光,声音带着与有荣焉的亢奋,指挥着下人小心安置。
唯有王氏,脸上的笑容僵硬而勉强。
她为这瞿府操持了十数年!
耗费了多少心血?贴补了多少嫁妆银子?
殚精竭虑,上下打点,维系着这偌大家族的体面运转。
可如今呢?风光的却是大房!
她想起自己那因莽撞被斥、至今抬不起头的女儿玉蓉,还有那个前途暗淡的儿子正基,嫉妒与不甘的邪火便在她胸中灼烧。
王氏吸了一口气,无心再看,转身便往内院走去。
除夕的脚步,就在这种明面欢庆、暗流涌动的氛围中逼近。
府邸被彻底清扫一新,桃符、门神焕然一新,“福”字春牌贴满了门楣廊柱。
空气里弥漫着新木屑的清冽与檀香焚燃的馥郁,混合成新年的气味。
傍晚的祭祀,是瞿府一年中最庄重的时刻。
祠堂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
瞿长卓率领阖府男丁,肃立于祖先牌位前。
供桌上祭品琳琅满目,气氛凝重而虔诚。
瞿慕云身着深色礼服,神情端肃,挺拔的身姿在烛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
舒窈与女眷们立于稍后,她安静地垂着眼,听着那庄重的祷词和沉闷的叩拜声,心中却莫名涌起一丝疏离感。
她像一个盛装出席的看客,灵魂却漂浮在这片不属于她的宗族血脉之上,旁观着这场维系着家族体面的仪式。
庭院中巨大的“庭燎”火堆熊熊燃起,竹筒燃烧发出噼啪脆响,烈焰腾空,映照着每一张或虔诚、或敬畏、或兴奋的脸庞。
火光跳跃,驱散了深冬的寒意,也试图驱散旧岁的“晦气”。
入夜,盛大的团年宴终于开席。
珍馐满桌,笑语喧阗。
象征甜蜜的胶牙饧、藏着好运的饺子、年年有余的鱼、辛辣通阳的五辛盘依次摆开。
屠苏酒按照长幼次序传递,年幼者得岁贺岁的欢欣与年长者失岁延寿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瞿老太太坐在上首,目光慈爱地扫过满堂儿孙,眼底深处却藏着难以察觉的审视。
瞿慕云作为长房嫡子,沉稳应对,言谈举止无可挑剔,只是那份沉静下似乎压着更重的心事。
星岚挨着舒窈,小脸因兴奋和屠苏酒而染上红晕,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宴毕,傩队开始了驱邪祈福的巡游。
戴着狰狞面具的傩者,手持法器,在震天的鼓点和古朴的吟唱声中跳跃舞动。
星岚拉着舒窈登上府中一处视野开阔的楼阁远观。
跳跃的火把光影在傩者诡异的面具上明灭不定,鼓点敲在人心上,带着一种原始而神秘的威慑力。
舒窈静静看着楼下那光怪陆离的一幕,火光在她清澈的眸子里跳跃。
星岚看了一会儿,忽然摸了摸肚子,撒娇般地扯了扯舒窈的袖子:“阿窈,我饿了!”说着便让绿云去拿消夜果盒
除夕的喧嚣与神秘渐渐沉入静谧的夜色。
日子过得很快晟京城己陷入另一场更为璀璨的狂欢——元宵灯会,开始了。
满城灯火如昼,将冬夜的寒寂燃烧殆尽。
星岚期待己久,兴奋地拉着舒窈,在婢女簇拥下,前往御街观灯。
世家锦帷围出的彩棚内,虽隔开了市井最汹涌的潮水。
但琉璃灯、走马灯折射出的斑斓光晕,巍峨灯山散发的耀目光芒让人目不暇接。
远处九层塔下诗擂的鼎沸人声、府衙灯谜官棚前的阵阵喝彩,如浪潮般阵阵涌来。
星岚和舒窈跟着人群往前走,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很是热闹。
星岚的目光被一盏流光溢彩、正喷吐着“金盏落星”火雨的定制烟花牢牢吸住。
刚想转头与舒窈分享,眼角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钟义正站在人群边缘,焦急地向她这边张望打着手势。
星岚心领神会,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和雀跃,立刻凑到舒窈耳边,语速飞快地低语:“阿窈!钟义在那边等我呢!我想先过去一下,一会来找你。”
话音刚落,她拉着绿云的手,迅速消失在光影摇曳、摩肩接踵的人潮之中。
舒窈微微一怔,身边骤然空落下来,只余下樱桃和几个丫鬟侍立。
她下意识地环顾这流光溢彩的灯海,目光掠过一盏盏匠心独运的花灯,最终,被一盏悬挂在雅致灯棚下的八角琉璃花灯牢牢吸引。
那宫灯散发着柔和温润的光晕,灯下,一张洒金红笺随风轻曳,笺上墨字在光下显得格外清隽。
她的目光,落在红笺旁那盏绘着疏影横斜、虬劲寒梅的灯笼上。
灯笼素雅,红笺上的谜题却透着一股金戈铁马的磅礴:
“一点朱砂印,千军卷平冈。不是丹青手,却能定西方。”
(打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