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第97章 史为明镜鉴奸伪,权谋机变破馋言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3568
更新时间:
2025-05-28

朝堂风云突变,如最精彩的戏剧,让人始料未及。

前一刻,林书然是被千夫所指、仿佛随时被唾沫淹死的“病弱”忠勇侯,被杨松、高廉、崔敬逼得“主动认罪”,摇摇欲坠。

下一刻,他如蛰伏猛虎亮出爪牙,将精心编织的谎言和构陷撕碎。两叠卷宗如无情铁锤,将杨松等人嚣张气焰和险恶用心砸得支离破碎。

这惊天逆转不仅是赵子昂等人搜集的人证物证,更因林书然宗师级“历史洞察”和大师级“权谋心术”运筹帷幄。

杨松等人散布谣言、舆论攻击、以“探病”试探时,林书然己察觉总攻信号,表面示弱称病不出,实则暗中调兵遣将收集证据,为朝会给“惊喜”。

所谓“百姓代表”、试点区“问题”及杨松等人攻击手段,林书然通过“沙盘推演”和“史家之鉴”无数次模拟预判。

他故意留下看似无懈可击的“破绽”,引诱杨松等人踏入陷阱。

明知杨松等人拿试点区问题大做文章,他不急辩解,反“承认”用人不明、督导不力,麻痹对方,让他们亮出“底牌”。

然后在关键时刻抛出致命铁证,一击必杀。

这深沉心机、精准算计、狠辣手段让宦海沉浮的老狐狸们不寒而栗。

这个年轻人太可怕。

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的状元郎、战功赫赫的忠勇侯,更是玩弄权谋于股掌、视敌人如草芥的绝世枭雄。

面对皇帝雷霆震怒和林书然冰冷目光,杨松、高廉、崔敬面如死灰,魂飞魄散,知道在劫难逃。

“陛下饶命!臣等一时糊涂,受奸人蛊惑!”杨松涕泪横流,磕头求饶,试图推卸责任。

“是陛下,都是高廉、崔敬怂恿臣等,臣被逼无奈!”依附杨松的官员反水,互相指责,场面混乱。

皇帝冷看丑态,眼神充满厌恶和杀机。

他最痛恨结党营私、互相倾轧、置国家利益不顾的“党争”。

杨松等人无疑触碰逆鳞。

“够了!”皇帝怒喝打断哭喊狡辩。“事到如今还互相推诿,不知悔改?真当朕是瞎子聾子?”

他转向林书然,语气稍缓带威严:“林书然,你既查明真相,掌握罪证,此事当如何处置?”

皇帝将处置权交给林书然,显示前所未有信任和恩宠,意借其手彻底清洗保守派。

杨松等人吓得魂不附体,如待宰羔羊绝望看着林书然。

林书然上前,躬身道:“陛下,国有国法,法不容情。杨松、高廉、崔敬身为朝廷重臣,食君之禄却不忠君报国,反而结党营私,诬告忠良,阻挠新政,试图欺瞒圣听,扰乱朝纲,其罪罄竹难书。”

“为整肃朝纲,严明法纪,以儆效尤,臣恳请将杨松、高廉、崔敬等首恶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按律严惩,绝不姑息。”

“至于其他胁从者,念其或被蒙蔽或被胁迫,可酌情从轻发落,或罢官免职,或降级调用,或令闭门思过,戴罪立功。”

处置建议严厉果决又留余地。

对首恶绝不手软,彻底铲除。

对胁从区别对待,分化瓦解,避免打击面扩大引起动荡。

这是大师级“权谋心术”和宗师级“治国方略”的体现。

皇帝听建议,眼中闪赞许,知道林书然方案能有效打击保守派又稳定朝局,是最佳选择。

“准!”皇帝沉声道。“依林爱卿所奏。”

“传朕旨意!”皇帝声音如九天落雷回荡。“内阁次辅杨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高廉、礼部员外郎崔敬等人,结党营私,诬告忠良,阻挠新政,罪大恶极。即刻革去官职,打入天牢,听候三司会审,其家产一并查抄。”

“其余参与诬告或与此案关联的官员,由吏部会同都察院查明,从严处置,绝不姑息。”

“另,”皇帝目光转向李道明和张柬之。“朕命你二人会同新政推行处及忠勇侯林书然,立即在全国推行清丈土地、改革赋役、振兴文教等新政,不得有误。”

旨意如催命符,宣判杨松等保守派死刑,为林书然新政扫清最大障碍。

杨松、高廉、崔敬听到圣旨彻底,面如死灰,再无嚣张气焰。

其他官员神色复杂。

支持改革的欢欣鼓舞,额手称庆。

保持中立的暗自庆幸未站错队。

依附杨松或对新政不满的噤若寒蝉,唯恐下一个轮到自己。

京城官场因这场政治地震天翻地覆。

林书然凭借超凡智慧、胆识及皇帝支持,将政敌一一踩在脚下。

他用事实证明“祖宗之法不可变”、“新政祸国殃民”是既得利益者编造的谎言借口。

真理永远掌握在敢于变革、为民请命者手中。

林书然知这场胜利只是阶段性。

保守派虽遭重创,影响深远,被触动利益的世家门阀不会善罢甘休。

新政推行之路充满挑战凶险。

但他己做好准备,凭皇帝信任、李道明张柬之支持、江南万民拥戴及系统强大技能和超时代知识,披荆斩棘,描绘国富民强、海晏河清的理想国度。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