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的宁静和大街上的喧闹如同两个不同的世界。
陈颜正和弟妹在各自班级教室里,认真的读书学习。
这节课是语文。
随着上课的钟声,李老师拿着教材,精神的进了教室,走上讲台。
班长照例喊口令后,李老师叫同学们坐下,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愚公移山”四个大字,还有这篇课文的难点,生僻字,然后对同学们说道:“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一个名叫列子的人写的一个寓言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有点生僻难读,我先给大家通读一遍。"
说完李老师用抑扬顿挫声音通读了一遍课文,又叫同学们通读三遍,熟悉一下课文。
然后,李老师讲道: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在古代一位年纪已90岁,名叫愚公的老人,不畏艰难,带领家人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了天帝派天神下凡,将山挪走的故事。李老师顿了顿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什么呢?”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有的说感受到古人的信念。陈颜举手站起发言:“老师,我觉得愚公除了有毅力,还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决心,他家门前两座大山挡住出路,他没有选择认命而是主动出击。”李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这时,一向调皮的赵强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愚公很笨,搬家不就好了,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移山呢?”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李老师笑了笑说:“在这点上,你怎么就和智叟一个看法呢?"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李老师接着往下讲道:"愚公看似愚笨,实则大智若愚,而智叟看似聪明,实则目光短浅,此外,愚公的坚定与家人的支持和邻居的帮助,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另外,这也是一种思考角度。但我们更应看到愚公这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相信人力可以改造自然的伟大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激励人们前行的动力。现在我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难道不需要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吗?”同学们听后纷纷若有所思地点头。
这时下课的钟声响起,李老师留下两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愚公为什么要移山,②:你能从愚公身上学到什么。
时间一天天的任谁也阻挡不了往前走去。这天上课时,李老师宣布了一件事:下月会有全县初高中摸底考试,试题由县一中的老师统一出题,这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大家学习成绩的机会,希望同学们认真严肃的对待这次考试。
同学们一听,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成绩好的信心满满,表示问题不大,成绩较差的愁眉苦脸,害怕考差了拿低分回家会被骂,严重的还会挨打。
李老师忙叫同学们安静下来,说道:“成绩好的同学不要骄傲,把自已的所学知识巩固一下,成绩差的同学也不要沮丧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查漏补缺。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取得进步。"
陈颜觉得考试对自已完全没啥难度,非常有信心,但她的两个好朋友和其他同学就不一定了。
下课后,陈颜叫上杨慧和吴玲,一起去操场走走,刚走到操场边,便看到操场上十分热闹,同学们跳绳的,踢球的,滚铁环的,这时,就听那边传来一阵喊声,远远的望去,见一棵较高大的树下有几个较小的同学在仰望着树上,嘴里还不断的喊着:“陈逸,不要往上爬了,小心甩下来!"
陈颜忙注目一看,就看到弟弟正爬在树上边一根枝丫上,伸出手正在拿下一个白色的风筝,这风筝也不知从哪里飞来的,挣断了拉线结果掉在了这棵树上。
陈颜赶忙跑过去,喊道:“陈逸,你快下来,太危险了。”陈逸听到姐姐的声音,扭头看了一眼,却不小心脚下一滑。周围的同学发出一阵惊呼声。好在陈逸眼疾手快,紧紧抱住了树干。
陈颜说到:“心不要慌,照我教你的,一步步慢慢退下来。"
见弟弟安全的下了树,陈颜把弟弟拉在一边,轻声批评道:“小逸,我教你爬树是为让你多一个本领,以后如遇到困难能用上,不是让你用来逞强好胜的,你看刚才多危险,万一要是没抓住树干,甩下来受伤了怎么办,爸妈知道的不知道有多着急,以后做事要考虑,不要冲动,不要让爸妈为我们操心。”
陈逸被大姐说的快哭了,小脸红红的,挠挠头说:“姐,那风筝卡在那儿太难受了,当时我就想取下来让它自由去飞翔,没有想到那么多,我错了。"
之后陈颜又安抚了弟弟几句,才让他走了。
这时,楊慧和吴玲走过来,楊慧说道:“陈颜,你说你弟弟的神态好像老师在教育学生,我们都被你镇住了。”
陈颜嗔怪的用手打了她一下:“哪有那么厉害,对小逸不说重点他记不住的。”
楊慧不依的笑着,也回击了一下,这时吴玲也加入进来,几个小姐妹笑笑闹闹的玩起来。
玩了一小会,陈颜问两个朋友:“对李老师说的下次考试,你俩有啥问题吗?"
吴玲想了想:"问题不是好大,如真的解决不了,我们肯定找你帮助。”
之后,为了帮助朋友们应对考试,陈颜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放学后,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复习半小时左右。杨慧和吴玲在陈颜的督促下,逐渐掌握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在复习的过程中,陈颜又出了不少的各科题目让她俩多做,多巩固,要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
放学路上,陈颜和杨慧、吴玲有说有笑。经过这件事,她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也明白了只要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