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刘辩:开局直面董卓大军

第76章 谣言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刘辩:开局直面董卓大军
作者:
梦承恩
本章字数:
5150
更新时间:
2025-01-07

貂蝉轻抚琴弦,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民间对此次与匈奴的和议有些许担忧,怕匈奴日后反悔。”

刘辩看着貂蝉,眼神坚定:“爱妃不必忧虑,朕已有安排。只要大汉自身强大,便能应对一切危机。”

蔡文姬则起身说道:“陛下,文化的传播亦能增强我大汉的影响力。可在边境设立学府,教授匈奴及周边部落子弟我大汉文化与技艺,使其心生向往,减少敌意。”

刘辩眼睛一亮:“文姬此计甚妙,朕即刻命人着手办理。”

而在江东,孙权虽表面上与刘辩维持着和平,但暗中却在扩充水军,加强军备。他召集周瑜、鲁肃等谋士商议。

孙权皱眉道:“如今刘辩在北方势力渐强,我们需加快发展步伐。公瑾,水军建设进展如何?”

周瑜拱手回应:“主公,水军已扩充数倍,新战舰也在加紧建造。但粮草与物资供应略显紧张。”

鲁肃建议道:“主公,可与周边诸侯开展贸易,换取所需物资。同时,加强对内部士族的安抚,稳定后方。”

孙权点头表示赞同:“就依子敬之言。密切关注刘辩的动向,若有机会,我们也要扩大江东的版图。”

在益州,刘备与诸葛亮也在积极谋划。诸葛亮手摇羽扇,缓缓说道:“主公,如今曹操虽受挫,但仍是一大威胁。我们应与刘辩陛下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对抗曹操与其他潜在敌人。”

刘备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可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表达我们的诚意与合作意愿。同时,加强益州的治理,发展民生,提升实力。”

不久后,刘辩收到了刘备的使者带来的书信,信中表达了刘备愿与大汉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天下太平的决心。刘辩大悦,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刘备乃汉室宗亲,如今能与朕同心同德,实乃大汉之幸。朕当厚待使者,回赠重礼。”

然而,在洛阳城中,却发生了一件令刘辩头疼的事情。一些官员弹劾王允在处理与匈奴和议之事上有失偏颇,收受了匈奴使者的贿赂。刘辩听闻后,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彻查此事。

王允得知被弹劾,急忙进宫面见刘辩,跪地哭诉:“陛下,臣对大汉忠心耿耿,绝无此事,定是有人恶意陷害。”

刘辩面色阴沉:“王司徒,此事朕自会查明。若你真有不轨行为,朕绝不轻饶。”

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原来是朝中一位与王允有过节的官员为了扳倒王允,故意伪造证据。刘辩严惩了这位官员,同时也对王允进行了告诫。

“王司徒,你虽无罪,但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如今大汉正值多事之秋,朕需要你等大臣齐心协力,共扶汉室。” 刘辩说道。

王允感恩涕零:“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汉鞠躬尽瘁。”

在解决了内部的纷争后,刘辩决定再次巡游各州,了解民生疾苦,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他带着貂蝉、蔡文姬等佳人,以及典韦等护卫,踏上了巡游之路。

一路上,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刘辩也会停下来与百姓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在荆州,刘辩看到了当地在刘备等人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心中甚是欣慰。

“玄德公果然不负朕望,将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刘辩对身旁的大臣说道。

刘辩巡游至扬州,当地官员呈上赋税账本,愁眉不展地说:“陛下,近年来扬州虽商业兴盛,但赋税繁重,致不少商户颇有怨言,且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常闹水患,民生艰难啊。”

刘辩眉头紧锁,看向蔡文姬:“文姬,你可有良策?”

蔡文姬沉思片刻,回应道:“陛下,可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商户实际盈利,依此合理调整赋税,既保财政,又安民心。对于水利,当招募能工巧匠,大修水利工程,朝廷可拨专款支持。”

刘辩微微点头,又问貂蝉:“爱妃意下如何?”

