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第58章 烟雨江南,初探江宁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986
更新时间:
2025-05-28

车队浩浩荡荡,历经近一月风尘,终于抵达了江南道的首府——江宁府。

与北地京城的雄浑壮阔不同,江南水乡,自有一番婉约与繁华。马车驶入江宁府城,只见街巷纵横,河道如织,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处处透着一股精致与富庶。街上行人如织,商铺林立,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在这片江南特有的烟雨朦胧和靡靡之音背后,林书然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中级的“精神感知”让他能够捕捉到普通人难以察觉的细节——那些在茶楼酒肆中看似闲谈的富商巨贾,眼神中不经意流露出的精明与戒备;那些在码头巷陌间游荡的青皮混混,身上隐隐散发出的戾气与警惕;甚至连那些在官衙门前毕恭毕敬的小吏,眉宇间也似乎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林书然坐在马车上,望着窗外如画的景致,口中低声吟诵着他那个世界的名句,心中却暗道:“只是这江南的‘好’,恐怕不仅仅是这表面的风景如画啊。”

作为钦差行辕,江宁知府早己在城内最繁华地段的一处前朝王府旧址,为林书然一行安排好了住处。这座宅院虽然历经沧桑,但依旧气派非凡,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一应俱全,比之京城的赵府还要奢华几分。

江宁知府,姓秦名伯通,约莫五十出头的年纪,身材微胖,面白无须,脸上总是带着一副和气生财的笑容,说话滴水不漏,是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他亲自率领江宁府的大小官员,在行辕门口毕恭毕敬地迎接钦差大臣“赵子昂”的到来。

一番虚情假意的寒暄和接风洗尘之后,林书然终于得以在行辕内安顿下来。

他并没有急于召见地方官员,也没有立刻开始巡查。而是先让赵子昂和王武等人,将行辕内外都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被人安插眼线或者动什么手脚。同时,也让带来的护卫加强戒备,日夜巡逻,以防不测。

他知道,自己这次钦差江南,巡查的又是漕运、盐铁、土地、民生这西大最敏感、也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无疑是动了无数人的奶酪。那些在江南经营多年的地方官僚、豪强士绅、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商贾巨富,绝不会轻易让他查出真相,更不会坐以待毙。

明枪暗箭,恐怕早己在等着他了。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林书然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正式召见了江南道巡抚刘沐宸,以及布政使方怀安、按察使钱敬夫等几位江南道最高级别的官员。

巡抚刘沐宸,年近花甲,须发皆白,看起来老成持重,一派儒雅的学者风范。他早年也是科举出身,官声尚可,在江南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见到林书然这位年轻的新科状元、钦差大臣,他表面上自然是恭敬有加,口称“状元公少年英才,圣上慧眼识珠”,并表示会全力配合钦差大人的巡查工作。

布政使方怀安,则是个精明干练的中年官员,主管江南道的财政赋税,说话条理清晰,数据翔实,对江南道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

按察使钱敬夫,负责刑名律法,则显得有些沉默寡言,眼神锐利,似乎不太好打交道。

林书然与他们一一寒暄,仔细观察着他们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和话语中,捕捉到一些真实的情绪和态度。

他的中级“精神感知”,让他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巡抚刘沐宸虽然表面恭敬,但眉宇间却隐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和……戒备。布政使方怀安则显得过于热情和“坦诚”,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刻意。至于那位按察使钱敬夫,则始终保持着一种审视和疏离的态度。

看来,这江南道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三位大人,”林书然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开门见山道,“本官奉圣上之命,巡查江南漕运、盐铁、土地、民生西大要务。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乎江南道的长治久安。本官年纪尚轻,经验不足,还望三位大人不吝赐教,鼎力协助,共同完成圣上交办的差事。”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语气也颇为谦和。

刘沐宸连忙道:“状元公言重了!我等身为地方官员,理应全力配合钦差大人!但有所命,莫敢不从!”

方怀安也接口道:“是啊是啊!江南道的各项事务,账目清晰,记录完备。状元公若想查阅,下官即刻便让人送来!”

钱敬夫也难得地开口道:“若有涉及刑名案件,需要按察司协查,本官亦当尽力。”

三人说得都很好听,但林书然却从中听出了一丝敷衍和……推诿。

他知道,想要从这些官场老油条口中得到真实的信息,恐怕比登天还难。

“既然如此,”林书然微微一笑,“那就先从漕运开始吧。漕运乃是国之命脉,维系着京城的粮草供应,也关乎着江南百万漕工的生计。本官想先了解一下,江南道每年的漕粮征收、运输、以及相关的管理情况。还请方布政预备相关的案卷文书,本官明日便要查阅。另外,本官也想亲自去江宁府附近的几个重要漕运码头和粮仓看一看,不知刘巡抚可否安排?”

方怀安连忙应道:“下官遵命!明日一早,便将所有漕运案卷送至行辕!”

刘沐宸也笑道:“状元公想去哪里视察,尽管吩咐!下官一定安排妥当,让沿途官吏好生接待!”

林书然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送走三位大佬,林书然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知道,这些人肯定会在案卷上做手脚,也会在他视察的码头粮仓上演“样板戏”。想要通过官方渠道查出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必须另辟蹊径!

他立刻叫来赵子昂和王武。

“大哥,王头领,”林书然沉声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兵分两路!”

“我这边,会按照正常的程序,查阅官方案卷,巡视官方场所,麻痹他们。你们则负责……秘密调查!”

“秘密调查?”赵子昂和王武都是一愣。

“没错!”林书然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哥,你利用赵家的商路和人脉,在江宁府的船帮、脚行、米市等地方,秘密打探关于漕运的真实情况!比如,有没有官员私设关卡,勒索船户?有没有粮仓官吏以次充好,克扣漕粮?有没有商贾与官员勾结,倒卖漕粮,牟取暴利?这些事情,官方案卷上绝对看不到,但那些底层的漕工、船户、小商人,肯定有所耳闻!”

“王头领,”他又转向王武,“你则带领一部分精锐护卫,暗中监视那些与漕运相关的重点官员和衙门!特别是那些油水丰厚的职位,比如漕运司的押运官、粮仓的仓大使等等!看看他们平日里都与什么人来往?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或者大额的钱财往来?”

“记住!”林书然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此事必须做得极其隐秘!绝不能打草惊蛇!一旦被对方察觉,不仅我们的调查会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是!我等明白!”赵子昂和王武都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领命而去。

一场围绕着江南漕运黑幕的秘密调查,就这样在林书然的精心策划下,悄然展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书然果然如他所说,每日按部就班地在行辕内“查阅”着方布政送来的那些“完美无瑕”的漕运案卷,偶尔也会在刘巡抚“精心安排”下,去一些“模范”码头和“丰盈”粮仓进行“视察”。

他表现得像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很容易被表面文章所蒙蔽的年轻官员。每日里赞不绝口,对江南道的漕运管理“大加赞赏”,甚至还写了几首“歌颂”江南漕运通达、吏治清明的诗作,在当地官员中传阅。

这让刘沐宸、方怀安等人大大松了一口气,心中也暗暗鄙夷:到底还是个毛头小子,中看不中用!三言两语就给糊弄过去了!看来这次钦差巡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他们哪里知道,就在他们放松警惕,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

一张由林书然精心编织的调查大网,己经在江宁府的阴暗角落里,悄然铺开!

无数关于漕运黑幕的蛛丝马迹,正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林书然的手中!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江南水乡,悄然酝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