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第46章 御笔钦点,暗流博弈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756
更新时间:
2025-05-28

殿试结束,三百名贡士被带到偏殿休息等候。

而保和殿内,则立刻开始了紧张而又关键的阅卷工作。

与会试不同,殿试的阅卷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几个时辰。而且,最终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皇帝李景隆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亲自坐镇,指定了以礼部尚书李道明、吏部侍郎张柬之、以及内阁首辅大学士王承恩等几位他最信任的重臣,组成了一个小型的阅卷小组,对所有贡士的策论进行初步评阅,并拟定前十名的名单和评语,供他最后定夺。

数百份试卷,如同雪片般堆积在阅卷大臣们的案头。

他们不敢怠慢,立刻开始仔细审阅。

虽然时间紧迫,但这些大臣都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之辈,往往只需扫几眼文章的开头和核心论点,就能对其优劣高下,做出大致的判断。

很快,一些平庸之作、或者观点陈腐、甚至文理不通的卷子,就被迅速筛选了出去。

留下来的,都是那些文采斐然、或者见解独到、或者逻辑严密的优秀之作。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新科会元,“赵子昂”的卷子!

几乎所有阅卷大臣,都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了这份早己在会试中就引起轰动的考生的答卷!

当李道明率先拿起林书然的策论,仔细阅读起来时,他的表情,与之前在会试阅卷时如出一辙!

先是惊讶,然后是赞叹,最后是深深的震撼!

“好!好一个‘振兴文教,选贤任能’!此策……真乃治世良方!安国大计啊!”李道明忍不住抚掌赞叹!

旁边的张柬之也凑了过来,一同阅读。他的反应甚至比李道明更加激动!

“‘广设官学,兼励民办’!‘革新学制,经世致用’!‘完善科举,不拘一格’!‘整饬吏治,唯才是举’!……条条切中要害!步步深思熟虑!此子之才,远超老夫想象!若此策能行,我大胤何愁不兴!”

两位大佬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情!

然而,同为阅卷小组成员的内阁首辅王承恩,在看过这份策论后,却眉头紧锁,脸色有些凝重。

王承恩是老成持重之人,也是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的关键人物。他虽然也承认这份策论见识非凡,但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政治风险!

“李尚书,张侍郎,”王承恩缓缓开口,语气低沉,“赵子昂此策,固然是雄才大略,令人耳目一新。但……未免也太过……激进了些吧?”

他指着策论中的几处:“‘改河运为海运’尚且争议巨大,他这又要‘革新学制’,增加什么‘格物致用’之学,还要‘完善科举’,甚至要建立什么‘官员绩效考核’……这些举措,哪一条不是要触动祖宗之法?哪一条不是要得罪满朝文武?尤其是那些世家门阀,他们能答应吗?”

“此策若是真的推行,恐怕非但不能‘固国本’,反而会引起朝野震荡,天下大乱啊!依老夫看,此子虽然有才,但锐气太盛,考虑问题不够周全,恐非社稷之福。将其列为前十,己是恩典,若是要点为状元……还需慎重啊!”

王承恩的话,无疑代表了朝中一部分务实派或者说保守派官员的担忧。

李道明和张柬之闻言,都皱起了眉头。他们知道王承恩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林书然的这份策论,确实太过超前,也太过理想化,想要在短时间内推行,阻力必然极大。

“首辅大人此言虽有理,”张柬之沉声道,“但朝廷取士,首重才学见识!赵子昂此策,纵有瑕疵,但其展现出的格局、眼光和忧国忧民之心,远非其他贡士所能及!若因其锐气而弃之,岂非因噎废食?至于推行之难,那是将来的事情。眼下,当以其才学论高下!”

“没错!”李道明也附和道,“我等阅卷,当以文章优劣为准!赵子昂此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堪称本次殿试第一!若不点为状元,何以服众?何以向陛下交代?!”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其他的阅卷大臣们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支持李、张,认为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的则支持王承恩,认为治国当以稳妥为重。

一时间,小小的阅卷室内,充满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无声的政治博弈!

而这一切,都被端坐在龙椅之上,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将一切都听在耳中的皇帝李景隆,尽收眼底。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

其实,在看到林书然的策论时,他的内心,比任何人都要震撼!也比任何人都要激动!

这篇策论,简首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里面提出的许多改革思路,甚至与他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他渴望改革!渴望选拔真正的人才!渴望打破世家的垄断!渴望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眼前这份策论,无疑为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能!

但是,王承恩的担忧,他也并非没有考虑过。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林书然的这套方案,太过激进,一旦强行推行,很可能会引发巨大的反弹,甚至动摇国本!

而且,这个赵子昂……他的来历,他的背景,他那超越常人的才华和见识……真的没有问题吗?他会不会是某个势力派来蛊惑自己的棋子?或者……他本身就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欣赏赵子昂的才华,渴望得到他这样的人才来辅佐自己。但同时,他又忌惮于他的“锐气”和“未知”。

就在大臣们争论不休,皇帝也犹豫不决之时。

一个负责整理最终排名的老翰林,突然拿着一份名册,匆匆走到皇帝面前,低声道:“陛下……关于这位赵子昂……还有一事,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何事?”皇帝抬起眼皮。

老翰林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之前会试阅卷场发生的“掉包”事件,以及“赵子昂”留下标记、最终得以自证清白的经过,简略地向皇帝汇报了一遍(此事虽然被压下,但作为最终整理排名的核心人员,他还是知晓内情的)。

“……陛下,据臣所知,此事背后,隐隐有崔、王两家的影子。赵子昂能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不仅保全自身,还能留下后手,反戈一击,足见其心思之缜密,手段之……嗯,不凡。”老翰林小心翼翼地说道。

皇帝听完,眼中精光一闪!

原来……还有这么一出!

这个赵子昂,不仅有才,有胆识,竟然还有如此深沉的心机和手段!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皇帝再次陷入了沉默。

大殿内的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所有大臣都停止了争论,屏住呼吸,等待着皇帝的最终决断。

许久……许久……

皇帝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

他做出了决定!

他要赌一把!

赌这个赵子昂,是上天赐给他的、能够帮助他开创盛世的……利刃!

就算这把利刃太过锋利,甚至可能伤到自己,他也认了!

因为,他己经等待了太久!他己经厌倦了朝堂上的死气沉沉和无休止的内耗!他需要一个破局者!一个能够搅动风云、带来变革的……鲶鱼!

“拟旨!”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所有大臣心中一凛,知道最终的结果,要出来了!

皇帝拿起御笔,目光扫过那份拟定好的前十名名单。

他略作沉吟,然后……

提起朱笔,在那份争议最大的、属于“赵子昂”的策论卷子上,重重地画下了一个——

圈!

并且,在旁边批下了两个字:

“第一!”

状元!

尘埃落定!

王承恩等人脸色微变,但不敢多言。

李道明和张柬之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激动和欣慰!

一个属于寒门(至少名义上是)的传奇,即将在他们的见证下,正式拉开帷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