貂蝉轻声道:“陛下,臣妾以为在实施过程中,当派清正廉洁之官监督,以防有人中饱私囊,坏了陛下美意。”

刘辩深以为然,当即下令安排。

此时,孙权在江东听闻刘辩在扬州作为,心中暗忖:“刘辩此举若成,扬州必更强,恐对我江东不利。” 遂召周瑜、鲁肃再商。

周瑜道:“主公,不若我们暗中资助扬州反对势力,搅乱其局。”

鲁肃反对:“不可,此举易被刘辩察觉,引发战端,得不偿失。不如我们加快自身发展,加强与其他诸侯联盟,制衡刘辩。”

而孙权这边,在周瑜和鲁肃的争执下,最终还是采纳了鲁肃的建议。他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意图与刘备结成更紧密的联盟,共抗刘辩。

鲁肃见到刘备,拱手道:“刘皇叔,如今刘辩势大,我主孙权有意与皇叔携手,共保江东、益州之安稳,皇叔意下如何?”

刘备看向诸葛亮,诸葛亮微微点头,刘备遂笑道:“子敬此来,正合我意。我与孙将军本就唇齿相依,自当合力。”

消息很快传到刘辩耳中,他正在视察水利工程,闻之只是淡淡一笑:“哼,他们想联盟,朕岂会惧之?只要朕心系百姓,让大汉昌盛,任谁也翻不出花样。”

蔡文姬在旁轻声道:“陛下,虽如此,仍不可大意。孙刘联盟,实力不容小觑,或可在其联盟未稳之时,离间一二。”

刘辩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文姬所言甚是,不过朕行事向来光明磊落,不屑用那下作手段。且看他们能玩出什么名堂。”

不久,水利工程大功告成,扬州水患彻底解除,商业更是蓬勃发展,赋税不减反增。

刘辩威望大增,百姓传颂着他的仁德与英明。

此时,匈奴那边却再生事端。

新上任的单于听闻之前求和之事,觉得憋屈,竟想撕毁盟约,再度侵扰边境。

边境急报传入洛阳,朝堂震动。

武将们纷纷请战,要求踏平匈奴。

刘辩却镇定自若,问蔡文姬:“文姬,你熟悉匈奴习性,你觉得此时当如何?”

蔡文姬思索片刻,道:“陛下,匈奴新单于刚上位,急于立威,此番冲动行事,内部未必齐心。我们可一边陈兵边境,展示军威,一边派使者秘密联络匈奴内部亲汉势力,许以重利,让其内乱。”

刘辩拍案叫绝:“好!就依文姬之计。朕要让匈奴知道,敢犯我大汉者,必自食恶果。”

使者领命而去,迅速潜入匈奴。果不其然,匈奴内部因新单于的莽撞决策早已暗流涌动,亲汉势力在得到大汉承诺后,开始暗中串联,准备发难。

而孙权、刘备这边,联盟之事进展缓慢,双方各有猜忌。孙权担心刘备借机壮大,刘备也怕孙权背后捅刀。

刘辩得知后,心生一计,故意散播谣言,称孙权欲将刘备当棋子,借刘辩之手除掉他,独吞益州。这谣言传入双方耳中,联盟顿时出现裂痕。

周瑜气得大骂:“刘辩小儿,竟如此狡诈!”鲁肃却摇头叹息:“主公,此时切不可中了刘辩离间计,当与皇叔坦诚相见,共商对策。”

孙权冷静下来,再次派鲁肃前往益州。

鲁肃苦口婆心,与刘备、诸葛亮剖析利弊,总算稳住了联盟。

但刘辩并不慌张,因为此时匈奴内乱爆发,新单于被亲汉势力囚禁,匈奴忙不迭地再次派使者前来求和,献上大量牛羊马匹,请求大汉饶恕。

刘辩高坐朝堂,俯视匈奴使者:“今次饶尔等一回,若再敢犯,定灭尔全族!”匈奴使者连连磕头谢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