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连老棉纺厂的退休职工也要管?张红星你的官瘾太大了吧?”桂香嘲讽道。
张红星立刻想到桂香父亲的身份,连忙松开了自行车。
“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单纯关心你的安全。”张红星悻悻道。
“那就谢谢你了。”桂香不再停留,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跨上自行车使劲骑走。
张红星看着桂香远去的背影,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他又说不上来。
“这娘们……真古怪。”
就在张红星沉思之际,田晓霞赶了过来,拉住他问人找到没。
张红星这才回神,把桂香的事情彻底抛到脑后。
“没有,也不知道这死丫头躲哪去了。”
“要不先回去休息吧?你不是说她走不了?”田晓霞小心翼翼的提议。
“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守着。”张红星拂开妻子的手,指了指一旁的草垛。
张家洼村四面都有河沟,这条路是唯一一条通往外面的大路,现在各家地里都浇了水。
想必杏花要是想离开,是必须要从这里路过,张红星就在这堵着。
“那……”
“你先回去带孩子,家里还有些治跌打损伤的药,你给小亮抹上。”张红星瓮声瓮气的说道。
毕竟是自已唯一的儿子,他还是会稍微有几分真心疼的。
“哎,那好吧。”现在的田晓霞什么意见也不敢提,几乎是张红星命令她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月亮升起又落下,很快天色蒙蒙亮,村里人们该起床了。
张红星等了一夜一无所获,为了防止被村民们当成疯子,他只好先回家再做打算。
但张红星可不是单纯的回去休息,他的大脑飞速旋转,思考着张杏花会在谁家。
桂香家里,张娟也起来了。
她像往常一样先是揉着惺忪的睡眼去了厕所,然后回来去了母亲的房间询问要做什么饭。
“呀,你是……小花姐姐吗?你怎么会在我家?”张娟看着屋内抱着三妹喂奶瓶的张杏花,惊讶不已。
“这个,说来话长……”杏花尴尬的笑笑,“你妈出去了,我帮她看你们一会。”
“哦,原来是这样。”虽然感觉奇怪,但张娟毕竟还小,点点头又出去了。
老三终于又睡着,杏花打了个哈欠把她轻轻放在炕上,掀开门帘去了外屋准备做饭。
可这时张娟已经抱着柴火进来了,而且锅里也添了水。
“我来吧。”杏花接过柴火,“你去把妹妹喊起来,洗洗脸去。”
“好,你杏花姐姐要做什么饭?”张娟眼神亮晶晶的,一直盯着杏花的侧脸看。
杏花姐姐可真漂亮,像是电视上的明星一样。
杏花被她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回头笑着问道:“娟娟喜欢吃什么?我给你们做。”
“我妈早上都煮玉米粥,蒸红薯……还要切点腌白菜。”张娟老实的掰着手指头回答道。
“那我给你们露一手。”看着眼前可爱乖巧的张娟,杏花心情忽然就好了很多。
“杏花姐姐要做什么?”张娟好奇的问道。
“一会你就知道了,先去吧。”杏花温柔的摸了摸张娟的脑袋,把锅盖掀开。
张娟其实很想看着杏花做饭,但无奈张敏也醒了,正喊她去穿衣服,张娟只好离开。
杏花先是舀了半瓢玉米面,然后又加了一些白面放进去,倒了水随便翻搅几下。
等到两种面都搅在一起,杏花又去最西面的杂物房挑了一颗白菜,切了菜心放进面盆。
最后又放了点盐,这才把切好的菜心都揉进进去。
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杏花把这些菜面仔细的一点一点全都攥成小疙瘩丢进去。
做完这一切,杏花才又盖上锅盖继续烧火。
等到张娟两姐妹都收拾妥当,饭也就做好了,杏花把碗盛好喊她们吃饭。
软硬适中的面团夹杂着鲜香的菜心送进嘴里,张娟和张敏胃口大开,都吃了不少。
“杏花姐姐,你太厉害了!要是以后你天天住我家多好!”张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杏花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打趣道:“我哪里能在你家白吃白喝?我得出门去挣钱呢。”
“杏花姐姐要去哪里挣钱?是回毛衣厂吗?”张娟好奇的问道。
“嗯……不是,可能是要做别的,赚钱更多的地方。”杏花含糊着回答。
这时张敏突然指了指窗外,咬着舌头说道:“是奶奶……奶奶敲门。”
什么?
杏花忙紧张的站起身,果然听到大门口i传来人说话声,好像还不止一个。
“姐姐,还真是奶奶,我去开门。”张娟作势就要跑出去。
杏花赶紧拉住她:“别,你妈说过,谁来也不能开。”
“可是,奶奶每次都很急,要是不给她开门她肯定会生气。”张娟皱着脸蛋解释道。
“不行,不可以开!”杏花加重了语气。
似乎害怕自已吓到俩孩子,杏花又放低声音说道:“你妈妈去县城有事要办,临走的时候告诉过我,无论谁都不许开门……也包括你奶奶。你想如果你们不听话的给奶奶开了门,让妈妈知道了,她会很生气的对不对?”
杏花很头疼,她不知该怎么向张娟。
张娟还是个孩子,不能让她知道这种恶心的事,只能尽量拿桂香来说事。
她现在猜测是张红星或者田晓霞带人来找她了,要是门开了,她肯定会被抓走。
“哦……那我不去了。”这一招果然好用,张娟虽然仍旧不理解,但听话的没有再出去。
杏花暂时松了口气,又用给张娟姐妹梳好看的头发为由,把张娟叫回了屋里。
张娟知道杏花的手巧,拍着手听话的关上了门,坐在凳子上等着去了。
虽然面上淡定,可杏花心里却像掀起惊涛骇浪一般。
现在她只盼着桂香能快点回来,不然早晚会被人察觉出异常的。
此时大门口正站着一堆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桂香为啥不开门。
张红星和田晓霞都在,婆婆王凤英自然也在,另外一向好事的侯丽自然也没有缺席。
除此之外,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还站着三三两两出来看热闹的妇女。
“没听说嫂子她娘家有人捎信来啊,怎么就半夜走了呢?”侯丽一向唯恐天下不乱,故意大声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